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和方法编排了22个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表面消毒、器官分化、快繁技术、茎尖脱毒技术、微型薯诱导、花药培养、人工种子、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水培技术、非试管快繁技术、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内容。本书除基本实验外,还设置了多种植物的快繁、水培等技术,供学生实验时选择参考。本书既突出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又增加了训练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山西省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蜜源 植物资源,为我国提 供了大量优质的蜂产品。蜜源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能 为蜂蜜中花粉类型的 准确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蜂蜜孢粉学是孢粉学 的一门重要分支学 科,广泛应用于鉴定蜂蜜的产地、植物来源、种类和 品质。《山西省蜜源植物花粉形态与蜂蜜孢粉学研究 》详细介绍了 山西省部分常见蜜源植物的花粉形态,并首次开展了 山西省蜂蜜孢粉学的 研究,以期为广大蜂农、养蜂企业和蜂蜜消费者提供 科学的理论指导。 《山西省蜜源植物花粉形态与蜂蜜孢粉学研究》 由宋晓彦编著。
本书包含植物的胁迫表征与渗透调节物、植物的第二信使与部分元素、植物的活性氧与抗氧化酶系统、植物代谢的部分关键酶和植物对病原细菌的抗性5个部分,共36个实验,基本涵盖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的所有实验操作。本书简明扼要、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相关实验体系;既强调基础理论体系与实验技术的结合,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语言的通俗性和科学性。
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作者总结了数十年严谨研究的成果。它又是有用的工具书,因为人们为了实用目的在自然界广泛寻求红曲菌时,常常苦于缺乏准确识别菌种的参考文献。作者从实用角度考虑,尽可能通俗地描述了菌株的宏观形态和显微形态,为了使广大读者便于按图索骥,还提供了多幅精美的照片和细致的线条图。 红曲是用谷物(当前大多数是大米)为原料选择性培养出以红曲菌为*优势微生物的发酵制品。红曲菌则是在19世纪后期由西方学者发现和命名的一类子囊菌门中的真菌。我国制造红曲的可考证的历史有1000年以上,用红曲烹调和做药用,乃至用做防腐剂的记载屡见于史籍中。把红曲菌和红曲两者联系在一起,搞清楚酿制红曲的微生物是红曲菌,是日本学者20世纪前期进行的工作。今天我们知道,红曲菌在自然界的生长能力并不很强,要使它在谷物
秦路平、黄宝康、周秀佳主编的《上海地区高等 植物名录》以《中国植物志》及其英文版为依据,记 录了257科、3 790种及种以 下分类群的上海地区高等植物名称。内容包括植物种 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和 别名,标注野生、栽培及用途(药用、观赏、园林、 作物、蔬果,环保等)。本书 大的特点是首次调查记录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上海地区高等植物名录》主要供植物学、药用 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园林学、生态学等学科的 学者、研究者以及从事上海经济植物资源利用的工作 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编者在十几年植物生理生化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新发展起来的实验技术和近两年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撰写而成的。全书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附录3部分,收集了47个实验项目,其中包括3个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植物的细胞生理、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植物激素、逆境生理、有机物代谢等。附录部分包括各种常用数据表和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等。每章中有思考题和作业题,帮助学生理解每章的实验内容,同时,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将一些单个小实验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实验,了解其应用。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农(林)学类、生物类本科生、专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使用,也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其他与植物生理学实验有关的教师、科技人员参考。
植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现象、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 全书分为3部分。部分为基本技术,内容包括显微镜技术、植物制片技术、植物绘图技术、植物标本制作技术;第二部分为基本实验,包括植物形态、解剖、系统、分类共18个实验;第三部分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旨在引导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查阅资料,确定研究方案,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研究,写出规范性实验报告。通过专业技术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部分:实验一由胡国富编写,实验二由吴秀菊编写,实验三和实验四由常缨编写;第二部分:实验一和实验二由姜述君编写;实验三到实验七由杨晓杰编写,实验八到实验十由张春宇编写,实验十一和实验十二由胡宝忠编写,实验
本书以植物个体发育和发育的过程为线索,从不同层次介绍了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等。本书在对传统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选择的同时,增加了一些以前被忽视然而却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尽可能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发展动态相结合,通过开设适当的“窗口”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 本书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或其他读者参考。
植物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和生物科学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显著标志。要想搞好植物学教学,除课堂上紧抓重点、难点,精讲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和实习,加强综合技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为植物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依靠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实验、实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通过实践,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加深记忆,扩大知识领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更有助于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植物学实验技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 十三五 规划教材》是根据全国统编植物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长
这本书采用对比手法,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林奈与班克斯的故事。二者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大博物学家,既有着相似的理想和抱负,如为自然建立秩序,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实现国家经济自足等,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发展博物学的方式。法拉将著作分为七章,按主题描述了他们的异同。 正像作者自己所承认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从其尾注的数量和类型可以明显反映出来:参考书目较少,且主要依赖二手文献。但作者确是一位材料驾驭和逻辑论证的高手,特别是她对视觉材料的分析,令读者印象尤其深刻。这本著作的另一个特色是,强调了博物学与海外探险、帝国扩张的关系,作者详细描述了两位博物学家,特别是班克斯,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中国人,无论在何处看到一片温润的田野,心中都会泛 起一层幸福的细波。 因我们是植物般善良青翠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从禾 本科植物中获得淀粉,从十字花科植物提取脂肪,从豆科植 物中摄取蛋白质……我们种下数不胜数的蔬菜水果,获取身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即使用海水煮盐,中国古人也有一道令当代科学家赞叹的工序——添加草木灰,其中,富含人体必需的钾、镁、铜、碘等元素,对保证人体钾—钠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亦是植物般智慧浪漫的民族。我们在茶叶的清香中思考,在谷物发酵的酒精中沉醉,用花朵怀念深爱的女子,用草药化解一次次生命的危机……我们有傲视世界的桑麻工艺,因此,我们的衣着亦来自一簇簇青青的枝叶;我们还有古代世界*的兽医体系,用针灸与草药精心呵护着染病的家畜,在我们眼中,它
