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和方法编排了22个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表面消毒、器官分化、快繁技术、茎尖脱毒技术、微型薯诱导、花药培养、人工种子、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水培技术、非试管快繁技术、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内容。本书除基本实验外,还设置了多种植物的快繁、水培等技术,供学生实验时选择参考。本书既突出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又增加了训练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山西省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蜜源 植物资源,为我国提 供了大量优质的蜂产品。蜜源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能 为蜂蜜中花粉类型的 准确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蜂蜜孢粉学是孢粉学 的一门重要分支学 科,广泛应用于鉴定蜂蜜的产地、植物来源、种类和 品质。《山西省蜜源植物花粉形态与蜂蜜孢粉学研究 》详细介绍了 山西省部分常见蜜源植物的花粉形态,并首次开展了 山西省蜂蜜孢粉学的 研究,以期为广大蜂农、养蜂企业和蜂蜜消费者提供 科学的理论指导。 《山西省蜜源植物花粉形态与蜂蜜孢粉学研究》 由宋晓彦编著。
本书包含植物的胁迫表征与渗透调节物、植物的第二信使与部分元素、植物的活性氧与抗氧化酶系统、植物代谢的部分关键酶和植物对病原细菌的抗性5个部分,共36个实验,基本涵盖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的所有实验操作。本书简明扼要、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相关实验体系;既强调基础理论体系与实验技术的结合,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语言的通俗性和科学性。
本书搜集了一些植物界的有趣的种类,所谓有趣是科学知识上的有趣,而不是猎奇。在介绍某种有趣的植物时,有时虽也结合传说故事,但重点不在故事本身,故事只是帮助青少年们更有趣地去认识这种植物,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所介绍的植物又多联系生活实际。涉及国外的植物又确实是事实,总之让大家对植物世界,特别是有花植物世界有个初步认识。引导大家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可以说现在的青少年到 21 世纪就是主人了,科学家当前仍在对植物世界继续探究,追寻奥秘。像从一个细胞培养出一个完整植株,通过生物工程办法人工改变花的颜色,以及人工种子等等都在深入研究之中。青少年们今天打好植物科学基础知识,正是为 21 世纪接班作准备。可以预言, 21 世纪植物世界将会有更多的奇闻趣事被揭示出来。
本书是高等学校生物类系列课程辅导丛书之一,其内容涉及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分子基础及生产应用等方面。全书共分12章,包括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的矿质和氮素营养、植物的生长物质、植物的生长与分化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植物生理学的分子基础和应用、植物生理学与农业应用。各章由学习要点、重点与难点、自测题、自测题解答组成。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缩写符号翻译、填空题、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是非判断与改错题、简答题及论述题。书后附有例卷,其一为期末总复习或考研模拟试题;其二为国内知名院校、科学院研究所近年来的考研试题。 本书内容丰富,题型多样,有浅有深,有简有繁,有易有难,适应面广,可供自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手册,包括了野外实际拍摄的植物照片,包括了植物特征的简单描述,既可按图索骥,又可按文字描述详加比对。全书以华北、华中地区为中心,兼顾了全国南北各省区,以*为常见的植物为对象,挑选出500种野生植物进行了介绍。这些植物大部分分布于城市、村庄、草丛、路边,兼以山区、林地的常见种类,无论是去郊外赏花,还是在房前屋后转转,都可藉此书翻阅、查找、比对、识别。
《植物学实验》由基本实验技能、基础实验、综合和研究性实验,以及附录4部分组成。前两部分为学习植物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础实验。第三部分是将近年来植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设计成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内容涵盖了植物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结构与发育、系统进化等研究领域常用的实验技术,以培养学生参加植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实验由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用品、实验内容和方法、课堂作业、思考题等部分内容构成。为了更好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和实验内容,大部分实验配有插图,书后的附录中列出常用试剂、染色剂及缓冲液的配方,供读者查阅。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植物学》的配套实验教材,融会了作者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两部分,基础实验部分共16个实验,由实验基本技术、植物形态解剖及植物系统分类3个章节组成,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基础的实验内容和基本技能。拓展性实验部分共14 个实验,包括植物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等研究性实验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附录涉及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和简单的显微化学测定。 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生物学和植物学课程实验教材,适合生物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植物学专业等学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是编者在十几年植物生理生化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新发展起来的实验技术和近两年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撰写而成的。全书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附录3部分,收集了47个实验项目,其中包括3个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植物的细胞生理、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植物激素、逆境生理、有机物代谢等。附录部分包括各种常用数据表和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等。每章中有思考题和作业题,帮助学生理解每章的实验内容,同时,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将一些单个小实验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实验,了解其应用。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农(林)学类、生物类本科生、专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使用,也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其他与植物生理学实验有关的教师、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植物学》的配套实验教材,融会了作者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两部分,基础实验部分共16个实验,由实验基本技术、植物形态解剖及植物系统分类3个章节组成,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基础的实验内容和基本技能。拓展性实验部分共14 个实验,包括植物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等研究性实验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附录涉及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和简单的显微化学测定。 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生物学和植物学课程实验教材,适合生物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植物学专业等学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人员参考。
