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是在2005年出版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册)基础上修订而成。与第三版相比,在内容和章节上有较大的变动。全书分为基础和专章两部分。在体系上,将采用按官能团分章、按基本反应机理分章和专章描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内容上,命名、四大光谱将分别单独设章。以便更加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更加合理处理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和更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专章部分将介绍有机化学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每章末附有本章的指导提纲和中英文对照词汇等。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院校有关专业和对有机化学有兴趣的读者选用。
《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是本书原著第八版的中文版。它基于当代有机化学的学习逻辑框架,强调有机分子的结构(电子及空间结构)决定其功能,即决定了有机分子的物理性质及化学反应性。同时,本书也更加强调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及其反应机理、合成路线的分析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是本书*的特点。此外,本书在框架的基础上,基于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个更为精炼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在生命、材料、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本书在帮助读者理解有机化学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有机化学前沿领域的研究乐趣。本书彩色印刷,借鉴原书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可读性强。《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可作为化学、化工、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作为有机合成化学的教材,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机合成化学中的选择性问题,碳?碳单键、双键的构建,立体化学调控以及官能团策略。全书以逆合成分析为主线,以一些典型的合成工作为实例,对现代有机合成中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全书大多引用近期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分析透彻、到位。此外,作者将内容丰富但也十分繁杂的有机合成化学分成若干类别进行论述,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一些复杂的理论,清晰地把握核心问题。
本书是1983 年出版的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 年)的增补修订本。书中主要参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历年来推荐的命名原则文件,并结合中文构词的习惯,修订了有机化合物中文系统命名的原则,增补了多种有机化合物结构类型命名的内容,尤其对主要天然产物命名一章作了较多的扩展。全书突出用例解说明命名规则,并采用中英文对照命名,以利于理解和国际交流。
本书是Michael B Smith教授编著的《March 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第七版的中文译本,是高等有机化学的经典教材。该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通过有机化学日益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系统地讲述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并讲述如何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来解释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新现象。书中根据反应类型给出了大量的反应并收集了大量的文献。本书适合作为高年级和研究生有机化学教材,低年级基础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师用书,以及有机化学工具书。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理论,并从方法学的角度全面讨论了几门谱学在确定有机化合物构型、构象上的应用;还反映了学科的最新进展,如阿达玛变换核磁共振、扩散排序谱、轨道阱、直线离子阱、串联质谱、质谱的分子式和结构式检索等,并增加了最新的固体核磁共振的内容。 本书也融入了作者的《有机波谱学谱图解析》(科学出版社,2010)的核心思想,有利于读者提高解析谱图的能力。
本书是山东省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和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配套教材,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编写的。本书按官能团分类,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混编体系,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为基础,强化结构与性质的构效关系,将各类有代表性的有机物结构特征、反应规律和反应机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讨论。在内容上进行整合,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第2章详细系统地讨论;增加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内容(包括硼、硅、磷、硫),以顺应学科发展的需求;引进绿色化学的概念和成功实例,在有关章节中增加一些与各类专业有关的化学知识。本书配套视频资源,可下载“爱一课”APP后扫描页码观看重点、难点讲解视频。
本书将有机单元反应原理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技巧巧妙地融为一体,既讲述了有机化学单元反应,增长和缩短碳链的方法,碳环的形成及破裂,官能团的引入、除去与互变,合成的导向等问题,又讨论了有机合成的方法设计(逆合成、合成子法等)。最后介绍了不对称合成及绿色有机合成。 本书内容新颖,可供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化工、材料、生物、药学、环境等专业作为有机合成课程教材,也可供有机合成、药物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大学基础有机化学的后续教材,共分九章。分别论述有机分子的内外性质、酸和碱、立体化学、活泼中间体、周环反应、有机光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有机反应机理和测定方法。 书中给出了直至2014年初与书中所论内容相关的2770多篇综述性的知识进展论文及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论文,其中近半数是2000年后发表的,近六分之一是2010年后发表的以综述性的进展论文为主的。各章均有以思考性为主的习题;书末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主题词索引、西文(中文)人名索引、西文符号及缩写、有机化学学科常用英文期刊及缩写和参考文献,方便读者对所需内容进行复习和检索。 本书可用作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专业的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氮丙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类三元氮杂环化合物。由于氮丙啶环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所以在有机合成中一直被广泛用作活性中间体,也被用作医药和农业化学制品的原料,更是性能良好的纺织品、纸张、皮革等的加工助剂和高分子材料的键合剂。以氮丙啶为主要组分的高聚物或其共聚物可用作油田化学品及絮凝剂,氮丙啶聚合物(也称为聚乙烯亚胺)用于废水处理和回收贵重金属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在国外,氮丙啶化合物的发展很快,每年约生产数万吨产品。我国起步较晚,虽有一些单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真正工业化生产的单位不多,这可能是由于多数氮丙啶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 我们结合从事氮丙啶化合物多年研究开发的经验,并请教和聘请了有关专家学者,收集整理了国内外主要有关文献资料,编著出版本书。