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浅显的方法介绍了希尔伯特空间,用狄拉克符号处理了大量实际问题,旨在排除量子力学的数学障碍,使渎者能全力以赴研究量子力学的实验背景,深入思考量子力学规律的物理意义,关注量子力学结果的实际应用,有助于读者领悟量子力学的物理概念、物理思想、物理图像和物理思维方式。 本书共五篇十三章,除了前四篇的基本内容外,反映近代科学发展的第五篇“景子力学的新进展”和习题详细提示部分在所附光盘中。
本书从介子和夸克的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开始,讲到了夸克的强相互作用,内容层层深入。介绍标准模型的同时,作者非常注重选材的可进阶性,方便读者更深入的研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将量子调控研究列为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组织和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科技水平占据未来的科学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在“十三五”时期实施好已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基础上,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等6个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本书研究的内容既符合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又能为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领域的前沿科研工作者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书重点论述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以超冷里德堡原子系统为物理平台,探究多体激发行为和关联性质。本书既可以作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量子物理、量子光学及量子信息等领域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年从事量子力学教学的过程中编写而成的。全书给出曾谨言先生所著《量子力学(第四版)(卷I、卷Ⅱ)》(科学出版社)的全部习题解答,每道题都力求解答详尽,叙述清晰,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引导学生思考以深入发掘物理内涵。 对于具有一定科研背景的题目,本书对其物理实质和内涵作了较多的剖析和发掘;对于部分典型题的解答或相关背景材料,本书还参考了国内外一些优秀著作,充分吸收其精华。所有这些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粒子输运问题的数值模拟》主要讲述了,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微观粒子在介质中的输运行为,是核武器物理、核反应堆物理、激光核聚变、高温等离子体物理、X光激光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和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粒子输运问题的数值模拟》分为6章,系统介绍了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输运理论、辐射输运理论、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中子输运理论和核素燃耗、中子扩散理论及其数值模拟技术。给出了各类粒子输运方程及其涉及的输运参数的详细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对高温介质的辐射不透明度、中子多群常数的计算与制作也给出了简单适用的算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类粒子输运方程和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的离散格式与数值求解方法,给出了离散格式的稳定性判据和计算精度的数值检验方法,考虑了介质的运动对粒子输运和燃耗的影响
本书专门介绍原子核模型理论。前半部分介绍了必要的数学方法,包括对称、角动量耦合和二次量子化的关键方法,并有一个简短的群理论方法的讨论。后半部分则讨论了各种原子核模型,包括多极跃迁概率定义下的辐射场理论、经典的集体模型、微观模型、单粒子运动和集体运动的耦合、大振幅集体运动,其中集体模型构成了本书的中心部分。另外还穿插了对当今感兴趣的话题的简短讨论,比如超重元素、高自旋态和相对论平均场模型。本书可供粒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等专业的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数学的好玩之处,并不限于数学游戏。数学中有些极具实用意义的内容,包含了深刻的奥妙,发人深思,使人惊讶。数学的好玩有不同的层次和境界。数学大师看到的好玩之处和小学看到的好玩之处会有所不同。就这套丛书而言,不同的读者也会从其中得到不同的乐趣和益处。可以当做休闲娱乐小品随便翻翻,有助于排遣工作疲劳、俗事烦恼;可以作为教师参考资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读物,有助于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即使对于数学修养比较高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数学研究工作者,也会开卷有益。
主要介绍20世纪中,众多粒子物理学家利用各种仪器,探测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基本粒子的动人故事。威耳逊和布莱克特对云室的发明和改进,正电子、反质子等反粒子的不断发现,回旋加速器、乳胶照相法等探测手段的不断涌现,近年来科学家对中微子质量的实验研究……这些在基本粒子世界认识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都在本书中有精彩描述。
《受控核聚变中的等离子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讨论的是受控核聚变中发生的物体的四种状态之中的等离子态与固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在给出主要的等离子体与表面的相互作用过程的综合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对于操作极限的判断标准和依据。通过讨论,本书将受控核聚变中可能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限制在了很小的一个范围内。本书适合核物理、材料物理等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生阅读。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 引进系列(19):受控核聚变中的等离子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可读性强,其中既有对我国传统物理学发展的梳理和总结,也有对正在蓬勃发展的物理学前沿的全面展示;既引进和介绍了世界物理学研究的发展动态,也面向国际主流领域传播中国物理的优秀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