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写作的科学通识经典,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本质、维持和延续,以及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现象。书中引入了非周期性晶体、负熵等概念,解释生命体如何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其有序状态。薛定谔还头一次提出了 遗传密码 的概念,并运用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了基因突变的原因。 这部著作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引导后世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并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生物变异分为家养状态下的变异和自然条件下的变异两种,而动物在进行变异的过程中会出现生存竞争,这里的竞争包括相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和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但同一物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不同物种或者不同变种之间进行交配会产下杂种,但不同物种形成的杂种常常是不育的,而不同变种形成的杂种往往可育;生物都是从简答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不是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指导》是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配套用书。学习指导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按第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内容和顺序编写。全书共26章,每章由“目的要求”“教材精要”“强化训练题”以及“参考答案”等部分组成。学习指导针对每章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强化和详尽地解答。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对生态系统和有机体来说,增长与发展的概念都适用。依据生态网络结点之间的竞争性、连接模式和相互作用强度,对生态系统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上升性指标来统一量化系统的增长与发展。与传统的新达尔文演化理论研究截然不同,“上升性增加原理”指明了生态系统发展的方向。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分子构成。然而神奇的分子世界是纳米数量级的,我们很难直接观看到一个活体生命中的分子。虽然并不奢望过早地看到质子对撞的直播,但人类从很早便开始想象构成人体无数分子、细胞的形态及其运行状态,期待着能够以一种“通俗”抑或“真实”的方式观察它们。 幸运的是,古德赛尔所著的《图解生命》为期待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图解”,从高尔基体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命周期,从ATP合成酶的运转到维生素对生命的意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以这种美妙的方式描绘所有已知的分子生物学现象和研究成果,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作者精心挑选并组织的话题和篇章中,一览时刻运转着的“生命的装置”,包括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中重要时刻的景象。 当人们看到这些以水彩绘制的分子装置和细胞(
本书通过一些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生活故事或游戏,把看似枯燥或高深的数学问题阐述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引导读者打破解题常规,学会变换角度思考,产生特殊洞察力,出现“阿哈反应”。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作者尝试从动力学和系统论的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一种整体和系统的解析。书中对生命起源、生物演进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科学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并富有挑战性的见解。作者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代谢比稳定遗传对于生命更为基本;现代生命秩序来自于生命诞生过程中DNA—RNA一蛋白质动力学框架结构对原始生命动力学系统的归纳;细胞出现是生命动力学周期结构建立的必然;多细胞生物的诞生必须完成三个重要的有序构建任务,并因此催生了多细胞生物物种大爆发现象;智能生物的出现将生命的动力学结构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生物具有层次演进和谱系演进两种不同的演进模式,并由于它们的综合作用以及环境的选择创造了今天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演进的历史生动地体现了生命复杂系统演化的分形属性以及生命混
普通生物学是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实验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本书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教材体系, 共设 88 个实验, 其中基础性实验 8 个、 植物实验 29 个、 动物实验 17 个、 免疫实验 19 个、 综合性实验 15 个,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书主要包括显微镜、 显微制片技术、 植物实验、 动物实验、 免疫实验、 综合实验等部分内容, 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等部分。 书后附有普通生物实验中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 组织的结构等,并学习生物绘图; 使用解剖器械解剖鱼、 家鸽、 小白鼠等, 观察其外形及内部解剖, 并进行生物绘
本书由多位多年从事生命科学教学和研究的专家、教师共同编写。广泛介绍了生命科学分支领域的基础知识、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良好结合的具体实例,不仅提高了全书的可读性,而且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研究热点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领悟生命科学的奥秘,了解21世纪生命科学和相关技术可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全书共分8章,分别是:绪论、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与克隆技术、遗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生物钟与生物信息学、生物材料与仿生工程学。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公共课程使用,也可为生命科学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在介绍海洋生物实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详细讲述海洋藻类、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的主要代表品种的分类、形态构造等相关实验技术,共计24个实验,可作为海洋生物学和海洋水产学等学科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用书。
