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简约流畅而又意味丰厚的通识读物里,生态学大家查尔斯 J.克雷布斯教授提醒我们,生态学思维是生态文明来临前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出于 普及生态学思维 的美好意愿,他抛弃了那种囊括生态学的经典研究或主要理论流派的 专业黑话 ,引领我们关注诸如物种入侵、气候变迁、过度捕捞、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之类的生态现象以及相关生态故事,进而一步步地推导出生态学中的12个关键原则:物种有其地理分布;种群不可能无限增长;每个物种都存在适宜与不适宜的栖息地;被过度开发的种群必然会崩溃;动植物种群能从干扰中恢复;群落能存在于不同的稳定状态中;关键物种对生物群落的运转至关重要;自然系统是演化的产物;自然系统会循环利用重要物质;太阳能驱动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实质性地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变化;灭绝
达尔文和孟德尔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然而遗传和进化的机制,长久以来仍是未解之谜。只有当量子物理学家加入揭秘行动时,我们才真正开始理解复杂的有机分子是如何造就的。约翰 格里宾填补了对这一背景的认识,记述了确定DNA结构和破译*终密码的激烈(有时是肆无忌惮的)竞争。他认为,今天,即使是对血液中氨基酸的分析,也确证了达尔文理论的原理,揭示了我们与大猩猩和黑猩猩之间有着多么令人惊诧的相近之处。科学家如今已了解了生命的基本秘密:量子效应导致了微小的遗传突变,由DNA加以传递,这引发了植物和动物中的生存斗争。《双螺旋探秘》解释了这些过程是如何环环相扣的,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概观。
本书介绍了生物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和一些新的进展。全书共有七章,章介绍了简单种群模型,通过这些模型介绍了一些计算机数值仿真程序,所给出的源程序可以广泛应用到其他具体问题的研究中。第二章介绍了具有两个生命阶段和三个生命阶段结构的种群模型。第三章介绍了自治和非自治扩散的种群模型,还考虑了时滞的影响。第四、第五章介绍了用非线性泛函分析中的拓扑度理论和不动点定理研究种群生态模型的方法。第六、第七章概述了脉冲微分方程理论,并且介绍了这些理论在种群动力学模型和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数学、生物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阅读,还可以作为从事生物数学研究的教师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教学与科研的参考书。
功能性食品中活性成分(功能因子)的定性、定量检测是评价其功能性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新的分析手段和方法在功能因子的检测方面被广泛应用。 本书为《功能性食品及其加工技术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在收集国内外大量*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和功能性食品研究领域中广泛涉及的功能性食品中活性成分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全书共九章,章至第八章全面地介绍了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糖醇类、多糖类、活性脂、维生素、活性肽与活性蛋白质、微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第九章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一些特殊的功能性成分,尤其对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天然植物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内容系统,方法先进可行,论述严谨,实用性强,可供从事食品科学、食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3版)是周新、府伟灵教授主编的《I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第4版)的配套实验教材,是在钱士匀教授主编的《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更名、修订和编写。本教材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学生及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的实验教学使用,教材中实验内容各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开设。 本教材分十七章,共计131个实验,每个实验包括目的、原理、试剂与器材、操作步骤、计算、参考范围、临床意义、注意事项及评价,每个实验后附有思考题。 教材编写遵循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原教材进行了重新
本书共分16章,以发酵工程的工业应用为主线,以系统介绍发酵工业所必需的发酵工程理论和实践知识为特色,内容包括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工业发酵培养基设计、发酵工业无菌技术、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动力学、氧的供需、发酵生理及其过程控制、发酵罐的放大与设计、基因工程菌发酵、发酵产品的提取与精制、发酵工业的清洁生产、发酵工厂设计、发酵经济学、发酵产品生产原理与技术应用,以及发酵工程在现代生物化工中的应用等方面。本书各章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内容安排强调系统基础上的相互衔接,紧扣现代发酵工程*发展潜力的领域和方向。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全面掌握发酵产品的生产原理与技术应用,熟悉现代发酵工业的发展领域和重点方向,为学生今后从事与发酵工业相关的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本书内容包括分子生物物理学、生物膜及其物理特性、生物电磁基础知识、电磁上生物效应、抑癌基因网络及调控、光生物物理、辐射生物物理学、自由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物物理学、分子马达和生物大分子模拟计算。
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快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已给当前的工农业生产、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并对人类和社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益。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势头很快,因此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的生物工艺学的教材亟须不断加以更新。本书由27位老、中、青年教师或专职科研骨干人员,历时两年编写完成。 本书以产品生产中共性工艺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为纲,同时选取若干典型生产过程具体介绍,内容包括成熟的和较新的生物过程的基本原理。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和生物反应过程篇(共12章),下册包括生物质分离和纯化原理篇(共11章)以及典型生物过程篇(共6章)。 本书可做工科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理科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生物技术生产、科研、管理人员的参考阅
本书从介绍凝胶电脉的原理、电发展简史和各种现代的电泳设备入手,重点阐述了8种蛋白质电泳技术的原理、方法、实验考虑和具体应用。为了满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需要,本版特别对双向电泳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是作者40多年研究成果 的总结,其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是一本非常好的电池工具书。 本书适用于生命科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相关领域的大专院校师生。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该领域中,由生物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共同研究生物分子信息的获取、管理、分析和利用。生物信息学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用数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去研究生物大分子,研究生物分子信息组织的规律。本书紧紧围绕基因组与后基因组研究,阐述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技术、资源及其核心算法,介绍各种信息学方法和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本书首先简要说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然后介绍基本的序列比较算法,介绍各种生物信息学数据资源及主要数据库;接下来以专题形式介绍基因组信息分析、分子系统发生分析及蛋白质结构预测;后,介绍基因表达数据分析。为了便于计算机和数学研究人员进入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本书还特别介绍了与生物信息学有关的基本分子生物学知识。 本书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物工程的定义、组成部分、相关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涵盖了生物工程的技术实质和外延应用,为初学者提供了全面的介绍、清晰的框架和深入学习的基础。本书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章节安排合理。章至第八章以原理和技术方法为主,论述生物工程的学科内涵和科研发展;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介绍生物工程在农业、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介绍了生物安全性、生物工程与社会伦理、生物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知识。本书适应当前各高校广泛开设生物工程学科的情况,既可以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交叉学科和非生物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用书,同时也可供自学者或想尽快了解生物工程基本概念和全貌的营销、管理、行政人员等参考。
