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是《生态学热点研究丛书》之一,重点介绍了生物因子包括植物与植物之间、食草动物和昆虫、病原微生物,非生物因子包括强光和紫外线、高盐浓度、金属铝、热胁迫等逆境条件下植物体的生物生态适应性即反馈机制。此外还介绍了在植物抗逆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多胺的生物生态功能。本书汇集了有关植物逆境生物生态学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着一定的系统性和可读性。本书可为广大从事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帮助,同时也可成为有关专业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兴仁区南皋乡九门冲、平寨和岩英,台江县革东镇八郎、顿州和川硐等地早寒武世晚期至中寒武世早期凯里组三叶虫动物的新发现,根据大量保存完好的标本,对凯里组及同期地层三叶虫属种的定义及分类进行全面的修订,尤其是对产自喜马拉雅南坡巴基斯坦盐岭,以及克什米尔地区同期地层中已变形的三叶虫属种的分类位置作全面的修订,描述三叶虫4目、18科、62属(亚属)、145种(亚种)和未定种,其中1新亚科,8新属(新亚属),53新种和新亚种。着重介绍了广泛分布的掘头虫类(oryctocephalids)三叶虫和宽背虫(Bathynotus)三叶虫,深入阐述确定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的标准种Olictocephalusindicus(Reed)及其完整的演化系列,不仅解决了同期地层对比问题,而且对在我国确立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具有极重要意义。本书与已发表的同类论文
本书是有关中国牡丹品种及品种资源的专著。全书分为9章,介绍了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的起源演化、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阐述了牡丹品种起源、演化与分类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牡丹产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品种策略。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西北、西南、江南牡丹品种群及延安亚群、鄂西亚群的历史沿革、品种构成、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发展前景及主要园艺品种430余种,同时介绍了寒地牡丹的现状与前景。 该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术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著者又一部有关牡丹研究的具有创见与特色的力作。可供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作为历史最悠久、规模的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农业科学,是最深入研究的领域之一。从操纵植物的基因结构,到以植物为生物能源的使用,在过去十年里已在植物和农业科学生物技术领域迅速发展,每年都有非常重大的发现。本书首先向读者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背景知识和进展,当今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其他各种组学的研究状况,以及目前对于遗传工程的理解。其后的章节将介绍种质资源的改良和保存、植物育种、种子改良,以及孤雌生殖等方面的科技进展,这些内容都与农业和农业生物技术的短期和长期的成功密切相关,同时为读者深入理解后面关于新科技应用前景的章节提供背景知识。最后讨论了如何解决知识产权和社会学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本书内容由相关领域专家精心撰写,包括对取得成果的评述,新的植物生物技术方法、产品在促进经典植物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