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了当前海洋遥感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第1章 海洋动力过程SAR遥感应用 介绍了SAR发展历程以及内波、海浪、海面风场SAR遥感的机理、方法和应用,第2章 典型海上目标SAR探测 主要介绍海冰、溢油、船只目标SAR探测的机理与方法,第3章 高度计数据处理及应用 介绍了星载微波高度计发展历程、高度计数据处理以及高度计数据在海浪、潮汐、中尺度涡等方面的应用,第4章 微波辐射计海表参量反演技术与应用 主要介绍微波辐射计发展历程、微波辐射计海表温度和海面风场反演技术与应用,第5章 海洋水色遥感 主要介绍海洋水色卫星发展历程、水色遥感机理、信息提取方法、应用案例,第6章 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技术 ,主要介绍地波雷达发展历程、海态遥感及应用、海上目标探测等内容。
《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南海故事》从南海的风土人情开始,将南海精彩的人文风貌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分别讲述了南海名士、南海传说与故事、南海民俗、南海历史等几个部分,以人 事 历史事件为情感主线,达到与读者形成情感共鸣的,从而从精神层次上唤醒读者热爱南海,保护南海的海洋意识。
《沧海有迹可寻宝:海洋奥秘与海洋开发新技术》采用了吸收新闻元素、流行元素并予以创新的写法,充分体现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特色,按照当今 读图时代 的理念,加插了大量故事化、生活化的生动活泼的插图,把复杂的科技原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图解,使此书集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美不胜收。《沧海有迹可寻宝:海洋奥秘与海洋开发新技术》介绍了海洋奥秘与海洋开发新技术,有利于激发读者了解海洋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保护海洋的意识。
站在烟波浩渺的渤海边远眺,只见蔚蓝的天,蔚蓝的海,在无穷的天际处融为一体。辽阔的海上,万吨货轮、豪华邮轮满载希望驶向远方,奇异的海岛、繁忙的渔港演绎着渤海的魅力与生动,天空的海鸟、海里的生灵给人以与之亲近的冲动。亲爱的读者朋友,随着一页一页翻开《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渤海印象》,你将逐渐地感受渤海,热爱渤海,融入渤海。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以
“人文海洋”,顾名思义,就是用人文的情怀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人文情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又包含“每个人”、“人民”、“人类”。人文海洋的理念是说,海洋是每个人的海洋,海洋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海洋,海洋是全人类的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关爱海洋健康,是每个人的义务所在;发展海洋科技、繁荣海洋经济,是各国人民群众的民生所系;维护公平、公正、和平的国际海洋秩序,是全人类的福祉所依。具体来说,人文海洋理念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人文海洋是一种历史视野。其次,人文海洋拥有的是一种世界胸怀。第三,人文海洋是一种立足于民生的思考。最后,人文海洋是一种以人文交流、互联互通为出发点的理念。
本标准与HY/T 023—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中国海洋观测台站代码》改为《中国海洋站代码》; ——增加了站名代码的代码结构和编码原则(见4.1.2和4.2.2); ——增加了区站号的代码结构和编码原则(见4.1.3和4.2.3); ——增加了站名代码和区站号(见表1); ——增加了175个海洋站代码(见表1); ——修改了31个海洋站站名(1992年版的中国海洋观测台站代码表;本版的表1); ——删除了25个海洋站代码。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文静、相文玺、骆敬新、韦广吴、杨锦坤、王智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Y/T 023—1992。
本标准与HY/T ll8 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海洋公园的术语和定义(见3.2); ——修改了功能区分类(2008年版4.4.1;本版4.4.1); ——修改了功能分区方法(2008年版4.4.3;本版4.4.3); ——修改了功能分区图件(2008年版4.4.6;本版4.4.6); ——修改了规划重点(2008年版5.5.6;本版5.5.6); ——修改了规划成果要求(2008年版5.7;本版5.7); ——增加了附录B(见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哲玲、阿东、李文君、郭小勇、汤海荣、李芳、王亚涛、张绍丽。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小波、夏小明、郑玉龙、李家彪、倪玉根。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IJ~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塘沽中海防腐技术开发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运平、尹建华、吴芸芳、成国辰、李金山、徐旭、吴东霞、焦春联。
《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渤海宝藏》从渤海生物、渤海资源以及考古等方面,对渤海宝藏进行了生动而全面的介绍。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非常强,文字生动有趣,适于各年龄段读者阅读。作者丁建玲,青岛水族馆高级工程师,国内知名海洋科普作家,编写出版了《章鱼聪聪》《白熊笨笨》《海豚晶晶》等一批高品质的海洋科普图书。
这是一本关于海洋的科普读物,内容生动有趣,史前的火烈鸟、翼龙、生活在火山口的管蠕虫、巨大的抹香鲸、长途跋涉横跨大西洋的大马哈鱼,这些可爱的动物们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海底世界。快来加入我们的海底之旅吧,你可能成为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呢!
