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二十四节气及天文历法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回归年,故又称阳历。格里历的平年为365天,闰年在2月末加一天,为366天。本书把现在人们常用的年、月、日、时、季节变化的特性特征、产生发展等科学的梳理,有利于大家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本书改版自别莱利曼的《趣味天文学》。全书介绍了 关于天的学说 中基本的内容,用典型的科普语言,帮助读者澄清一些基本的天文学现象。书中对于一些天文现象和材料的研究方式同学校的教程有着本质的不同。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们半懂不懂的天文现象,在这本书里被用一种不同寻常、充满辩证观点的方式给予重新阐述,引领读者轻松走进天文学的大门,从而限度地激起读者的兴趣。
本书以牛顿引力理论为切入点,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基本理论和建立过程,让读者对于这一现代科学的重要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可以理解验证引力波的重要意义。 作者长期从事科普创作,有着丰富的科普写作经验,又是物理专业出身,并且在NASA工作,对宇宙学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解,因此对理论本身和发现过程的叙述有独特的,既不会让读者畏难而去,也不会让读者只知道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对理论本身一无所知。读者能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领略现代科学理论的神奇与奥秘。
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集为《负暄琐话》,于1986年出版。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因而笔下总是轻松中含有严肃,幽默中含有泪水。出版以后,国内外报刊曾发表多篇评介文章,认为作者有卓识和深情,以行云流水、冲淡自然之笔写今世之《世说新语》,描画“逝者如斯”而寓悲悯人之怀,惜古怜今之趣,书格之奇,文笔之高,为近年所罕见。1988年秋日起,作者又写此类文,以人、地、事、意为次,得辜鸿
《雷电电弧放电效应及其危害机理研究》由李良福、覃彬全主编,作者根据重庆市科技平台与基地建设项目(CSTC2013PT—GC00001)和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05—05、GYHY201306069—03)资助的雷电电弧放电效应及其危害机理的研究成果和国家标准《桥梁工程防雷技术规范》研究与制定的科研成果,结合重庆市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雷电防护技术的具体实践经验,并参考外有关雷电监测、雷电物理、大气物理、大气电学、土壤电学、气体放电、高电压实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腐蚀电化学、金属腐蚀、钢筋锈蚀、钢结构技术、钢结构事故分析、OPGW雷击试验及其防雷技术、金属学与热处理、金相分析、焊接冶金原理、电弧焊、电弧放电和雷电电弧放电等方面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共分六章二十五节,对电弧放电与雷电电弧放电的基本概念及其差异、雷电电弧放电的自然现象
本书是 太空先锋 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它是一本高端科普图书。它从人造卫星的概念讲到太空时代的来临,从人造卫星改变人类文明讲到军事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等各种各样的卫星;从卫星是怎样运行的讲到遥感技术原理;还对研制这些卫星的科学家的生平和他们的伟大贡献作了详细介绍,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航天卫星领域的发展过程和*进展。《太空先锋:卫星》配有70张黑白插图及相关注释。相信《太空先锋:卫星》一定能够使广大高中生、教师以及所有对太空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朋友满意。
每年有成千上万吨宇宙尘埃降落到地球表面,折算到一个 50 平方米的屋顶,相当于每年落下 6 颗直径 0.2 毫米的微陨石或 2 颗直径 0.3 毫米的微陨石。绝大多数微陨石的直径在 0.2~0.3 毫米之间。 本书作者从屋顶排水沟采集颗粒样品,清洗、烘干后筛分至 0.1~0.4 毫米。先用双目显微镜挑选出可能的候选体,再用放大倍数更大的 USB 显微镜进一步检查,从众多来自地球的人造和天然颗粒中区分出来自宇宙的颗粒。 本书包括 1500 多张来自宇宙和地球的各种颗粒的显微照片及其介绍,可供陨石爱好者欣赏、阅读,也可供专业的陨石研究人员参考。
本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天文世界知识数千余篇,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趣味性强,可读性高,给读者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氛围。丛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使广大读者在领略天文奥秘的同时,了解和认识天文世界,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科学探索天文世界的热情和挑战自我的勇气!本书是丛书中的一本,书中精彩地呈现了太空探索和有关仪器、太空资源和交会对接、空间站里藏着的各种秘密,人类为国际空间站做出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空间站的展望等。本丛书将让广大青少年和天文爱好者学习更加丰富全面的天文知识,掌握开启天文世界的智慧之门!
