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写作的科学通识经典,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本质、维持和延续,以及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现象。书中引入了非周期性晶体、负熵等概念,解释生命体如何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其有序状态。薛定谔还头一次提出了 遗传密码 的概念,并运用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了基因突变的原因。 这部著作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引导后世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并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指导》是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配套用书。学习指导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按第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内容和顺序编写。全书共26章,每章由“目的要求”“教材精要”“强化训练题”以及“参考答案”等部分组成。学习指导针对每章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强化和详尽地解答。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分子构成。然而神奇的分子世界是纳米数量级的,我们很难直接观看到一个活体生命中的分子。虽然并不奢望过早地看到质子对撞的直播,但人类从很早便开始想象构成人体无数分子、细胞的形态及其运行状态,期待着能够以一种“通俗”抑或“真实”的方式观察它们。 幸运的是,古德赛尔所著的《图解生命》为期待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图解”,从高尔基体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命周期,从ATP合成酶的运转到维生素对生命的意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以这种美妙的方式描绘所有已知的分子生物学现象和研究成果,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作者精心挑选并组织的话题和篇章中,一览时刻运转着的“生命的装置”,包括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中重要时刻的景象。 当人们看到这些以水彩绘制的分子装置和细胞(
本书通过一些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生活故事或游戏,把看似枯燥或高深的数学问题阐述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引导读者打破解题常规,学会变换角度思考,产生特殊洞察力,出现“阿哈反应”。
环境问题、资源能源的枯竭、过度老龄化社会、赤字国债堆积如山,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极为严峻。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问题?谁也无法想象。笔者从生物学者的角度来进行了思考,这就是撰写本书的宗旨。“从生物学者的角度”这个说法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现代社会多半是基于技术造就而成的。如果汽车、电脑和传送带消失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就要大大变样了。而这些技术的背景就是数学物理学之类的知识。总之,数学物理学的思考方式可以提供便利,构筑起一个丰富的社会。与此同时环境等严重问题也会随之而生。这就是我从生物学者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后所持有的观点。本书会详细解释持有以上观点的理由,同时也进行这样的思考:如果这些问题仅仅靠数学、物理学来解决,那么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越来越严重;如果用生物学的思考方式来
普通生物学是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实验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本书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教材体系, 共设 88 个实验, 其中基础性实验 8 个、 植物实验 29 个、 动物实验 17 个、 免疫实验 19 个、 综合性实验 15 个,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书主要包括显微镜、 显微制片技术、 植物实验、 动物实验、 免疫实验、 综合实验等部分内容, 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等部分。 书后附有普通生物实验中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 组织的结构等,并学习生物绘图; 使用解剖器械解剖鱼、 家鸽、 小白鼠等, 观察其外形及内部解剖, 并进行生物绘
本书介绍一些概率论基本知识,比较系统地介绍处理生物科学观测数据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抽样、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与相关、协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及其所依据的统计学基本原理,本书基本概念清楚,一元统计內容较为全面,实用性强,各章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題,以利于教学及读者掌握书中介绍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本书是作者多年教学和实践的总结,可作为高等学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的本科生和专科生生物统计课的教材,以及农林、医药高校生物统计课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生物工作者参考。
本书详细讲述了生物进化学说的演变、细胞的发现、遗传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建立、遗传物质概念的转变、发育生物学中模式生物的发现、生态环境的变迁等。
重点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相关的活动,包括学校以正规课程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活动;以课外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团体结合开展的活动;面向公众或某些爱好者开展的活动以及教师培训等。案例撰写包括教育(活动)过程内容、教育(活动)形式、参加群体、资源条件、前期准备、活动效果及专家点评等几个基本部分。
本书较全面 、 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学及相应生态技术 , 主要介绍了生物与环境 、 分子生态学 、 生物种群生态 、 生物群落生态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服务 、 生态系统受损 、 退化及生态修复 、 陆地生态系统 、 水域生态系统 。
《达尔文爱你——自然选择与世界的返魅》作者乔治·莱文试图借助近30年达尔文研究中的进展,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意识形态以及“优生学”、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旧科学隔离开来,表明它们实际上是“利用”了达尔文的理论。莱文还试图通过对达尔文的生平和著作的文学解读,展现达尔文的内心世界,探讨他的热情、痛苦、美感和浪漫主义与他的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描绘出一位友善、温和,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寻找生活的慰藉和快乐的绅士。“利用”这样的达尔文,莱文想唤醒读者对自然的情感和热爱,使他们感受到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让世俗化的物质时代重新充满某种崇高的、神秘的体验,也就是为世界“赋魅”。《达尔文爱你——自然选择与世界的返魅》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洛伦茨的一本论文合集,主要收录了他1931 1942年间的6篇论文,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洛伦茨早期研究的资料。这些早期论文充满创新的观点和大家感兴趣的评论,论及了鸟类的特异性本能行为模式、不同的鸟类伙伴形式(父母伙伴、婴儿伙伴、性伙伴、社会性伙伴、同胞伙伴)等有趣的话题。即使对非专业读者来说,这些文章也是非常有趣且值得一读的。
本书以自组织理论为新工具,在整合生物学的基础上提出以结构特征尺度外推为核心的“统合生物学”,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完整的生物学框架体系:扩充原有生物系统谱的等级层次,提出等级层次系统的二级结构,从而把从分子到全球的所有层次的系统放在一个周期表中。基于生物系统周期表发现了两个新层次系统:①城市与周边控制区域已经偶合为“城核生态系统”,包含有生态核、生态器和生态质;②原来属于集合性质的生物圈概念提升到全球系统,发展Gaia假说为全球系统内稳态调节机制,使其具有生物学的机制支持。书中还对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一些问题和概念进行了质疑和梳理,目标是提出一个可推理的逻辑体系。 本书还仅仅是一个纲要,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我们将目前能够理出的问题和小块的假说理论先展示出来,以便更多的同行能够共同思考
本书第二版由版的10章精简为7章,与版相比较,本版在编著体系和内容上都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在编著体系上,依次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颗粒水平和反应器水平四个层次描述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从操作模型、传递特性、混合特性和反应器的设计与放大四个方面论述生物反应器的有关内容,以突出生物反应器工程的特点。在编著内容上,本版适当补充了生物反应工程近年来所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以使本版的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每章列出了重点内容提示,并附有例题和习题,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师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
生命起源,与地球外有没有智慧型生命问题一样,一直是人类关心的问题之一。讨论生命起源的著作很多,内容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大部分作品学术理论性很强,一般读者很难看懂,而且以中文原创撰写有关生命起源的科普图书如凤毛麟角,多年难得一见。 本书作者使用中文母语,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人类几千年来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追求,并铺出一条对生命起源问题科学思考方法的道路。书中说明了达尔文进化论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的应用和生命起源时代原始化学的机制。作者又以21世纪量子物理的概念,探讨了“生命起源需要造物者吗?”这个关键的问题。作者臆测,生命很可能起源于42亿年前的DNA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