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地质方法及应用》由刘绍平、汤军和许晓宏联合主编,是针对地质勘探与开发人才的培养而设计的,内容以多元统计为主,涵盖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还包括油气资源定量评价和数学模型等。书中由易到难对多元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的理论、方法在油气地质及矿产地质中实际应用等作了较全面的讲解,构成一个地质勘探领域从基础到应用的数学地质方法体系。各章有实例和习题,以帮助读者领会各章知识要点,掌握基本内容。 《数学地质方法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数学地质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实习教材是地质学基础(杨坤光等编,2009)的配套教材,是为了巩固和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编写的。实习内容包括2篇:篇为室内教学实习,第二篇为武汉地区野外教学实习。室内实习包括十六次实习,实习一至实习四为矿物标本观察与描述;实习五至实习十为岩石标本观察与描述;实习十一、十二为古生物化石观赏与地层的划分对比;实习十三至实习十六主要是认识地形地质图,阅读常见的地质图件,并绘制地质剖面图。书后附有图例、岩性花纹和各种地质图件供选择使用。野外实践教学路线9条,包括岩石、地层、构造以及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等内容。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能认识常见的矿物、岩石,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能够阅读常见的地质图件,掌握绘制地质图件的基本方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主要介绍了地质学发展简史,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圈层结构及物质组成,地质年代,发生于地球表面环境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陆地流水、风、海洋和湖泊的地质作用),成岩作用与沉积岩,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扼要叙述了板块构造学说,造山带与盆地的基本知识,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地质环境与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与塌陷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预报和预防。
本标准代替YS/T 65—1993((铝电解用阴极糊》。 本标准与YS/T 65—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部分牌号的真密度作了修订; ——删除了普通热捣糊(PTRD)和普通冷捣糊(PTLD-1、PTLI)_2)等牌号; ——在牌号中增加了高石墨周围糊、炭问糊、钢棒糊;半石墨冷捣糊、高石墨冷捣糊; ——增加了参考指标膨胀收缩率; ——增加了附录《阴极糊生坯试样的焙烧方法及室温电阻率的测定》。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
这本《河南省豫北地区黏(铝)土矿床成矿规律综合研究》由孙越英、王道颖主编。河南省黏(铝)土矿资源丰富,豫北地区黏(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位,仅次于山西省和贵州省,居全国第三位。本书总结了豫北地区黏(铝)土矿成矿规律,特别是对该地区黏(铝)土矿的基底地层、含矿岩系、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物质成分,黏土矿的物质来源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豫北地区黏(铝)土矿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对低品位铝土矿选矿、高岭土选矿及锂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河南省豫北地区黏(铝)土矿床成矿规律综合研究》可供矿产地质勘查人员、矿山开发研究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有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等阅读参考。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的主要分支学科,是地质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教学需要,于1990年由朱志澄、宋鸿林主编出版了《构造地质学》。近十年来,构造地质学又有了新的进展,为适应构造地质学的发展水平和学科建设,对原书章节和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更新和充实。 编写修订本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反映以新构造观为核心、以构造解析为思路的构造地质学现代水平,符合教学规律和要求,并具有中国特色。全书在系统论述构造地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各类构造的开阔视野、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21世纪对地学人才的构造地质学知识的基本要求。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地质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地质生产和科研人员参阅。
本书是一本关于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简明教程。内容安排上既体现了现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程的基本框架,又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本教材适合相关专业40~60学时的教学。 本书共12章。第0~3章介绍了第四纪地质学相关的内容,第4~9章介绍了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及相关堆积,第10章介绍了新构造运动;第11章为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工作方法。 全书由王运生、孙书勤执笔,李永昭教授参与了部分的编写和内容的校核,后全书由王运生教授、孙书勤副教授统一校审。
本书系统而概括地论述和介绍了近期国内外有关成煤基本理论和聚煤规律,以及煤田普查与勘探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内容有:成煤作用、煤的组成和性质、含煤岩系的特征、聚煤盆地和聚煤古构造、中国聚煤作用概况,以及煤田地质勘探程序及阶段划分、煤田普查与勘探的技术手段、煤田普查、煤田勘探、煤层取样、地质编录与储量计算等。 本书是煤炭高等院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其它地质专业,有关专科和职工培训的教学用书,并可供广大从事煤田勘探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参考。
景向伟主编的《延安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指导书》介绍了野外地质实习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层序特征和延安地区的基本概况,整个实习的九条路线和教学实习内容,实测地质剖面的测量方法和地质的野外填图以及室内整理工作等内容。 《延安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指导书》可供高职院校油气地质勘探专业、油气开采技术专业、钻井技术专业、油田化学专业等在延安地区进行地质教学实习的师生使用。
