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六版)强调了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前沿发现、现代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将使遗传学继续向前发展。第六版的作者们共同修订了每一章,不仅努力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努力对复杂的概念提供连续性和尽可能清楚的解释。本书展示了大学本科遗传学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反映了作者们当前对生命分子基础的认知。
全书共8章,系统介绍了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主要包括科学巨匠的贡献、常规分子技术、工具酶、表达系统、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策略、动植物基因工程、基因信息分析技术等。注重基础知识与发展前沿的结合,紧扣基因工程发展脉络,体现了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与新动态。本书引用大量科学研究案例,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本书系统介绍群体遗传与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全书分群体遗传、数量遗传、育种应用和基因定位四部分。第1~5章为第一部分,是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群体遗传结构与交配系统之间的关系、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改变、有限大小的随机交配群体、有效群体大小、系谱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理论等。第6~10章为第二部分,是数量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和统计学基础、双亲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分析、基因型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等。第11~12章为第三部分,分别介绍数量遗传学理论在随机交配群体选择和纯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最后一章为全书的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群体类型、简单区间和完备区间两种定位方法,以及一个集成遗传分析软件。为便于教学
本书作为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的经典酵母实验教程的第二版,收录了酵母研究中常用的减数分裂作图、转化、基因置换等11个实验,以及酵母蛋白抽提、活体染色、RNA分离等28种技术方法。文字简洁明了,内容全面而详细,兼顾经典和前沿,是该领域的**之作。
近年来,以DNA探针与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新技术有了很大发展。FISH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诊断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中,包括儿科学、医学、遗传学、围产医学、生殖医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邓。本书为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对绝大多数的FISH技术都提供了稳定可靠、步骤详尽、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法。书中的实验注意事项和疑难解答都是在每位编者的亲身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助于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书中部分章节还对某些专题进行了综述。 本书对于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所有细胞遗传学家、病理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初学者以及学习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表观遗传学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于遗传信息流动的认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外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一线科研工作者,内容涵盖了表观遗传学的所有重大主题和技术应用:第1~31章梳理了表观遗传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纳入了表观遗传领域最新的前沿内容,如环形RNA、lncRNA、NamiRNA、RNA修饰,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等;第32~42章为表观遗传在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第43~63章为表观遗传核心技术和全新理论解读与应用展望,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方法。
生物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本书介绍了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研究、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基于遗传资源价值的管理工具研究,以及构建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等成果。
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对遗传学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先天与后天之争快要到了终结的时刻。在过去十年里,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掀起了一场基因组学革命,他们无所畏惧,力求勾勒出一幅人类社会的蓝图。 此书展示了在基因学、遗传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所发现的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因祖先血统不同而产生的遗传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不同于我们所称的黑人、白人之分;遗传基因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社会地位高,而有些人社会地位低。 遗传基因并不总是为 基因统治 推波助澜,反而常常是社会流动的引擎,抵消了社会的一些弊病。越来越多的人如今选择与自身受教育程度相似的人结婚,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当下人们的择偶与繁衍后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混乱且复杂。这些例子只是这本兼具启发性
《生物化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程》是与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理论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教程。本教程遵循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新世纪医学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重在强调以创造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医学检验教育新的培养模式,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各章的内容和检索有关术语,书末附有常用生化参考值、缓冲液配制、生化检验术语英汉和汉英索引等,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是根据参编的11所院校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编写的。全书共16章,分上、下篇,上篇为生物化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理论,包括实验室基本知识、光谱分析技术、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下篇为生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遗传学(第3版)》根据分子遗传、数量遗传、发育遗传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改编的,尽量结合了农业生物学和植物、动物遗传育种的实践,系统地介绍了新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力图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遗传学的进展。
RNA的分离与鉴定构成了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领域之一,本指南收录并详细介绍许多经过实验验证并优化的实验方案,用于RNA的分离与鉴定,注重阐述这些研究方法如何应用到基因表达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研究工作之中。实验指南第三版经过国内有从事RNA技术研究多年的专家翻译为中文,体现了下列特色: 比第二版相比,新增RNA分离、高通量方法、生物信息学和RNAi等内容; 详细解释了RNA处理、储存和操作的实验细节; 扩充RT-PCR、RACE等内容;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医学基础、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从事RNA工作的相关研究者,会从书中获取他们急需的RNA实验技术细节,进而判断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获取合理的解决办法。
