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的脚步,作者在书中以轻松的笔调,配合科学实例,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进化随时在发生并且可以计算,亘古以来的生物皆拥有共同的“不朽基因”,如何从“化石基因”看出环境变迁和生物进化,为何进化不断重演,人类和其他生物如何进行进化上的竞赛,生物如何从简单变得复杂。书末以历史证据辩驳“神创论”,并提醒我们,人类正在改变地球的未来。《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是一个宝库,里面充满了关于进化过程如何塑造出人类和世间万物的全新知识。
物信息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简明生物信息学》概述了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的计算机基础和主要的信息学资源,介绍了DNA序列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基因组分析以及蛋白质组分析等分析方法、关键技术和常用软件。除列有阅读材料、参考文献和思考题外,还附录了生物信息学相关网址和刊物简介。 《简明生物信息学》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系“生物多样性信息学”联合研究组集体编著。《简明生物信息学》内容新颖、简明扼要、篇幅适当,可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和科研人员学习参考。
生物界从古到今在不断变化,动物的进化路线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植物进化的路线是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生物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是环境的变化促使了生物进化和灭绝。 本书虽然带有一般大事典的性质,但不是限于简略的概括性写法,而是在有限的篇幅内,较为充分地反映生物进化故事的丰富与完整的面目,提供的信息量比一般大事典要大,这也反映了我们重新改变大事典形式的一种新的意图。 “大事不漏,小事不录”是大事典设置条目、材料取舍的基本要求。本书也以此要求,精心选材,遴选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因此,尽管本书的篇幅不长,但已经粗线条地勾勒了生物进化的全貌。 全书还配有400多幅精美的彩色插图,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现
本书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国际著名发育生物学家科恩教授1999年出版的新作。在近20年里,发育生物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科学家次真正理解了基因是如何控制发育的。本书利用大量的素材、比喻和插图,由浅显的语言叙述了发育研究的历史、生物发育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解释了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语言和含义;介绍了基因控制发育的*发现;探讨了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影响。科恩教授还把科学与艺术进行平行对比,指出了这两个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审视科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本书是一部把复杂性思想结合到生态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力作。作者在书中阐述明复杂性研究在生命科学中主要体现于尺度、多样性和模式和相互结合上,将多年来在生态学研究方面的经验研究、数学建模和新近的复杂性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探讨了多个尺度(从微观、中观到宏观)上的生命的互利共生、相互竞争,以及与环境过复杂的交互作用所自发涌现的多种复杂性模式问题。本书针对人类对属于全球生命(不止是人类,还有其他生命)公有域的管理和保护问题,提出了若干极富睿智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本着“基础性、前瞻性、实验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对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了系统的介绍;同时,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出发,从现象到本质对遗传学进行了较为集中和深入的讨论,使学生在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全书共有12章,包括遗传物质的传递、孟德尔定律及其扩展、连锁互换与基因作图、性别决定与性连锁遗传、遗传重组、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数量性状遗传、细胞质遗传、遗传与发育和群体遗传学等。每章之前都附有提要,之后附有习题,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特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编写,也可供综合性大学以及农、林、医学院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有趣的科学:千姿百态的生物》内容新颖,语言清新活泼,在编排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将本来枯燥乏味的科普读物,编成一套可以激发广大青少年读者对科学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探索未知科学之谜的精品读物。
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用极其丰富的资料,令人信服地证明生物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它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现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的特殊创造物,而是“若干少数生物的直系后代”,生物进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有规律可循。它们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进化。这种发展和进化,不是什么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他用物种变异的普遍性,推翻了物种不变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有力地戳穿了千百年来流传的“上帝创造万物”的谎言。它在整个生物学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
近在生命科学中取得的进展,已经在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方面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对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系统和自组织的深入研究,已被纳入科学视界。因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著称的克拉默教授,以其独特的洞见致力于展现一幅整体图景,回答长期以来一直强烈吸引着人类的重大问题——生命是什么。 克拉默教授探究了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和突变论等自组织理论,剖析了生命结构的有序与混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物种进化和进化主义,树与闪电的相似形态,三体问题,天体结构,分形艺术,大爆炸,衰老与死亡,由此建立了事物的根本复杂性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本书每一章皆以一段哲理性对话开篇,以一首抒情诗作结,旨在以这种别出心裁的结构,架起沟通科学技术与哲学人文“两种文化”的桥梁。
