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台湾质谱学会集结众学者之力,编撰的一本质谱分析技术的入门教科书。全书包括质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和质谱分析技术应用两部分。第1章对质谱仪进行概述;第2~8章为第一部分,从离子化方法,质量分析器,串联质谱分析,质谱与分离技术的结合,真空、检测与仪器控制系统,质谱数据解析,定量分析等方面阐明质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第9~13章为第二部分,讨论质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环境与地球科学、药物与毒物分析以及医学上的应用。
分析化学(第6版)(下册)
本书以固定相分类,系统介绍了各种液相色谱分离材料和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技术,内容包括:球形硅胶微球固定相,有机聚合物微球固定相,金属氧化物微球固定相,有机聚合物整体材料,硅胶整体柱,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金属氧化物整体柱,硼亲和色谱固定相,手性固定相,限进介质固定相,介孔材料固定相等;后介绍了这些分离材料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本书结合作者们的研究成果对液相色谱分离材料领域近年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做了深度总结,可供科研院所从事色谱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色谱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分析测试领域的技术人员、色谱仪器开发及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阅读。
本书是气相色谱-质谱(GC-MS)工作者的不可或缺的参考用书。第2版保留了其简洁易读的特点,并增加了新涌现出来的科学和技术,例如,色谱重叠峰的拆分及质谱图库在未知物鉴定中的应用,**发展的GC进样系统和样品导入技术,快速GC及GC检测器和质谱仪的组合,质谱图解析等。许多用于GC-MS数据解析的简明参考资料贯穿于书中,便于读者从中提取信息。本书正文为英文原版,另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光辉研究员所作中文导读一篇。《BR》 本书作者是GC-MS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学者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GC-MS联用仪器、技术与方法 新版还增加了快速气相色谱技术、色谱检测器与质谱联合检测、不同类化合物的质谱图的解析方法等 是一本GC-MS方面比较经典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以热分析动力学方程为主线,汇集了近60年来国内外热分析动力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本书内容共分五个部分:*部分包括热分析动力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回顾;两类动力学方程和三类温度积分式的数学推导。第二部分系统地总结了近60年发展起来的用微、积分法处理热分析曲线的成果。第三部分涉及*概然机理函数的推断;非线性等转化率的微、积分法;动力学补偿效应。第四部分阐述了一级及经验级数自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非定温条件下热爆炸临界温度和临界温升速率的估算方法。第五部分扼要地论述了诱导温度与诱导时间的关系;定温热分析曲线分析法;定温和非定温结晶过程热分析曲线分析法。为了便于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拓展视野,引发新思,书中编入了150道源自*文献的例、习题,书末附有简明答案。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是北京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组诸多知名教授多年教学、科研及教材编著经验的结晶。 本书从分析化学的系统性出发,将经典化学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结合在一起介绍。全书包括概论篇、化学分析篇、分离分析篇、光学分析篇、电分析化学篇、其他分析方法篇及附录等7大部分,共29章,涵盖了当今分析方法的绝大部分。与以前的同类教材相比,根据学科的发展新增了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生化分析、环境分析、有机元素分析、流动注射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毛细电泳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新的分析方法。如此编排,既能让学生了解各类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步骤、要求和应用范围,又能了解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及师范类院校化学、生物、医学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
本教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阐述了定量分析化学、分析实验室及分析研究的科学理论的概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书中对各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得很好,分类明确,由浅入深,适合于各个层次的读者。对于教师来说,这本书也可以当做很好的教材,编写灵活,适合多种教学方式。 这本教材的编写比较有特色,它采用了先提出问题的方式,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基础理论,让学生认识到每种分析方法的价值和用途。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习题,让学生很快地将理论知识用于为解决实际问题所设计的“挑战性问题”和“讨论与报告”部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性研究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较有帮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玻璃器具、实验记录本和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价和对比,综述了化学平衡中的基
