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元素周期表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示,A面为元素性质表格,主要是原子量、电子构型、摩尔体积、原子半径、电离能、晶体结构、电负性、电子亲合能等数据。B面以彩色插图形式表示本元素代表性的应用或性质,并配以文字简单介绍。另附一小册子介绍各元素的性质和代表性反应等,以满足读者在不同环境中的需求。
本书以著名的桌面化学办公系统软件ChemBioOffice2008和广泛使用的量化计算软件Gaussian03的使用为例,采用图形界面与文字叙述相对照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化学图文设计和分子模拟计算的方法。内容包括:计算机化学及化学模拟的概念与方法;ChemSketch化学图文绘制技巧;ChemBioDraw化学生物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结构查询、结构与性质计算;ChemBio3D结构模型构建、修改、显示与输出的方法和技巧;ChemBio3D中量子化学接口软件(MOPAC、Gaussian、Jaguar等)在分子模拟计算中的应用;Gaussian03输入文件的编制、计算作业的运行、计算结果的观察等方法;利用GaussView4.1创建、设置、运行与观察Gaussian输入/输出文件的方法。书中采用众多计算实例,介绍了单点能计算、几何优化计算、频率计算、高精度计算、化学反应路径计算、激发态的计算和溶液中的模拟等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
本书是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中的一个分册。内容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制备;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合物的常量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小量、半微量及微量合成;绿色有机合成;多步连续合成;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生物转化与手性拆分等内容。 本书注意渗透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理念,把常量、小量实验逐步扩展到半微量、微量实验,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常量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选做部分半微量和微量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同时还引进了超声波、微波促进的化学反应以及光反应、电化学、离子液体、超临界、生物转化、无溶剂反应等新合成技术,以便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与实验技术的发展。有些实验将合成、分离、纯化、物性的测定和波谱鉴定等环节联成一体,以增加实验内容的研究性和探索性,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实验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与理论教学、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近20年来,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和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这些发展中,化工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动量、热量、质量等传递过程的原理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突出地表现出了这门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这门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如新材料研发、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都与传递过程密切相关,对传递过程与设备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和开发新型、高效、低耗、实用
本书由作者在南开大学为化学系本科生讲授“双语化学入门”课程所用讲义改编而成。书中介绍了外国语言的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成材。 本书包括14章,内容涉及化学元素、无机化合物命名法、简单有机化合物命名法、化学中的度量、有效数字、气体分子运动论、金属的晶体结构、周期律与电子结构、元素的电子结构、离子键、电子对互斥与分子几何结构、化学热力学、碱金属、卤素。书中还提供了化学英语常用资料和英汉对照词汇供读者学习使用。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化学英语的入门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参考。
《普通化学学习指导》是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之一的《普通化学》(第二版)教材的配套学习指导书。 《普通化学学习指导》按章编写,每章分为五个部分——重点内容提要、典型例题解析、思考题与习题、自测题、自测题参考答案。“重点内容提要”对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典型例题解析”部分精选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实例,并对其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能够举一反三的效果;“思考题与习题”给出了配套的理论课教材章后思考题和习题的详解;“自测题”及“自测题参考答案”可帮助学生增加练习和进行单元测试。书后还配有两套模拟试卷以帮助学生进行全面水平测试。
本书是《基础化学》的配套辅助教材;是学习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大学化学等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良师益友。其重点内容提要与学习指导覆盖了各章重点,并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难点、注意事项交待较细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本书言语朴实、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学。 本书不仅适用于学习以上各门化学的本科生,也适用于学习以上各门化学的电大、夜大、函授、高职等各类学生。本书可作为刚刚走上教学线的青年教师的参考书。
本书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化学课教学大纲(2005)》,在《化学》(第三版)基础上修订,供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使用。 这次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遵循“满足教学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适应学生现状”的原则,力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基于这一原则,本书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将化学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分开编写,对化学理论知识的阐述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着重于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述则注重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遵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乐学、能学”为目标。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大量生产、生活中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体会化学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量、溶液的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基本知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宏观规律;重要的非金属、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等。 本书注重应用性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例题、习题、实验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实际,启发性、趣味性强;内容安排上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教学。 本书为工科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年制非化工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教材。
本书列举了近50种化学实验及日常生活现象。阐释了化学的主要定律及原理。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天热时母鸡所产的蛋蛋壳易碎,也知道了枪乌贼如何躲避掠食性动物……通过本书,有好奇心的读者将在娱乐的同时。理解化学的奥秘。
本书中这些精彩文章的作者,多为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基金支持的首席青年科学家;在他们撰写的文章中,除了分别描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外,还评述了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景。这些文章选自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全球历史悠久的权威性科学杂志《自然科学会报》的新千年专辑。该杂志主编、皇家学会会员迈克尔·汤普森(J.M.Thompson)教授为本书精心遴选的这些重要文章,包括宇宙大爆炸创生学说;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研究;地球深层结构以及现代对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分析。全书充满了这些年轻作者积极献身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工作的信念与热情。本书还另有两册姊妹篇,分别是关于物理学与电子学,以及天文学与地球科学的。对于任何关心未来科学发展的读者来说,本书的所有文章,都提供了一些具有权威性的科学见解。
本书是*组织实施的《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03—15“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非化工类专业)”项目的研究成果,*高教司核定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它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理工科本科(非化工类)各专业适用的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大学化学”(或称“工科大学化学”、“工科化学”、“普通化学”)课程的通用教材。全书共3篇12章:第1篇,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第2篇,物质结构;第3篇,化学与工程技术·人类·社会。它简明地阐述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使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框架,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审视公众关注的环境、能源、材料、资源、生命等社会热点论题。把化学的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观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
本书以化学知识为主线,以日常生活为载体,通过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增加读者的化学知识和培养对化学的兴趣。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的发展、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食品、化学与日常生活、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等。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介绍了有关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雾霾等当下的热点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的通识教材和青年朋友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