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元素周期表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示,A面为元素性质表格,主要是原子量、电子构型、摩尔体积、原子半径、电离能、晶体结构、电负性、电子亲合能等数据。B面以彩色插图形式表示本元素代表性的应用或性质,并配以文字简单介绍。另附一小册子介绍各元素的性质和代表性反应等,以满足读者在不同环境中的需求。
本书以著名的桌面化学办公系统软件ChemBioOffice2008和广泛使用的量化计算软件Gaussian03的使用为例,采用图形界面与文字叙述相对照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化学图文设计和分子模拟计算的方法。内容包括:计算机化学及化学模拟的概念与方法;ChemSketch化学图文绘制技巧;ChemBioDraw化学生物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结构查询、结构与性质计算;ChemBio3D结构模型构建、修改、显示与输出的方法和技巧;ChemBio3D中量子化学接口软件(MOPAC、Gaussian、Jaguar等)在分子模拟计算中的应用;Gaussian03输入文件的编制、计算作业的运行、计算结果的观察等方法;利用GaussView4.1创建、设置、运行与观察Gaussian输入/输出文件的方法。书中采用众多计算实例,介绍了单点能计算、几何优化计算、频率计算、高精度计算、化学反应路径计算、激发态的计算和溶液中的模拟等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
本书首先介绍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然后按基本操作实验、常数测定实验、元素性质实验、定量分析实验、基础综合实验等5个方向设置了61个实验,实验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有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水平的提高。后一章安排了7个英文的常规经典实验,为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材,对其他专业亦适用。
本教材在编写及历次修订中注意保持及突出了以下特色: (1)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在概念、名词术语以及语言叙述上尽可能准确、严密、科学。 (2)准确表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涉及的各有关专业名词术语。 (3)体系内容上推陈出新、突出工科特色、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强化内涵的科学性、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 (4)本书自第5版起开辟了“化学·生活·生命”和“化学·前沿”两个栏目,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科技新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已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经济建设和现代科技各个领域,尤其在工程材料、能源技术、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上,与化学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 当前,多数工科大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对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不多,但是在今天的学习、科研以及解决工程实践中,涉及化学问题颇广,需要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等。为此,编写本手册旨在帮助广大读者能简要地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应用知识、测试方法等,并作为进一步探索有关化学问题的基础。 本手册综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能源化学、环境化学、仪器分析等多门化学学科,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现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分析检验在各领域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人们对分析检验的准确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分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分析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还要掌握分析测试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关知识。为此,编写了《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与计量认证》一书,供分析专业的师生、各行业质检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全书共四章,内容包含了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标准化及标准知识、计量检定和法定计量单位等。较全面地介绍了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体系、检验质量的控制技术和评定技术、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标准化和标准、标准方法和标准物质等方面的实验室质量管理知识。本书还附有分析检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性文件,以方便读者使用时参考。 本书注重实用,内容新颖、
本教材在编写及历次修订中注意保持及突出了以下特色: (1)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在概念、名词术语以及语言叙述上尽可能准确、严密、科学。 (2)准确表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涉及的各有关专业名词术语。 (3)体系内容上推陈出新、突出工科特色、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强化内涵的科学性、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 (4)本书自第5版起开辟了“化学·生活·生命”和“化学·前沿”两个栏目,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科技新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本书力图通俗易懂地介绍在液固界面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的特征、反应的场所、反应的速度等基础知识。
本书是将原分属于高等工科院校部分专业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对教材内容作了一些充实、调整或取舍。全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热力学基础、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单质和无机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初步、化学与环境保护等。本书反映科技新成果,注重应用,知识面广,深浅适度。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非化工类有关专业学生的教材,还可供职大、函大、夜大等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参考。
本书是大学普通化学教学参考书。全书共八章,每章均分为两部分,部分为客观题,含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第二部分为非客观题,含填空题、计算机和简答题。全书收集习题近600道,每道题都给出答案并附有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十分有利于读者自学。附录中给出了三套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便于读者学习后自测。 本书以工科院校(非化工类)大一基础化学的教学为背景,其难度和深度都符合工科专业对普通化学的基本要求,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对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也有帮助。
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农林类专业数理化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普通化学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农林专业本科生对普通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紧扣《普通化学》(任丽萍主编)教材,结合各位编写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编写而成。全书分为11章,每章包含本章要求、重点内容概述、习题解答、自测题及自测题参考答案几个部分。这种安排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书后附有普通化学模拟试题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及学生的学习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学生考研的复习资料。
本书为高等医药院校各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基础化学》的教学辅导读物。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内容分别为绪论、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胶体、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共价键与分子间力、配位化合物、滴定分析、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现代仪器分析简介。每一章由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要点、习题解析、单元测试题四部分组成。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本书读者对象为高等医药院校各专业的学生,也可供讲授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师和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研究采用酶催化的方法处理水环境中的类固醇环境激素。首先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等几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工业酶的结构、组成和催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研究在水相中采用这几中酶催化氧化水体中的类固醇类环境激素,考察了温度、pH值、酶浓度和类固醇浓度对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并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发水环境激素处理新方法提供重要数据。本专著可作为环境激素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在2006年由大连理工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写的《化学与现代社会》基础上,经过进一步修订而成的。编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努力使其适合非理工科学生使用。在内容安排上,全书按当今社会关注的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和人类健康等热点问题设章,将化学基础知识渗透其中,尽量降低化学理论的深度和难度,重点阐述化学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社会提供新材料、防治大气与水体污染以及在人类健康和认识生命本质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突出把化学放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中审视其重要价值。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社会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从而高效率地工作,高质量地生活。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实验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与理论教学、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近20年来,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和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这些发展中,化工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动量、热量、质量等传递过程的原理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突出地表现出了这门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这门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如新材料研发、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都与传递过程密切相关,对传递过程与设备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和开发新型、高效、低耗、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