本书是专业平面设计师的色彩手册。通过结合色彩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介绍,它可以成为设计师和艺术家必要的参考工具。书中丰富的色彩搭配实例能让现场使用者轻松容易地挑选出极具个性的色彩组合。 通过易于理解的类比法,本书用描述性文字展示了色彩的搭配组合,知识小贴士更是介绍了从古至今色彩对人类心理和社会所产生的作用。这是创意设计师的实用色彩指南,也预测了金属色和荧光色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分析测试技术系列标准汇编: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标准汇编》收录了截至2012年底发布的与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相关的标准102项,其中国家标准49项,行业标准53项。其所收录的范围包括了通则及规程、食品、饲料、化工、化妆品、纺织品、环境生化及其他共7个领域。
本书在广受欢迎的前几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第三版保持了其侧重于基本概念的优点,更新了*文献成果,增加了新的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荧光仪器,荧光闭,荧光寿命,溶剂和环境效应,猝灭及其机理与动力学,各向异性,能量传输,蛋白质荧光,多光子激发与显微镜,传感器,DNA技术,单分子检测,荧光相关光谱,新型探针和辐射衰变工程等。 本书可供分析化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学和医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的编写依照分析化学研究的全过程,从选择分析方法和采样开始,经化学量测的试验设计、信号预处理、定性定量分析的多元校正和多元分辨、再到有用决策信息的提取,包括化学模式识别、机理研究的数字模拟方法、化学构效关系研究直至人工智能与化学专家系统,试图覆盖分析化学计量学的几乎全部内容。在讨论了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数学定义、基本思路及算法的基础上,尽量同时给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和参考文献,使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后即可根据本书所提供的定义或方法进行试验,并可进一步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质定性分析技术,常用于物质官能团剖析,实现未知样品的结构和组成分析。近几年,随着化学计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大大拓展了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使其逐步从以定性分析为主,迈向复杂体系定量分析领域,也推动了红外光谱技术在润滑油领域的应用,解决了润滑油在生产、研制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检测和监控难题。 本书系统介绍了润滑油基础知识、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润滑油红外光谱特征以及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润滑油质量检测、种类和牌号判别、油液质量衰变监控、生产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可以为光谱分析人员、石油化工技术人员、油液检测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第二版《分析化学手册》在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增删和补充。全套手册由10个分册构成;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化学分析、电分析化学、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波谱、热分析、质谱和化学计量学。在第二版《分析化学手册》中注意贯彻了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制关于量和单位的基本原则,在取材上突出实用性,注重基础知识、基础数据与*发展并容,在内容上注重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编排上强调系统性和查阅方便。本分册由六篇(24章)构成,所收录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有光谱分析的基础理论、原理及术语、定义,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与拉曼光谱、分子荧光与磷光及化学发光光谱的基础理论、分析仪器与试剂,以及这些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数据资料。本书是分析化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删减,保持原手册10分册的基础上,拆分了其中3个分册成6册,终形成13册。 本分册内容更加精练、充实。篇基础知识,采用了新的原子量表,全面更新了相关分子摩尔质量等数据;采用了新且有效的标准;同时,增加了与分析化学有关的数据库、网站等信息源及相应的查询方法。第二篇准备工作及试剂,削减了电光天平的内容,增加了样品采集方法和样品预处理方法。第三篇安全知识,是此次变动的部分,丰富了化学危险品的内容,新增了欧盟REACH法规中的高关注度物质、易制爆和制毒化学品、致癌化学品、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允许浓度,以及危险化学品的标签要素,放射性辐射防护等内容。第四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按优良实验室新的认证考核标准提出了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的问题。第五篇分
本书由多位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讲义编写而成,系统地介绍了红外、拉曼、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第1-5章介绍核磁共振,包括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密度矩阵和乘积算符及二维核磁共振谱;第6-9章介绍红外光谱,包括用量子力学和群论方法对分子光谱理论进行描述,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光谱,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第10章介绍拉曼光谱;第11章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12章介绍质谱方面的内容。书中每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可根据需要进行取舍。每章后面都列有参考文献。如果需要对书中的有关内容做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这些文献。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标准汇编》收录了截至2013年6月发布的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相关的标准39项,其中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20项。