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617《铝、镁及其合金粉理化性能测定方法》分为10个部分: ——第1部分:活性铝、活性镁、活性铝镁量的测定气体容量法; ——第2部分:铝镁合金粉中铝含量的测定氟化物置换络合滴定法; ——第3部分:水分的测定干燥失重法; ——第4部分:镁粉中盐酸不溶物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5部分:铝粉中油脂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粒度分布的测定筛分法; ——第7部分:粒度分布的测定激光散射/衍射法; ——第8部分:松装密度的测定; ——第9部分:铝粉附着率的测定; ——第10部分:铝粉盖水面积的测定。 本部分为YS/T 617的第3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韩书超、赵玮。 本部分由全国
本标准是对JB/T 482——1991《X射线定向仪 技术条件》的修订,修订时作了编辑性修改。本标准与JB/7 5482——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环境温度改为20℃±5℃; ——在分辨率的定义和测量上改为精度,并增加了精度为±15''档次: ——接地电阻改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f2; ——计数器旋转角度范围改为-10°-110°; ——修改了小读数值检查; ——删去整机总耗电功率的要求; ——增加了对X射线管方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X射线管焦点测试检验; ——增加了小读数值为1''档次: ——增加了定向仪综合精度检查; ——增加了高压变压器电压稳定度试验; ——增加了高压变压器对地绝缘电阻测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辽宁仪表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
GB/T 7739《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分为11个部分: ——第1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第2部分:银量的测定;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 ——第4部分:铜量的测定; ——第5部分:铅量的测定; ——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第7部分:铁量的测定; ——第8部分:硫量的测定;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 ——第10部分:锑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砷量和铋量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7739的第10部分。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长春黄金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五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的要求制定的。 随着电站机组参数的不断提高,其对给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树脂溶出物进入电站锅炉等热力设备,会发生或沉积或在高参数条件下分解成酸性物质,从而加速热力设备的腐蚀、结垢过程,影响热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等情况。树脂溶出物问题较少被注意,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测试方法。本标准主要结合电厂水处理技术发展的现状和高纯水测试的特点编写制定,本标准可以用来评价树脂溶出物水平。 本方法主要特点是:使树脂溶出物在动态条件下循环溶出,并用树脂溶出物溶出速率来评价树脂溶出物水平。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
YS/T 617《铝、镁及其合金粉理化性能测定方法》分为10个部分: ——第1部分:活性铝、活性镁、活性铝镁量的测定气体容量法; ——第2部分:铝镁合金粉中铝含量的测定 氟化物置换络合滴定法; ——第3部分:水分的测定干燥失重法; ——第4部分:镁粉中盐酸不溶物帚的测定重量法; ——第5部分:铝粉中油脂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粒度分布的测定筛分法; ——第7部分:粒度分布的测定激光散射/衍射法; ——第8部分:松装密度的测定; ——第9部分:铝粉附着率的测定; ——第10部分:铝粉盖水面积的测定。 本部分为YS/T 617的第1部分。 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书可作为非化学化工类相关化学课程的实验配套教材使用。 全书包括四个部分,部分为实验须知;第二部分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及用途;第三部分为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实验,收录了“分析天平的使用”、“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氧化还原与电化学”、“配位化合物”、“水质的检验”、“工业废水中含铬量的测定”、“常见高分子材料的燃烧鉴别”等九个实验。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实训》是2002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分析化学》的配套教材。本教材的编写是以卫生部教材办[2002]020号文件“关于组织编写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的通知”精神为指导思想,从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以新教学计划及新大纲为依据,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科学思维,培养独立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有一定帮助。 该书由学习指导和实验指导两大部分组成,共分13章24个实验,其内容与《分析化学》教材一一对应,同步指导练习,知识点全面覆盖。学习指导部分首先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列出各章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概括性地总结每章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线索。并对其分类归纳;指出重
本标准与英国标准BS 6075-10:1981《工业用氢氧化钠 取样和试验方法 第10部分 汞含量的测定(光度法)》(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新疆中泰化学有限公司、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书主要介绍物理化学实验目的与要求,量纲分析,基本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基本测量技术及实验仪器使用简介,实验数据Excel处理。该教材注重基础实验与综合设计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YS/T 617《铝、镁及其合金粉理化性能测定方法》分为10个部分: ——第1部分:活性铝、活性镁、活性铝镁量的测定气体容量法; ——第2部分:铝镁合金粉中铝含量的测定氟化物置换络合滴定法; ——第3部分:水分的测定干燥失重法; ——第4部分:镁粉中盐酸不溶物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5部分:铝粉中油脂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粒度分布的测定筛分法; ——第7部分:粒度分布的测定激光散射/衍射法; ——第8部分:松装密度的测定; ——第9部分:铝粉附着率的测定; ——第10部分:铝粉盖水面积的测定。 本部分为YS/T 617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彧、韩书超、郭瑞、吴欣凤。
本书按微量元素分章编写,分别论述了必需的、有益的及有毒的微量元素氟、碘、硼、硒、砷、铁、锰、铜、锌、铬、镉、汞、铅、镍、钴、铝、钒、铍、溴、锑、锡、锂、铷、锗、铊在环境中的分布及污染,环境化学及迁移转化,对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生物效应,以及污染防治。本书是目前国内外比较系统地、全面地论述微量元素方面的专著。可供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生物学、农牧业、工矿企业等方面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D4614:2005《(所有等级)乙酸乙酯》(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D4614:2005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ASTMD4614:2005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在采用ASTMD4614:2005标准时,本标准作了一些修改。本标准与ASTMD4614:2005的主要差异如下: ——指标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本标准的3.2),这是根据我国对工业产品分等的惯例确定的, ——本标准的优等品指标与ASTMD4614:2005的99.5U等级相比,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由≥99.5%修改为≥99.7%,乙醇的质量分数由≤0.5%修改为≤0.10%,酸的质量分数由≤0.01修改为≤0.004%,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由5mg/100修改为≤0.001%(本标准的3.2)。这是为了严格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增加了外观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的3.1和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