余建星、李小龙、苗春生编著的《深海水下结构 设计及试验》针对深海结构在海底环境中极易发生的 失效形式,从理论及试验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 究。全书共分4篇,前3篇分别从海底管道屈曲、海底 管道悬跨涡激振动和海底管道机械损伤三种失效形式 进行介绍;第4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天津大 学针对前述失效形式所进行的试验研究内容及成果。 本书注重将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用以全面可靠地 分析深海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可供船舶与海洋工程、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等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 作为从事海洋工程、船舶工程设计及相关研究人员的 参考读物。
尽管现在我们已探知了距离地球几万光年的星球,人类甚至登上了仰望夜空时那熠熠生辉的月球,但海洋中尚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奥秘。据说海洋深处大约有11O00米,然而目前人类能潜到的深处不过水下1500米。海洋对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原田雅章编著的《科学眼(第1弹):探秘海洋生物(全彩版)》若能激起一点儿读者对海洋生物的兴趣的话,《科学眼(第1弹):探秘海洋生物(全彩版)》的笔者都会感到非常高兴。
从赤道到两极,从沿岸礁石到深海底,不同环境里的海贝或爬行生活,或固着生活,或游泳生活。它们究竟如何行动,如何捕食,如何自卫?翻开魏建功主编的这本《海贝生存术》,谜底一一揭晓。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海域与海岛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海域与海岛管理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吴锡民编著的《广西海洋文化概论(全国高等院 校规划教材)》介绍了广西丰富和多样的海洋文化。 首先,广西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 和繁荣的历史。在汉代,合浦郡是当时赴东南亚、南 亚、欧洲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环 北部湾沿岸成为中国古代*早的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 和汉王朝在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使中华 文明和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罗马文明**次实现 了沟通和交流。在近代,北海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 对外贸易通商口岸。其次,广西有别样的海疆风貌。 就地理而言,从世界的大格局来看,北部湾地处中国 的南部,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完全可以建设若 干***的重要港口,成为大西南*便捷的对外通道 。从北部湾的地形地势来看,沿岸河网密布,半岛和 岛屿较多,沿岸既有平原又有山地。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由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在逐渐减少,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却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海洋产业经济年增长率约20%,远远超过国民经济总的增长速度,海洋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以上,占到总产值的5%以上。伴随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海洋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必将逐步升级。80年代,中国沿海遭灾经济损失约每年10亿元;90年代以来,由于沿海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遭灾损失急速上升,每年竟高达百亿元以上。这充分说明,海洋开发规模越大,沿海经济越发展,遭受海洋灾害的损失越严重,越应该重视对它的研究、预测和防范。 据联合国下属国际组织1999年末的统计,全球近50年巨灾的发生呈明显增长趋势,由20世纪50年代的20起增至90年代的80多起
本书以厦门海岸带为例,通过引入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体系——生态系统服务的货币价值体系、生态足迹价值体系及能值价值体系,针对人类活动(围填海)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量化估算。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 1.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生命支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它向人类提供了人类所必需的一切资源和环境条件。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主要的挑战来源于清晰地描述与准确地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由此产生的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全面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步是将生态系统结构或过程转化为生态系统功能,而这些功能能够为我们人类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这里,将生态系统功能定义为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