其所收录的内容涵盖食品、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及其他4个领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标准汇编》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深入系统地论述了NM日谱学的几乎全部内容,作者主要参阅了近几年来国外这方面的诸多文献,对氢谱、碳谱、二维谱、蛋白质和核酸的NM日分析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在1HNMR中,对氢谱涉及到的自旋—自旋耦合、核间奥氏效应(NOE效应)、分子立体结构和手性中心对相邻质子的作用等作了详细说明。对13CNMR谱的去耦技术和在非去耦条件下的13C-1H耦合、13C-133C耦合等问题作了概述。用一章的篇幅对2DNMR作了专门的论述。本书还对蛋白质、核酸生物大分子的核磁共振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大量参考文献。在书的后附了大量谱图供大家参考,特别是对许多谱图作了表征。 本书理论服务于实践,实用价值很大,是从事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石油化学、化学工业、材料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一本很
本书是《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的3A 分册,按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类型编排,全书共分五篇,*篇为光谱分析概论;第二篇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包括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电弧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以及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第三篇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及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第四篇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包括蒸气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技术;第五篇为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包括波长色散X 射线荧光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及微区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全书每门分析技术均按分析特性、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应用实例及参考文献编撰,便于查阅。本书给出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是一部全面展示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经典专业工具书,由我国分析化学界众多权威专家倾力打造。手册共有10个分册13册,涵盖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化学计量学等方面的内容,对各种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数据、发展历史、仪器构成、谱图解析、方法与应用做了系统介绍,实例丰富、数据翔实,是广大分析工作者的科研好帮手,众多分析化验室、化学实验室的工具书。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保持了本手册一贯的权威性和典型性,体现预见性和前瞻性,突出新颖性和实用性。在编排方式上突出手册的可查阅性,各分册均编排主题词索引,与目录相互补充,对于数据表格、图谱比较多的分册,增加表索引和谱图索引,部分分册增设了符号与缩略语对照、化合物中英文名称索引、分子量和分子式索引。读者可通过多种
李江海、王洪浩、周肖贝、李洪林、马丽亚等编 著的《盐构造》综述了国际上盐构造的前缘理论进展 ,并结合作者多年来盐构造研究的经验及对库车前陆 冲断带盐构造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盐构造的相关理论 及油气勘探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内容涉及蒸发岩 的时空分布、盐湖发育的背景、盐构造样式、变形机 制及全球各类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等多个方面, 并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着重进行了论述。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地质、石油、矿产、化工 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本书适当提 高了图件的比例,选取200余幅经典图件,力图形象 地向读者展示盐构造样式、形成机理及对油气系统的 影响,希望有助于相关行业及研究人员对盐构造相关 领域研究进展的认识,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和 开发。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重点介绍了9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现代分析技术,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质谱及联用技术、总有机碳分析、物性分析。书中结合岛津公司*产品,简要介绍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结构、对仪器的硬件、软件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主要介绍了每类分析方法的*技术及*进展。每种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有*的应用实例可供广大读者参考。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医药、环保、生物、食品、纺织等相关专业的仪器分析参考用书。还可供相关公司、科研单位,从事理化检验或质量控制的相关人员参考。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删减,保持原手册10个分册的基础上,将其中3个分册进行拆分,扩充为6册,终形成13册。 本分册为《热分析与量热学》,在上一版《热分析》的基础上新增补了量热学的内容。全书由两篇组成,篇为热分析与量热分析基础,全面阐述了热分析和量热学方法,包括发展历史、基本定义、术语以及有关物质的转变、反应和特性参数,热分析仪器及方法应用的原理、实验与数据处理,量热分析仪器、测量方式、对各类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热的测定;第二篇为热分析、量热分析曲线与数据集,汇总了聚合物、食品、药物、矿物、含能材料等物质的具有代表性的热分析曲线和数据,以及量热分析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