生物技术无疑是21世纪的主要技术。它涉及的生物或其各种组分的实际应用,横跨了众多现代和传统工业。基因工程、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兴起以及转基因作物和动物的产生,使诸如啤酒酿制、污(废)水处理、药物开发和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本版中,John Smith再次深入浅出地诠释了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操作的奥秘,为学生和普通读者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历史、技术和应用。本书涵盖了生物技术的各个方面,介绍了它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利益。同时,以更大的篇幅介绍了公众对生物技术的理解以及由此引发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本书可用作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人员参考。
由姜锡瑞和段钢博士合著的技术新书“新编酶制剂实用技术手册”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02年4月正式出版,全国发行。该书是我国酶制剂行业应用技术首本完整技术书籍,系统地介绍酒精、酿造、啤酒、味精、淀粉糖、食品、有机酸、洗涤剂、饲料工业酶制剂应用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应用*成果,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发展动态。 酶制剂的应用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只有更多地吸收国外技术和总结国内生产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和成果与本厂实际相结合,才能将酶应用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将应用技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有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发展中的食品发酵行业的进步。
本书介绍了分析蛋白质和肽的各种方法,重点阐述了不同质谱仪及相关数据库检索算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详细描述了质谱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领域权威的科学家之一John R. Yates教授称本书是蛋白质组学的极好地导论和综述,可供有生物化学背景的学生和科学家使用,书写流畅,深入浅出。 本书可用作从事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用作学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蛋白质理论与技术是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实验性科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作为21世纪生物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通过上、下篇全面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理论、进展、技术及其应用。上篇由八章组成,系统介绍了蛋白南的合成、转运、加工与修饰及结构的功能,阐述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蛋白南定性、定量检测的基本理论,并对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芯片理论与进展做了介绍。下篇由六章组成,介绍蛋白质样品的准备,蛋白质电泳技术,层析技术,蛋白质活性及定性、定量检测的方法及应用,并在生物信息学预测蛋白南序列技术方面进行了实验性阐述。 本书可供研究生、本科生和从事蛋白南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实验参考用书。
本教材旨在使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施要点有深刻的了解,而不在于对诸分支领域作面面俱到的阐述。为此,本教材以“导论”的形式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简要介绍生物技术五大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基本操作技术:后一部分则侧重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工业、人类健康、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本教材将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大量引用技术操作案例,实现了技术理论和枝术应用的结合。
生物物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就是应用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生命活动中各种各样的物理过程,揭示各种生命活动的物理本质和特点,并展示出生命活动中各种物理过程的特性和各种生物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及特点,以此来发展一些生物物理手段和技术,为推动生命科学技术及工程的进步服务。 为了这个宗旨,本教材重点介绍了作为生物物理学的物质基础的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脑和神经系统、视觉和听觉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等几大主要生物学系统的结构、组成、特性和功能。同时对当前生物物理学关心的自由基、生物能力学、生物组织的特性及形成等几个基本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细胞生物学中我们仅着重介绍了目前主要关心的生物膜的相关问题。同时,在第九章中重点介绍了在生物物理学的应用与开发中大
本书构建了生物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框架,系统地论述了生物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基本内容,尤其注重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注意对各种学术观点的兼收并蓄,努力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成果。 全书共5篇18章:第1篇为生物机械工程基础;第2篇为人工器官;第3篇论述人体检测与信息处理;第4篇仿生学与医用机器人;第5篇为生物机械设计,特别对生物机械的现代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供医学专业、仪器设备专业、医疗器械行业以及从事生物机械设计、开发、制造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测控仪器与测控技术、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实用生物技术丛书》的组成部分,其编写宗旨是以实用技术为特色,以酶的应用为主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推动酶工程的发展和产业化的进程。 本书主要介绍的生产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酶在医药、食品、轻工、化工、能源、环保、检测、生物技术等领域实际应用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绪论,酶的生物合成法生产,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与应用,酶、细胞和原生质体固定化与应用,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与应用,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九章。 本书可供从事酶的研究、开发、生产一应用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生物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有关专业的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