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地质方法及应用》由刘绍平、汤军和许晓宏联合主编,是针对地质勘探与开发人才的培养而设计的,内容以多元统计为主,涵盖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还包括油气资源定量评价和数学模型等。书中由易到难对多元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的理论、方法在油气地质及矿产地质中实际应用等作了较全面的讲解,构成一个地质勘探领域从基础到应用的数学地质方法体系。各章有实例和习题,以帮助读者领会各章知识要点,掌握基本内容。 《数学地质方法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数学地质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实习教材是地质学基础(杨坤光等编,2009)的配套教材,是为了巩固和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编写的。实习内容包括2篇:篇为室内教学实习,第二篇为武汉地区野外教学实习。室内实习包括十六次实习,实习一至实习四为矿物标本观察与描述;实习五至实习十为岩石标本观察与描述;实习十一、十二为古生物化石观赏与地层的划分对比;实习十三至实习十六主要是认识地形地质图,阅读常见的地质图件,并绘制地质剖面图。书后附有图例、岩性花纹和各种地质图件供选择使用。野外实践教学路线9条,包括岩石、地层、构造以及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等内容。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能认识常见的矿物、岩石,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能够阅读常见的地质图件,掌握绘制地质图件的基本方
Jc/T1021《非金属矿物和岩石化学分析方法》分为以下部分: ——第l部分:术语和通则; ——第2部分:硅酸盐岩石、矿物及硅质原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碳酸盐岩石、矿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滑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石墨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萤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重晶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石膏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水镁石矿化学分析方法; …… 本部分为JC/T 1021的第3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雅琴、麻娟侠、徐晓萌。 本部分为首
本书介绍了黄河悬河段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在对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输入输出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河下游悬河段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揭示了地下水运动的动力学机制,计算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并评价了地下水的开采潜力。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黄河下游断流和傍河水源地开采进行了仿真模拟和预报,为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书可作为水文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为了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本 科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学习的效果,强化 课程实验及野外实习等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 程理论讲授、实验及野外实习相得益彰,充分挖掘雅 安市六县二区丰富的水利水电教育教学资源,特别编 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实习指导》。本书由四 川农业大学倪福全、邓玉、王丽峰担任主编。
本书着重于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计算,包括地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定理和常用公式,地下水计算参数的测试和估计,地下水资源总量和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质量评价等。简要叙述了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资源和山丘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为便于不同专业人员的应用,书末附有水文频率计算的分析计算方法。读者对象为水利、地质、农业、环境、地理、城建和交通等部门的水文水资源工作者,亦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作参考。
郝丽莎编写的《世界石油地理格局之变》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来开展世界石油地理的空间格局研究,并在揭示世界石油地理格局演化过程与空间规律的基础上,分别探析静态格局和动态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其中,静态格局分析包括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地理、产量地理和消费量地理三大领域,分别在、第二、第三章论述,以世界石油经济活动的国别和空间分布特征为主要分析对象。动态格局分析主要针对世界石油贸易地理领域,研究石油在世界经济地理空间中的流动特征、模式及关键结构,在第四章中论述。动、静态格局的演化机制及其相互作用在第五章论述。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由陈久金著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研究、思考的结晶。其与一般哲学著作不同之处是:该书以地球物质运动的客观事实和地球演化史以及地球科学史为讨论问题的基础,然后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地球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规律。 该书之精髓在于在现代哲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光辉,将中庸理论引入地质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并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结合起来。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新开发的变密度条件下地下水模拟优化模型SWT-GA及其并行计算程序的设计原理、开发技术和实现方法,描述了美国阿拉巴马州Baldwin县南部墨西哥湾附近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建模方法、过程和结果,并且通过将新程序应用于美国阿拉巴马州Baldwin县南部墨西哥湾附近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防控研究,展示了其应用价值。全书分5章,内容包括:绪论,海水入侵模型的建立,变密度地下水模拟优化模型,并行技术的引进和实现,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科研和教学部门的有关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总结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方法实践的专著。书中重点介绍了链子崖及新滩、黄腊石、鸡扒子等典型崩塌滑坡的发育特征、监测技术与预报分析方法及判据研究的*成果。 