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位于哀牢山断裂带的南段,是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哀牢山断裂带新生代富钾火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段和中段,南段涉及较少。本书通过对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全面研究,在探索高钾岩石的侵入时代源区特征岩浆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同时,也为揭示区域岩石圈地幔新生代演化提供新的制约因素。
本书是以何春荪教授主编的《台湾地质概论 台湾地质图说明书》为基础,同时利用和参考了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编写的《台湾省区域地质志》及尽可能搜集到的台湾省地层方面的论著等有关成果资料·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而编写的。该书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台湾省地层方面的主要成果,概括地反映了台湾省地层全貌与特色,并对一些地层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全书分绪论、前第三纪、第三纪、第四纪、台湾东部地层区及结论等6章,附录2篇、附图2幅。本书可供广大地质工作者、地质科研、教学单位及有关部门参考利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新开发的变密度条件下地下水模拟优化模型SWT-GA及其并行计算程序的设计原理、开发技术和实现方法,描述了美国阿拉巴马州Baldwin县南部墨西哥湾附近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建模方法、过程和结果,并且通过将新程序应用于美国阿拉巴马州Baldwin县南部墨西哥湾附近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防控研究,展示了其应用价值。全书分5章,内容包括:绪论,海水入侵模型的建立,变密度地下水模拟优化模型,并行技术的引进和实现,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科研和教学部门的有关人员阅读参考。
二叠/三叠纪之交,是地球历史上生物与环境变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规模*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鉴于其成因的研究对协调当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重要启示意义,近年来一直是热点研究领域。本书对华南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初的碳酸盐岩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氧同位素的地层研究,在同位素旋回地层识别和对比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建立了碳酸盐岩地层的高精度划分对比的模式;在利用稳定同位素解释碳酸盐地层形成环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碳氧同位素和沉积记录表明,二叠纪末海洋为缺氧环境,伴随着有大量的有毒所水化合物,而生物集群绝灭可能与气水化合物从海底的快速释放有关。 本书可供从事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地层与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8章:第1章为矿物与岩石,第2章为地质构造,第3章为水的地质作用,第4章为地貌,第5章为土的分类与特殊土的工程性质,第6章为地质灾害,第7章为几类工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第8章为工程地质勘察。本书文字简明、循序渐进、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有大量的实例图片,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类(工民建、城建、道桥、地下工程、铁道工程)以及水利水电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同专业的成人教育教材和参考书。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6版)》着重于阐述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力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文字清新,图件可读。在坚持 消枝强干,以少胜多,内容精当,深入浅出 的基础上,力求体现当代水文地质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体系。 本书是水文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以及土木工程(工程地质方向)等专业的大学本科入门教材,对于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油气及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水利、农业以及生态保护工作的教学、科研及生产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GB/T 18114《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共分11个部分: ——第1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2部分:氧化钍量的测定; ——第3部分:氧化钙量的测定; ——第4部分:氧化铌、氧化锆、氧化钛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5部分:氧化铝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6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 ——第7部分:氧化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8部分: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9部分:五氧化二磷量的测定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10部分: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第11部分:氟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本部分为第6部分。 本部分是对GB/T 18114.6—2000《独居石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氧化硅量的测定》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晶体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偏光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单偏光、正交偏光和锥光系统下的晶体光学性质;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主要的七种造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的分类、光性方位及光性特征;第三部分为实验任务及指导,应用晶体光学原理及方法,通过偏光显微镜对晶体光学性质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晶体光学中抽象概念的理解。 本书加强了晶体光学性质与化学成分、结构、光性方位之间的结合;加强了晶体光学在宝石学方面的应用;将晶体光学、造岩矿物、实验任务及指导集于一书,并附有习题、思考题,便于查找、学习与应用;全书共附插图300余幅及彩图7版,醒目、直观、易懂。 本书除了作为地质专业、能源专业、珠宝专业、地球化学专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