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算学发展一直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并且在解决技术与工程发展中的问题发挥出色。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少年朋友揭开中国古代数学的神秘面纱。在这里,您将了解从 记数 到 算术 的发展过程,了解被称为 中国数制 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了解古人计算面积和体积所使用的方法,了解《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重要典籍,了解神秘的 河图 与 洛书 、华容道、鲁班锁等经久不衰的古代益智游戏,领略中国古代数学的魅力。
在他十四岁时,伊恩·斯图尔特开始收集各种他感到有趣但又没有在学校教授的数学,因为他知道,在学校里学的数学并不是数学的。他发现,在学校里没有学到的数学其实十分有趣——事实上,其中很多会趣味十足,特别是当不需要担心通过考试或者正确求和时。 本书便是斯图尔特教授五十多年收藏的精选,是有趣的数学游戏、谜题、故事和八卦的大杂烩。大部分内容独立成篇,你可以从几乎任意一处着手阅读。此外,斯图尔特教授还记录下了居住在贝克街222B的福洛克·夏尔摩斯及其同伴约翰·何生医生破解众多数学疑案的探案冒险。作为参考,本书最后给出了那些有已知答案的问题的解答,以及一些供进一步探索的补充说明。 本书适合各种程度的数学爱好者阅读,可帮助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以及破除数学畏惧心理。斯图尔特教授五十多年收藏的更多精选可参见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一本划时代的科学巨著,是人类掌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本书对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它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本书是人类科学史、思想史上的伟大著作。它不仅影响了人类几百年自然科学的研究,而且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也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被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评为 人类智慧的产物中卓越的杰作 。
《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是关于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题的传奇。《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既有振奋人心的故事讲述方式,也有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的历史。西蒙·辛格讲述了一个英国人,经过数年秘密辛苦的工作,终于解决了挑战性的数学问题的艰辛旅程。
《数学与人文》的首卷本登载了对主编的访谈,他们对本丛书的宗旨做了很详细的阐述。 在首卷本的“数学科学”、“数学星空”、“数海钩沉”、“数学魅力”、“数学教育”等栏目中,讲述了中外数学史和众多名家的生动故事、趣闻轶事,介绍了数学教学和学术研究中的经验体会,让读者看到了数学的趣味性、严谨性和它的无处不在。 《数学与人文》的创版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所以在首卷本中设立了新中国60年数学发展的专题。其中刊登了丘成桐教授撰写的“中国高等教育”一文,他从一个数学大师的角度纵横古今地畅谈了他所理解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况、问题和展望;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数学会,讲述了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召开的曲折过程;还介绍了三个数学分支(代数,数论,调和分析)的发展。 我们期望本丛书能受到广大学生和
本书是牛顿的科学才华处于很好时期所写的旷世巨著,是他“个人智慧的结晶”。牛顿不但总结出了力学的基本定律,而且还发现了证明这些定律的数学方法,奠定了数学成为描述宇宙运动的语言的基础。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之后,人类在自然科学中的成就层出不穷,但这些成就无一不与这部非凡的著作息息相关。牛顿提供了科学思维体系的样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科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不朽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不仅影响着自它面世后的300年里的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对人类的宇宙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的成果与精神于一身。既是数学巨著,也是哲学巨著,并且*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该书自问世之日起,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经多次翻译和修订,自1482年*个印刷本出版,至今已有一千多种不同版本。除《圣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其研究、使用和传播之广泛能够与《几何原本》相比。汉语的*早译本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于1607年合作完成的,但他们只译出了前六卷。证实这个残本断定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基本术语,诸如三角形、角、直角等。日本、印度等东方国家皆使用中国译法,沿用至今。近百年来,虽然大陆的中学课本必提及这一伟大著作,但对中国读者来说,却无缘一睹它的全貌,纳入家庭藏书更是妄想。 徐光启在译此作时,对该书有
本手册内容包括“微积分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一些常用的定义、定理、公式、算法、解法、图、表等。本手册简明实用,内容广泛,查阅方便,便于携带。 本手册可供大中专学校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在学习和工作中查阅。
约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的音乐、自然界的基本力、魔方、配偶的选择有无共通之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某种对称性。对称性概念为科学和艺术之间、理论物理世界和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然而关于对称的 语言 数学中的群论 却产生于最意想不到的来源:一种无法解出的方程式。几千年来,在遇到现在所说的五次方程之前,数学家已经逐渐解决了越来越困难的代数方程。但几个世纪过去了,五次方程仍然没有解,最后,两个数学天才彼此独立地发现了它不能用通常的方法解出,群论由此产生。这两个年轻的天才是挪威数学家尼尔斯 亨里克 阿贝尔和法国数学家埃瓦利斯特 伽罗瓦,他们最后都悲剧性地死去。事实上,伽罗瓦(时年20岁)在他致命的决斗前夕,草草地记录了他的证明的另一份简要总结,笔记本的边上有一句话: 我没有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