席德强编著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生物学简史)》将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分门别类地进行了介绍。虽说是一本科学史的图书,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并不是一部枯燥的历史,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历史上的一个个科学巨人在我们眼前一一走过,他们的成长经历、探究过程被生动地再现出来,有很好的可读性。不刻板,不说教,将科普融人到生动的故事当中,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关注的重点是生物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规律及效应,无论是技术手段、研究范围和包含主题都非常宽泛、多样甚至更新极快。本书作者在阅读和消化大量研究实例和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本人科研成果,博采众长、酿浆为蜜,汇成此书,对进化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保护环境等生态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介绍。尤为突出的是,书中绝大部分图片均为作者自己绘制或拍摄而得。在主题选择、内容编排、写作风格上都与众不同,对生态学重要概念和内容l的起源、沿革和演变等都有清楚交待,是一本极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学书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态学教材,也可作为生态学知识普及和启蒙性教材,
《恢复生态学概论》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概括性地介绍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等有关概念,并总结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二是介绍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的恢复,然后按照不同生物群落分别介绍了退化森林、草地、湿地、海岛、农田、路域、城市、废弃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后讨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恢复生态学概论》适合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了解恢复生态学理论、方法等内容的基础读物,供关心环境保护、热衷生态恢复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使用。
全书立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潮流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本,坚持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研究作为整体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通过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题及其内在联系,揭示其理论逻辑和理论实质,系统研究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的关系、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无论是对于我们推进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和处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还是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本书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由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儒泳教授主持编写。全书分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按有机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组织层次编写;应用部分包括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人口与资源、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收获理论与生物防治等内容。本书力求反映当代生态学发展水平,如有机体层次中把生态因子按能量环境和物理环境分别探讨,种群层次加进集合种群和空间异质性、行为生态学等,群落层次增加了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等。本书各个层次的内容、理论与应用力求保持平衡,各章都有小结和思考题以方便学生复习,并提供相关参考文献和网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 本书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和生态学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人员使用。
本书从生态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遴选了在分子生态与生态基因组学、土壤生态学、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功能与生态管理、生态教育等领域前沿热点问题的专题评述论文11篇,旨在介绍国内外生态科学的*成果、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为从事生态学工作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及时了解生态科学发展动态提供资料。
本书是通过《进化论教程》1O多年教学实践,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并在收集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书中提供生物进化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思想,阐述地球上生命有机界因时而变的原因和机理,以及介绍若干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家传略。全书分为引论、进化的 “舞台”与化石证据、进化的历程、进化机制与规律以及研究进化的学说5个部分,共16章。每一部分前设有“导读”,向读者说明需要关注的事例,如要点、重点、难点及前后部分的联系等。每章后的“专题”讨论,介绍一些青年学生感兴趣的新学说、观点、思维方式、研究成果以及探索性问题。与传统的进化论教材相比较,更注重进化原理的应用和对现实环境中进化问题的论述,本书内容全面、繁简得当、条理清楚、文笔流畅,可供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生命科学各专业作
库鲁病之谜、奇妙的CT、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世纪瘟疫艾滋病、疯狂的幽门螺杆菌……《异种(100年来富传奇的生命科学发现)》是一部有关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笔法幽默风趣,通俗明了,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希望通过充满惊奇和感叹的阅读之旅,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收获一双在科学的领域里自由翱翔的翅膀!《异种(100年来富传奇的生命科学发现)》的作者是邢志华。
本书涵盖了组织胚胎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技术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传统的常用技术,如光镜、组织固定、样本处理、组织切片塑化包埋技术、冰冻切片、石蜡切片术、振动切片术、常用染色方法、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免疫荧光技术、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电镜技术、早期胚胎的形态学检测技术等,又介绍了近年来新发展的、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新技术。对于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常用技术,如脑立体定位术、神经示踪技术、膜片钳技术、神经元的染色技术等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书既介绍各技术的理论、机制,又着重讲述其应用步骤及注意事项。全书分14章、40节,共28万余字。 本书内容丰富、详实,可为研究生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医生家庭。1825年至1827年在爱丁堡大学学医。后进入剑桥基督学院学习神学。1831 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 5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该书出版震动当时的学术界。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对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随后达尔文又出版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由来及性的选择》和《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等,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