《生态学考研精解》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生态学》为蓝本,按照*规定的教学大纲,参考重点院校及科研院所硕、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0章,每章均由学习要点、真题解析、试题荟萃和参考答案4部分组成,其中试题荟萃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含计算题)6种题型。本书后精选10套具有代表性的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真题供考生参考使用。 本书可供生物科学、农学、林学、环境科学及自然地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自学,硕士、博士入学考试人员学习和应考复习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能力测试的参考资料。
为刚刚逝去的“20世纪”作总结,似乎是今日中国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崛起于艰难之际、致力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人来说,20世纪既灾难深重,又生机勃勃。时过境迁,不管是“灾难”还是“生机”,其蕴涵的酸甜苦辣,都将成为后人咀嚼回味的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遗产”。 与书斋里的宏论不同,本丛书希望沟通专家学识与大众趣味,借“读书”回顾先辈的足迹,丰富当代人的精神感受与历史意识,故关键在于“同情之理解”,而不是判断与裁定。具体的工作策略是:将书籍本身的评介与“接受史”的叙述融为一体并掺入个人的阅读体验。假如撰写导读的专家们之“生花妙笔”能勾起大众的阅读兴趣,使“旧书”介入“新世纪”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则功莫大焉。说到底,书,并非越新越好;人,也不一定越活越精神。这才有必要不时地回顾历史
采集植物和渔猎野生的动物,是远古时候祖先们获取食物*重要的方式。他们辨认和品尝各种野生动、植物,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经验和知识。尽管当时还没有出现文字,这种经验和知识,已经通过口头相传或简单的图画而得到流传和积累。
本书是200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生态学》(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的配套教材。全书共分为五章。章为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训练,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开始生态学实验训练之前,掌握一些基本的有助于生态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第二、三、四、五章为具体的实验内容,涵盖了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四大部分,强调对生态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书后有附录,介绍野外实验中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救护措施以及生态学实验中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与常规实验仪器。书中每个实验都经过教学实践的验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增加了学生自主设计、完成生态学实验的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农学、林学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参考。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作者尝试从动力学和系统论的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一种整体和系统的解析。书中对生命起源、生物演进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科学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并富有挑战性的见解。作者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代谢比稳定遗传对于生命更为基本;现代生命秩序来自于生命诞生过程中DNA—RNA一蛋白质动力学框架结构对原始生命动力学系统的归纳;细胞出现是生命动力学周期结构建立的必然;多细胞生物的诞生必须完成三个重要的有序构建任务,并因此催生了多细胞生物物种大爆发现象;智能生物的出现将生命的动力学结构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生物具有层次演进和谱系演进两种不同的演进模式,并由于它们的综合作用以及环境的选择创造了今天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演进的历史生动地体现了生命复杂系统演化的分形属性以及生命混
在地球之上,生命无处不在。生命以水为载体,不断地进行着吐故纳新、精度复制、温和分裂等过程,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各自的生命循环,共同演绎着生命的精彩。这些奇妙的生命是何而来的呢?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开始孜孜以求地探索这个谜题。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将生命之源归结于超自然的神力,如东方神话里的女娲造人、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造人和《圣经·创世纪》所记载的上帝创造万物等均以超自然力量来解释生命之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命之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科学家们根据世界各地发现的生物化石,认为生命的起源于无机物,其过程是从无机物向生命有机物演化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地球上先出现的生命是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进化为藻类、植物、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大自然中有些什么物种,它们是怎样生活的?除了少数知名的自然保护区,全国还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在那里生活着哪些动植物,它们有些什么故事?在这本《*在等狼回来》中,我们都能获得信息,得到启发。这里有等狼回来的*,有缺少大树的原始森林,有憨态可掬的雪鸮,有像蝴蝶的蛾子,有恋爱的大树蛙 本书是国内原创科普读物,由中科院院士郑光美先生作序并推荐。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文学性的描述,向小读者们介绍了生活在各个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们,讲述了关于它们生存、生活的故事,并配以大量精美的生态照片。 本书将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能使小读者领略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随着那些可爱的精灵们畅游自然,也能引起孩子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引导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