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程主要介绍植物生理学实验基础、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概述,以及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观察及其生理生化机制、气孔运动中的信号交谈、烟草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原生质体培养和高等植物叶绿体及其色素等实验技术,将54个基础性实验通过不同的主题串联成综合性实验,并附有42个设计性实验选题。 本书介绍的这些实验方法,既可以独立开设基础性实验,也可以围绕相关主题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应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本科生教材和相关学科教学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在作者多年从事转基因植物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转基因植物及其应用。本书共六章,章为转基因植物的原理,介绍了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转基因植物的筛选和鉴定方法等;第二章到第五章为转基因植物的应用,详细论述转基因植物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胁迫、提高产量、品质改良等各方面的应用,以及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糖类物质、可降解生物塑料、动物抗体、疫苗、药用蛋白和工业酶制剂等,利用转基因植物控制果实的成熟期、创造雄性不育系及自交不亲和系,进行生物固氮及环境治理等;第六章为转基因植物存在的问题及新策略,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选择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降低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扩散的分子策略和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转化及其应用等内容。每章前有内容
本书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的配套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包含了植物学领域的重要基础性实验,是学习和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课程;是复习、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进一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从实验现象、过程上深化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本教程通过创新体例、丰富内容,以适应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体例上,部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植物学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以及掌握描述
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植物学》第二版下册,各章基本上由原编者修订,主要根据“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精神,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改和补充。蕨类部分增加了“维管植物分类”一节;被子植物一章增加了“植物命名法”、“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各亚纲的特征”等内容,并增添了几个科、属;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一章也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增加了“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征在被子植物分类中的应用”一节。各章末增加了复习思考题,书后附主要参考书,便于教师和学生参考。 本书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主物系(科)用作教材,亦可供综合性大学、高等农、林院校等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植物学》第2版上册,原编者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修订时主要根据 打好基储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 的精神,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补充。各章内容都有所增删,同时,在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了联系生产实际的部分,为了便于教学,在某些节的编排顺序上有所更动,并对插图进行了精选和补充。各章末增加了复习思考题,书后附主要参考书,便于教师和学生参考。 本书可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生物系(科)用作教材,亦可供综合性大学、高等农、林院校等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植物学》第2版上册,原编者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修订时主要根据“打好基储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精神,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补充。各章内容都有所增删,同时,在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了联系生产实际的部分,为了便于教学,在某些节的编排顺序上有所更动,并对插图进行了精选和补充。各章末增加了复习思考题,书后附主要参考书,便于教师和学生参考。 本书可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生物系(科)用作教材,亦可供综合性大学、高等农、林院校等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认识我国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通过野外调查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各校均对植物学实习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其中主要是在植物学实习中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着重于标本采集和种类鉴定的训练,改变以往上课时以教师讲授植物种类特征为主、考核时以死记硬背识别种类为多的习惯做法,目的是试图探索出一套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作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开展野外实习教学,地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2)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
由张洪昌和李星林主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手册》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础知识,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单剂及混剂的性质、功能、剂型、使用技术,并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棉、油、果、菜等主要作物上的使用方法,具有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广大农业种植户科学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