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定量分析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酸碱滴定实验、络合滴定实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实验、常用分离方法实验、吸光光度分析实验、综合实验等9部分。本教材注重了将学科的传统内容与现状、发展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更进一步理解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严格的量的概念,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新体系立体化系列教材的部。本书是根据当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实际,为适应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而编写的实验教材。它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中与后续物理化学实验中重复的热力学、电化学和动力学部分的内容删去,同时将原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作了调整、更新,与之融合为一体。 本书选材较广,注重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种类型。编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全书共给出了36个总实验题目,包括70余个实验分项目,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本书编写是按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原则,突出技能学习和训练,同时又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实验中。全书分实训指导篇和技能训练篇。实训指导篇为职业培训者提供了大量的化工、食品、药物的实训项目;技能训练篇为受训者提供了相应的能力培养和巩固训练内容。本书将常用仪器分析技术按两个模块编写。操作基本训练模块包含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如目视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综合操作训练模块提供了多组分、多任务的实训项目。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化工分析与检验、轻工工业分析与检验、药物分析与检验以及环境监测、商品检验、精细化工、食品工程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基本操作训练用书。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69)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化工产品检测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TC 469/SC4)归V1。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济源市金马焦化有限公司、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太原宝源化工有限公司、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慧杰分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诚宏福得一化工有限公司、辽宁科瑞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智建宁、李晋凯、赵建斌、陈战群、张建忠、薛春水、马秀东、郭俊杰、关文顺、康立肾、乔宏芳。
本书紧扣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和深度,注重试题的严谨和准确,努力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药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并在试题内容、类型上与我国执业中药师考试接轨,以符合岗位需求。 本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编排,并在第1版辅助教材《分析化学习题集》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各章前面是学习重点、难点解析,大多数章根据内容的特点设有学法指导,后面是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24/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雷磁仪器厂浦东联营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春法、王巧梅、吴建忠、叶泓、何品刚、何海东。
本标准修改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K 0124—2002《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JIS K 0124—2002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JIS K 0124—2002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本标准与JIS K 0124—2002的主要差异如下: ——引用了我国国家标准GB/T 9008—2007(本标准第2章); ——删除了GB/T 9008—2007中已有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第3章); ——对试剂和溶剂规格分别进行了规定(本标准的5.2和5.3)。 本标准代替GB/T 16631—1996《柱液相色谱分析法通则》。 本标准与GB/T 16631—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1996年版标准的资料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K、附录M、附录N、附录P; ——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5章“水、试剂和溶剂”、第6章“取样及预处理的操作”、
本教材内容选择与编排上考虑到不同相关专业开设工业分析实验的内容有所侧重的特点,共编排了6章。主要包括:水质分析,金属材料分析,岩石矿物、土壤及工业原料分析,化工产品分析,食品分析。全书所选编的73 个实验,涵盖了重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红外吸收法、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本书作为实验课教材,有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实际可操作性,重点放在学生的化学分析技能训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的化学、化工、食品、商检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实验课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全书内容编写系统、新颖、清晰、独到,充分体现了如下三大特色。 一、知识梳理清晰、简洁:直观、形象的图表总结,精炼、准确的考点提炼,权威、独到的方法归纳,将教材内容抽丝剥茧、层层展开,呈现给读者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的知识结构,便于读者快速复习、高效掌握,形成稳固、扎实的知识网,为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夯实基础。 二、能力提升迅速、持续:所有重点、难点、考点,统统归纳为一个个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基本题型,然后针对每一个基本题型,举出丰富的精选例题、考研例题,举一反三、深入讲解,真正将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提升高效结合、一举完成。 三、联系考研密切、实用:本书既是一本教材同步辅导,也是一本考研复习用书,书中处处联系考研:例题中有考研试题,同步自测中也有考研试题,更不用说讲解中处处渗
本书介绍了化学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及基本用途。全书分六个部分: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综合性实验、附录(仪器的操作规程)。其中包括25个化学分析实验、26个仪器分析实验、12个综合性实验,可供不同专业方向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选做。 本书规范基本操作,强调基本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课程统编教材,可作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配套,供药品类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使用。本书在选题方面,既注意配合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药品专业的实用性而精选实践内容。全书共分五章,有四十二个实践。章为分析化学实践基础知识;第二章为分析天平与称量练习;第三章为滴定分析法实践;第四章为仪器分析法实践;第五章为分析方案设计实践。为了科学有效地考评学生掌握分析化学技能情况,在附录中还编写了分析化学技能考评内容和评分参考标准以及考评方法,对量化评价分析化学技能作了统一的规范要求。书中所列的实践内容,各学校和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取舍。
为满足我国当前水质监测的需要,参考美国环保局标准分析方法525.2,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发布的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4-21《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范围 术语 方法概述 干扰消除 仪器及材料 试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步骤 结果处理 质量保证 方法的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和检出限
本书是以高校工科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结合多年教学改革实践编写而成。全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室安全知识等,实验项目分为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三大模块,涵盖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及综合训练等实验内容。书后的附录以便查阅相关数据。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环境、粮油食品、生物、材料等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教材。
本教材共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为化验室基本常识,包括实验室守则;常见事故处理技术;化学试剂常识;常用玻璃仪器及反应装置;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等。模块二为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常用操作技术规范,包括器皿的洗涤与干燥;加热与固体物质干燥;沉淀与过滤;萃取与洗涤;常用滴定仪器使用及校准;分析天平使用;溶液配制与标定等。模块三为综合项目训练,甄选了食检、药检、化检等不同行业,二十三个技能训练项目。
本书是高职高专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教材,全书共分为五部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基础知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基本技能;无机化学实训;分析化学实训;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实训。基础知识部分简要介绍了实训常用试剂的分类及选择,以及实训中的安全操作和事故处理;基本技能部分介绍了实训基本操作规范和常用分析仪器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全书共列举了55个实训,包括基本操作练习、基础实训、自拟和综合设计实训。其中,无机化学实训部分包括物质的制备、提纯和离子的定性鉴定;分析化学实训部分包括分析仪器的使用练习,酸碱、配位、氧化和沉淀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和各种仪器分析法;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实训部分包括一些综合性实训和学生自主设计实训。 本书主要适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药学和农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实训
本书是配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分析化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编)而编写的教学辅导书。全书涵盖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知识,章序与教材匹配,共21章。每章包括简明的内容提要,有代表性的例题及解析,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解题基本方法。本书在内容上比分析化学教材有所拓宽和加深。各章均精选了不同题型的习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便于读者练习与自测。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应用化学与化工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报考研究生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