希望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is well-known textbook discusses the key methods used in organic synthesis, showing the value and scope of these methods and how they are used in the synthesis of complex molecules. All the text from the third edition has been revised, to produce a modem accoun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an up-to-date de*ion of recent advancements in synthetic chemistry. The textbook maintains a traditional and logical approach in detailing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s, followed by a new chapter on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alkenes and concluding with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s. Reference style has been improved to include footnotes, allowing easy and rapid access to the primary literature. In addition, a selection of problems has been added at the end of each chapter, with answers at the end of the book. The book will be of significant interest to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students at advanced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level, as well as to researchers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who wish to fa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组编的《有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由我国有机化学领域的一线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合作撰写而成,主要介绍有机化学领域近五年的研究进展和今后五至十年的一些可能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方便广大读者,《有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引述了大量原始文献,对包括国内学者的重要进展在内的有机化学各个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述,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推动我国有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全书共12章,涵盖了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应用有机化学、绿色有机化学及光电功能导向的有机共轭分子等11个主要的分支学科;同时,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机化学学科“十二五”发展战略报告。 《有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可供有机化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ory marks approximately one century of effort in attempting to understand the basis of chemical reactivity and the detailed pathways of reaction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result can be viewed with some satisfaction in that broad principl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mechanisms of almost all reactions can now be said to be understood in modest detail. The subject has advanced in the eight years since the first edition was published. In particular, the availability of yet more powerful computers has permitted reaction pathways of processes such as Diels-Alder reactions to be mapped by computation with increasing accuracy and the properties of transition states and inaccessible molecules to be studied. Even a limited number of solvent molecules may be included in the computations which, whatever thc precision, has greatly enhanced understanding and increased confidence in results inferred from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Single electron transfer routes have revealed unexpected asp
本书原版为第5版,作者的美国著名Cornell大学的教授,所写基础有机化学和高等有机化学教材均有很高水平,内容十分丰富。国内外采用者甚多。这本教材是他专门撰写的一本简明教材。 本书所用体系为传统的功能团体系,有关生物分子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内容占有较在篇幅。另外,书中简要地介绍了有机分子结构测定中应用多的红外光、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方法,由于作者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对于初学者来说已够用。 本书具体内容包括结构和键,酸和碱,有机化合物的特性——烷径,烯烃-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烯径的炔烃,芳香化合物,立体化学,卤代烷,醇、醚和酚,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羧酸和衍生物,羧基a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胺,化学结构的测定,原生质-碳化合物,生物分子=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生物分子——类指和核酸
按有机化合物的类型编排,对每类化合物的各种氧化反应进行介绍,并对各种氧化剂的特点、适用范围进行了适当总结,尽量选用一些药物或药物中间体用作具体的反应实例并从反应机理上加以解释。 本书针对从事有机合成专业的技术人员编写,其他相关化工类工作者及高校师生也可参考使用。
本书为大学本科基础有机化学教材。共分二十三章,以官能团为主线,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混合体系编写,较系统地介绍了基本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反应及其有关机理,介绍了已广泛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现代物理分析方法。在糖、蛋白质、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等章节中较多地引入了与有机化学关系密切的生物化学内容。在、二版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有机合成反应。本书每一章还增加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和习题,并在书后附有问题的参考答案。每一章后还增加了文献题目。 本书适用于大学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及材料等专业的本科教学,是理、工、农、医及师范院校的可选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大学本科基础有机化学教材。共分二十三章,以官能团为主线,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混合体系编写,较系统地介绍了基本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反应及其有关机理,介绍了已广泛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现代物理分析方法。在糖、蛋白质、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等章节中较多地引入了与有机化学关系密切的生物化学内容。在、二版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有机合成反应。本书每一章还增加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和习题,并在书后附有问题的参考答案。每一章后还增加了文献题目。 本书适用于大学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及材料等专业的本科教学,是理、工、农、医及师范院校的可选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现代有机反应》第二卷《碳-氮键的生成反应》的补充与延伸,书中精选了第二卷之外的一些重要的碳-氮键的生成反应。对每一种反应都详细介绍了其历史背景、反应机理、应用范围和限制,着重引入了近年的研究新进展,并精选了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以及5个左右代表性反应实例,参考文献涵盖了较权威的和新的文献。可以作为有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学习与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