本书可供工程地质,工程测量,水电工程,交通,工民建,地质灾害勘察、监测、防治等应用领域的科技、管理人员及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旨在解决地质灾害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实现地质灾害数据信息的数字化处理。笔者针对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的需要提出了标准方案,建立了图形数据的层次关系结构以及图元的编码体系,给出了具体的图层划分方案、图元的内外属性表结构和空间数据的存储方案。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了用于地质灾害区划评价的空间分析模型,用于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危害性、危险程序等方面的评价,给出了具体的模型评价因素和模型评价参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上,提出了以成熟GIS为基础的二次开发思路,将空间数据的编辑与管理、属性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模型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与应用的专业信息系统。后,利用湖北省部分地质灾害数据信息进行了软件测试和验证。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灾害预测防治、专题信息系统工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著的《宝玉石检验员(4级第2版1+X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指导手册)》是1+X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指导手册中的一本,由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组织编写,内容丰富翔实,主要包括:宝玉石检验员职业简介、宝玉石鉴定仪器及检测方法、宝玉石饰品的制作工艺及镶嵌方法等等。
全书分为两篇四章。篇简明介绍了铁矿采空区地球物理勘查——磁法勘探、电法勘探中的直流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瞬变电磁法等方法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技术。第二篇为两个铁矿采空区综合物探勘查实例,一是冀东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采空区,二是邯邢地区接触交代型(夕卡岩型)铁矿采空区,详细介绍了勘查中综合物探方法的技术组合及应用效果。 本书可供应用地球物理工作者参考。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书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学,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物候学知识,物候学的规律,物候学的历史及发展。本书通俗易懂,特别是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材料包括诗词,证明了中国历史上气候是变化的,气温在春秋汉唐时代高,南北朝,宋元时期低。在汉唐时代北方或中原的不少物种在宋元以后由于气温下降不能生存,逐渐移植到了南方。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竺可桢先生及安徽气象事业创始人宛敏渭先生关于物候学的研究资料及研究成果,也是一部难得的科普佳作。
本书按 矿相学教学大纲 的要求,对矿相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做了较系统而简要的论述,并着重介绍了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方法、矿石的构造结构和矿物晶粒内部结构的特征及其分类、矿化阶段的划分和矿物生成顺序的确定准则等内容。本书已纳入较成熟的新理论、新方法。 为培养学生独立鉴定的能力,本书将矿物的综合性系统鉴定和简易鉴定单列一章,并附135种以金属矿物为主的鉴定表;书中共有插图及照片174幅;每章附有实验作业,书后附有矿相学课程作业指导书和矿物索引。 本教材主要为地质类专业学生所编,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金属矿床地质、矿产勘查和岩矿工作人员参考之用。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青藏高原隆升的沉积记录研究,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国家“八五”和“九五”攀登计划的资助下,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展开综合研究。作者及其所在的研究团队利用沉积物粒度、可溶盐离子、孢粉组合、有机质含量、磁化率以及碳酸钙含量等指标,系统地分析临夏盆地近30 Ma以来的环境演化特征。并利用轨道调谐法,首次在临夏盆地建立了早更新世早期湖相沉积的高分辨率时间标尺,为深入地探讨青藏高原隆起过程和古气候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书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块体理论,给出了有限延展裂隙在任意形状非均质工程岩体条件下岩石块体识别的通用算法。裂隙可以是实测裂隙也可以是通过*模拟方法生成的*裂隙,工程岩体可以是任意由多面体组合成的形状,如复杂边坡或地下硐室,而且岩体和裂隙面可以是非均质的。 作者直接以自己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开发了计算机软件GeneraBlock,对现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是一个实用的辅助工具书中对此软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书可作为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黄河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的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使我国人民从古至今都崇敬它。黄河是我国文化历史的见证,无数的历史事件,自然界的变异,无不与黄河有种种联系。自古以来许多文人以大量的文学著作歌颂它,纪念它,寄托人们的敬仰之情。古代一些著名诗人,在他们很多不朽的诗篇中,用优美的词句抒发他们对黄河的真情。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公元822—824年间,于夔州写的一组抒情词,名为《浪淘沙》共九首,其中一首就是专门描写黄河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古代人们都认为黄河是来自天上的银河。高步瀛的《唐宋诗举要·卷二·注四》提到“河出昆仑,以其地极高,故日从‘天上来’”。刘禹锡的这四句词也是这个意思。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李白,也写过关于黄河的诗。李白
本书介绍了地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的研究概况,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背景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系统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地层流体(包括地层水、水溶烃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地层流体化学成分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剖析了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气源及水溶烃的成因,总结了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天然气的运移特征、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为研究区的天然气评价与勘探提供新的信息和依据,并将对地层流体地球化学的发展与应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及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地质人员、科研人员及生产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