\\\\\\\\\\\\\\\"当这个世界激起了你的好奇心,当你为自己的无知坐立不安,当存在的焦虑开始满溢,当你囿于困境无法抉择、当你无法承受现实之痛、当你不能保有开放的状态、当思维变得狭隘、当情绪不受控制、当心理失去平衡……在这样的时刻,你需要打开这本书。 本书精选了世界 天体物理学家尼尔·泰森与读者之间的101封书信,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泰森从宇宙的角度出发,解答了关于科学、信仰、哲学、人生中的大量问题。很多信里蕴藏着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体会过的那种渴望:寻找生命的意义,孜孜不倦地试图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和宇宙中的位置。这些问题既有来自专业人士的困惑,也有普通人的迷茫。通过这些提问与解答,我们可以认识到宇宙与现实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问题和困惑都藏在你所树立的宇宙观当中,跨出自我的维度,学
本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天文世界知识数千余篇,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趣味性强,可读性高,给读者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氛围。丛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使广大读者在领略天文奥秘的同时,了解和认识天文世界,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科学探索天文世界的热情和挑战自我的勇气!本书是丛书中的一本,书中全面呈现了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过去、宇宙中的主要成员、宇宙之谜、宇宙的未来等丰富的宇宙知识。本丛书将让广大青少年和天文爱好者学习更加丰富全面的天文知识,掌握开启天文世界的智慧之门!
本书作为权威专家精心打造的科普读物,力求融知识、趣味和探索于一体,囊括宇宙万物中玄奥的科学原理,揭秘了宇宙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介绍了宇宙中的各个天体和星座以及神奇现象和奇幻事件。全书资料翔实,文字简练,语言通俗,富有韵味,,为你解开宇宙之谜,让你尽览宇宙的神奇。你获得的不是生硬呆板的科学知识,而是对这个神奇世界的好奇和热爱。
本书主要讲述利用观测恒星确定测站点的天文经纬度和天文边的天文方位角。 大地天文测量属于大地天文学的范畴,内容包括球面天文理论和实用天文测量两部 分。球面天文理论主要讲述天文坐标( ,A)及天文方位角(a)与天体的天球坐标系 的关系,两种坐标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球面三角形联系起来的。实用天文测量主要讲 述进行野外天文观测所使用的仪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本书结合国内现在使用的 ASCA -1型天文测量系统,详细讲述了天文定位、定向的原理,观测方法和程序。本 书内容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可作为测绘导航专业技术人员的 参考用书。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第二版天文学名词,对1987年公布的长文学名词》作了少量修正,增加了一些新词,并对部分的名词基本上都给出了定义或注释。本书内容包括部分的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史、天文仪器、星系和宇宙。恒星和银河系、太阳、太阳系10类,以及第二部分的天体和天象名等共2 290条,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使用的天文学规范名词。
古书中常可见到彗尾“长四丈”、火星离金星“二尺”,以及流星“大如鸡卵”、新星“大如弹丸”这样的记录,它们记录的不可能是天体的真正距离、大小,那么其内在含义是什么呢? 作者经多年研究发现,这是与每个人的视觉都有关的有趣话题。原来,人在抬头四顾、仰望天空时,会在潜意识中感到有一个半球形透明的假想天幕罩在头顶上,它以自己的眼睛为中心,半径约为13米。观天时,日月星辰、云气虹霓,都会在潜意识中被投影到这个天球上,那些长“四丈”、距离“二尺”、“大如鸡卵”、“大如盘”等都是人以这种投影为基准的一种估测。 作者发现,各国天文馆的大型天象厅、穹幕影院的半径都设定在13米左右(见彩色插页),就反映了人的这种本能。书中还从古今中外大量典籍、各学科的事例、古代诗文甚至UFO目击事件中找出大量其他旁证,来
作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学术的一个总结性工程《跨世纪学人文存》问世后,受到美术界和读者们的重视和欢迎。接续前思,整理编辑近年学界新成果,感到大美纷然,目不暇给。初辑9种,科学与人文兼收,精思与沉潜并重,而主脉不变,在乎平实而富有建设性的研究。9种图书与新世纪同时来临,亦将与新世纪同行,故名之曰《新世纪学人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