《遗传学综合实验(第二版)》是一本集综合性及实用性为一体的遗传学实验教材。《遗传学综合实验(第二版)》包括植物遗传学系列、动物及医学遗传学系列、果蝇遗传学系列、微生物遗传学系列、群体与数量遗传学系列以及分子遗传学系列实验六大部分,共42个实验。同时在实验后附有考核题及答案、实验室一般溶液、常用培养基以及各种染色液的配制方法,以期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 《遗传学综合实验(第二版)》各章节包含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各实验中需加注意的特殊事项、实验课后的总结与分析,强调实验课程的整体性。同时,在**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想一想、试一试栏目,有针对性地添加了适于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探索性的开放式实验课题,在对学生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验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
本书对蛋白质和多肽由活性化合物(药物)制成终剂型(药品)的商业化过程进行了阐述,所涉及主题均是蛋白质制剂和多肽制剂成功开发的关键性内容。 全书由8章组成。第l章对制剂开发中的基础——预制剂研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重点说明蛋白质药物的性质和稳定性问题;第2章为全书提纲挈领性的章节,对蛋白质药物剂型开发进行了全盘性阐述;第3~6章对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加工过程——无菌处理、热杀菌、膜过滤及冷冻干燥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一些成功应用的实例;第7章综述了蛋白质药物从大量的原料药到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问题,重点阐述了其常见的考虑与实践方法;第8章非常完整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生物药品管理的演变及当前状况。 本书可供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
本书是美国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系列丛书第204卷的中译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相关技术(如染色体显微切割、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SKY、M-FESH、CGH、彩色显带、纤维FISH、阵列CGH等)的原理、基本技术、实验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这些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和产前诊断、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适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可作为儿科学、医学遗传、围产医学、生殖医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实验或诊疗过程中快速查阅的指导手册,也可作为细胞遗传学、血液学、分子病理学等技术培训和初学者的重要教材。
本书属于中国科学院推荐的研究生用原版教材。本书作者资深生物化学教授TmdyMcKee,以逻辑性强和易于理解的编写风格使得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掌握21世纪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生物化学的概念和技术,并且始终将生化步骤和生物体结构间的相互关系贯穿全书,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是一本学习效果相当好的教科书。本书配有大量的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参考资料,使研究生能够扩大进一步阅读的范围。本书英文清晰、简练、准确,非常有利于研究生直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能力。本书是一本非常有特色和适合研究生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 本书还可供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天和地被创造,大海波浪拍岸,鱼儿戏水,鸟儿欢唱,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世界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赋予万物以智慧,盗来天火照亮人间……
这是一本关于人体基因知识的科普书籍,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对看似高深难懂的基因学做了全新的诠释。全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一些基因遗传学知识、人体基因与DNA的关系及DNA的形态和功能等,并且特别就我们现代人所关心的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基因遗传类疾病及基因诊断等做了全面详细而易懂的解释。
本书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教授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及郑州大学三个实验室,从事生物有机质谱研究取得的成果及进展。本书作者的研究领域属于国际前沿,内容主要集中在氨基酸、核苷酸、肽、蛋白及它们的含磷化合物的衍生物的质谱规律。根据所研究的化合类型,将全书分11章进行叙述。 生物有机质谱近年来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配位化学以及化学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尤其在蛋白质组学方面的应用,使质谱真正步入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 本书内容精练,论述清晰,每章后引用大量文献,可供从事化学生物及生物有机质谱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James D.Watson)是半个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地位不亚于霍金在物理学中的地位。2003年恰是其做出划时代贡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50周年。据内部消息,中国遗传学会已邀请其访华,沃森初定在今年9月下旬到北京。届时,定有中央领导人接见。本书是一部关于沃森及分子生物学的精彩的传记,本月在国外刚刚出版。书的作者是与沃森颇为亲近的纽约时代周刊科学记者。该书应时而出,在国外获得极高评价,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也发表了长篇书评(附上)。考虑到此书的价值和出版意义,加上沃森来京又是一个极好的营销机会,我们建议尽快列选,以便后续的操作,争取在今年9月份出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书中全面、系统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原理、策略和技术方法,具有较好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全书分基因操作原理和基因工程应用2篇共19章,内容包括分子克隆工具酶、分子克隆载体、人工染色体载体、表达载体、基因操作中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基因芯片技术、PCR技术及其应用、DNA序列分析、DNA诱变、DNA文库的构建和目的基因的筛选、基因组研究技术、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酵母基因工程、细菌基因工程、病毒基因工程、医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及其管理。 本书是作者们长期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凝练,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是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实验手册系列专著之一。全书共划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描述研究人员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了解的基础,主要是告诉读者正确的遗传研究应从所涉及的问题和恰当的群体选择开始。第2部分是关于基因分型的基因组变异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提供了人们期望从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的实验手册系列获得的传统“配方和方案”。第3部分主要涉及对获得数据的分析及进行SNP选择策略和遗传关联分析的工具。第4部分充分介绍了生物有机体的当前研究状态,特别是已完成基因组测序和不同水平遗传分析的主要模式生物。第5部分着重描述一些关于人类变异分析的远景和研究方向。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教学研究人员参考。尤其适合作为生物学,医学、农学及环境生物学等专业的研究与实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惊人,甚至每每出乎身在研究现场的人的预料。人类已经掌握了破解自己身体设计图的技术,并且期待经由解读这些基因不定期解开生命之谜。不过随着这项解决工程日益往前进展,我们也逐渐了解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单单一个细胞,就越研究越深无止尽,要解读生命,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必须真正了解一个事实:人类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或努力就可以生存,还必须仰赖各种事物的支援才得以存活,如此才能产生真正的自制力,不是吗?而我们对这些事物心存感恩,就能使过去沉睡的基因苏醒,进而开拓美好的人生。 了解基因的秘密,你就能改写生命的故事! ◎一位罹患癌症的病人,认为一定会痊癒和相信一定无药可救的人,癌细胞会因之而改变;明明有来重的高血压,可是却坚信自己血压很低的人,症状真的減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