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了当前海洋遥感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第1章 海洋动力过程SAR遥感应用 介绍了SAR发展历程以及内波、海浪、海面风场SAR遥感的机理、方法和应用,第2章 典型海上目标SAR探测 主要介绍海冰、溢油、船只目标SAR探测的机理与方法,第3章 高度计数据处理及应用 介绍了星载微波高度计发展历程、高度计数据处理以及高度计数据在海浪、潮汐、中尺度涡等方面的应用,第4章 微波辐射计海表参量反演技术与应用 主要介绍微波辐射计发展历程、微波辐射计海表温度和海面风场反演技术与应用,第5章 海洋水色遥感 主要介绍海洋水色卫星发展历程、水色遥感机理、信息提取方法、应用案例,第6章 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技术 ,主要介绍地波雷达发展历程、海态遥感及应用、海上目标探测等内容。
《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南海故事》从南海的风土人情开始,将南海精彩的人文风貌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分别讲述了南海名士、南海传说与故事、南海民俗、南海历史等几个部分,以人 事 历史事件为情感主线,达到与读者形成情感共鸣的,从而从精神层次上唤醒读者热爱南海,保护南海的海洋意识。
《沧海有迹可寻宝:海洋奥秘与海洋开发新技术》采用了吸收新闻元素、流行元素并予以创新的写法,充分体现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特色,按照当今 读图时代 的理念,加插了大量故事化、生活化的生动活泼的插图,把复杂的科技原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图解,使此书集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美不胜收。《沧海有迹可寻宝:海洋奥秘与海洋开发新技术》介绍了海洋奥秘与海洋开发新技术,有利于激发读者了解海洋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保护海洋的意识。
站在烟波浩渺的渤海边远眺,只见蔚蓝的天,蔚蓝的海,在无穷的天际处融为一体。辽阔的海上,万吨货轮、豪华邮轮满载希望驶向远方,奇异的海岛、繁忙的渔港演绎着渤海的魅力与生动,天空的海鸟、海里的生灵给人以与之亲近的冲动。亲爱的读者朋友,随着一页一页翻开《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渤海印象》,你将逐渐地感受渤海,热爱渤海,融入渤海。
这是我国部海洋文化学基础理论专著,已被有关大学包括国家重点大学确定为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和基础课程专用教材。《海洋文化概论》主编是我国海洋文化学科的积极倡导者和创建者。随着“海洋世纪”蓝色浪潮的兴起,海洋科技不断创新,海洋经济日趋繁荣,全球性的海洋意识、海洋观念日益强化,海洋文化研究和学科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浓厚兴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以
“人文海洋”,顾名思义,就是用人文的情怀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人文情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又包含“每个人”、“人民”、“人类”。人文海洋的理念是说,海洋是每个人的海洋,海洋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海洋,海洋是全人类的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关爱海洋健康,是每个人的义务所在;发展海洋科技、繁荣海洋经济,是各国人民群众的民生所系;维护公平、公正、和平的国际海洋秩序,是全人类的福祉所依。具体来说,人文海洋理念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人文海洋是一种历史视野。其次,人文海洋拥有的是一种世界胸怀。第三,人文海洋是一种立足于民生的思考。最后,人文海洋是一种以人文交流、互联互通为出发点的理念。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IJ~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塘沽中海防腐技术开发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运平、尹建华、吴芸芳、成国辰、李金山、徐旭、吴东霞、焦春联。
本标准与HY/T ll8 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海洋公园的术语和定义(见3.2); ——修改了功能区分类(2008年版4.4.1;本版4.4.1); ——修改了功能分区方法(2008年版4.4.3;本版4.4.3); ——修改了功能分区图件(2008年版4.4.6;本版4.4.6); ——修改了规划重点(2008年版5.5.6;本版5.5.6); ——修改了规划成果要求(2008年版5.7;本版5.7); ——增加了附录B(见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我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的目的是获取我国近海水体的光吸收特性、光散射特性、光离水辐射特性以及辅助的环境参数,了解我国近海海区海洋光学特征的基本分布情况。本次海洋光学调查是次大规模调查,为了规范我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专项的实施,特制定了《我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技术规程》。 本书对《海洋调查规范》中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增强了可操作性。另外,对本次调查要求而《海洋调查规范》中本次调查涉及的部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诚邀多位专家编写,坚持实用、易懂的原则,力求通过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书中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富饶的海洋》分册。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海域与海岛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海域与海岛管理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小波、夏小明、郑玉龙、李家彪、倪玉根。
水处理技术与管理知识问答丛书。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哲玲、阿东、李文君、郭小勇、汤海荣、李芳、王亚涛、张绍丽。
本标准与HY/T 023—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中国海洋观测台站代码》改为《中国海洋站代码》; ——增加了站名代码的代码结构和编码原则(见4.1.2和4.2.2); ——增加了区站号的代码结构和编码原则(见4.1.3和4.2.3); ——增加了站名代码和区站号(见表1); ——增加了175个海洋站代码(见表1); ——修改了31个海洋站站名(1992年版的中国海洋观测台站代码表;本版的表1); ——删除了25个海洋站代码。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文静、相文玺、骆敬新、韦广吴、杨锦坤、王智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Y/T 023—199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黄海宝藏》为 魅力中国海丛书 中的《黄海宝藏》,分黄海生物万象、黄海资源大观、黄海考古藏典三大部分。黄海生物资源包括了常见的海洋生物和珍贵的海洋生物以及黄海特有的海洋生态系统。黄海资源大观对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能源和渔业资源进行了讲述。藏典对*的水下考古情况进行了讲述。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书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目前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统考的大证科目之一。学生对于本课程知识的领悟与技能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船舶航行与船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船上顶岗实习后,完全能够胜任海船高级驾驶员岗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