王幼芳、李宏庆、马炜梁主编的《植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是马炜梁主编的《植物学》配套实验教材。全书选择了20个植物学基础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配套数字课程中的14个拓展性实验是从形态、生态、生理等各个角度对植物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试验,这14个实验可以作为课外小组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实验的操作能力、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实验注重采用活体实验材料,系统分类实验突出培养学生自主鉴定和使用检索表的能力;拓展性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为形式,有助于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大自然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兴趣。 《植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为高等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生物学和植物学课程的实验教材
陆自强主编的《植物学实验教程》内容包括植物学验证性实验、植物学综合性实验、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附录四大部分,其中验证性实验设21个实验,综合性实验设12个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涉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与进化、不同植物类群以及典型而有代表性科的识别特征与分类。综合性实验强调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相关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基本实验技术及附录介绍了研究和学习植物学相关知识所必需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内容。《植物学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农学类各专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等专业植物学实验教材,亦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本书是在胡宝忠教授的倡导和带领下编写完成的,全书不仅对植物个体的形态结构,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及其发育过程中生理、遗传和生态关系等进行了简要介绍;还对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被子植物的分类进行了描述;并把人类认识植物及植物自身进化的历史贯穿其中,以人们对植物界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过程为主线,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文化为背景,深刻揭示了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书的特点是基础和前沿相结合,既突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全面了解前沿科学动态。本书是为大学本科生编写的教材,适用于非生物类专业公共课和选修课。
本书修订版(第2版)于1993年6月出版发行后,先后于1995年8月、1996年4月和1998年3月印刷三次。此教材是我院植物科学方面几代教师50多年来教学与科研实践的成果,几经修改与锤炼,方使质量得以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主要实验教学用书,累计发行已超过5万册。目前仍是有关院校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实验指导书或重要参考书,同时也是农、林、中药等有关专业科技工作者开展人才培训、科技开发、杂交育种和科技丰产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和科学技术都发展很快,原有的植物科学已面临着体制性和整体性改革,因此原有植物科学的教材,尤其是实验指导性教材理应做出重大改革,但限于现有条件和体制改革尚未成熟,只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本次修订尽量吸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利用现代的显微摄影技术,拍摄植
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组织、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本教材广泛吸取各教材使用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改编写而成。内容上,先药用植物形态后植物分类、再药用植物显微构造,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既与普通中学植物学知识相衔接,又突出学科和专业培养目标;图文并茂,插图和实验材料尽量选择日常熟知的植物,使学习内容直观,易学好懂。相关链接精选案例、趣事、课堂互动和补充阅读等内容以使学习过程中更加生动、活泼。
本《植物学》是由农业部统一组织,按教材指导委员会意见新编的,通用于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回顾了多年来植物学的教学经验,听取了多方面对教材的编写意见,同时面向当今学科飞跃发展,知识迅速更新的形势,从而确定了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主要内容。 教材中,在力求保证阐明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加强了联系实际,注意学科间的纵、横联系,在有限的篇幅中,适当地增加信息量,对植物科学近代的发展和新成就加以反映,冀望使《植物学》教材的内容得以不断改革更新和充实提高。
本书对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多样性、群落多样性以及生态多样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物种多样性研究,共获得600余号标本,整理鉴定出302种,隶属于148个属63个科28个目。包括子囊茵门5目10科20属36种,担子菌门18目45科115属251种,黏菌门5目8科13属15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5个、新记录种30个,内蒙古新记录种163个,拟定9个新种和1个新组合。对新分类群进行了命名和形态学描述,部分种提供了线条图和扫描电镜图片。《DictionaryoftheFungi》(1995,第八版)的系统编排多样性目录。凭证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JAU)。 生态多样性研究,主要从生境的多样性与季节动态两方面进行。根据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特征分为常见种、偶见种和罕见种,并提出珍稀物种名录及其相应的保育措施;依据真菌与其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英汉双语21世纪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实验系列教材)》编著者徐晓峰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十多年来开展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经验,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既注意到植物生理学科的全貌(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群体),又考虑到植物生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因此我们重点选择了学生以后在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科研、生产等岗位上经常用到的植物生理学相关实验技术,尽量体现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此外,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的改善,尽量增加一些现代实验技术,如植物组织培养、气相色谱法测定激素、CI2310型光合测定系统的应用等,从实验内容和技术方法上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
本书在作者多年从事转基因植物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转基因植物及其应用。本书共六章,章为转基因植物的原理,介绍了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转基因植物的筛选和鉴定方法等;第二章到第五章为转基因植物的应用,详细论述转基因植物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胁迫、提高产量、品质改良等各方面的应用,以及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糖类物质、可降解生物塑料、动物抗体、疫苗、药用蛋白和工业酶制剂等,利用转基因植物控制果实的成熟期、创造雄性不育系及自交不亲和系,进行生物固氮及环境治理等;第六章为转基因植物存在的问题及新策略,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选择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降低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扩散的分子策略和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转化及其应用等内容。每章前有内容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详细介绍了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遗传学基本定律、细胞质遗传、遗传物质的变异、数量遗传与群体遗传、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等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并配有详细的公式解答和实例介绍。书中每章附有思考题,文后附有参考书目。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园林、观赏园艺、林学、农学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园林科研、生产及培训的参考用书。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园林、观赏园艺、林学、农学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园林科研、生产及培训的参考用书。 一级分类:教材 二级分类:本科教材 三级分类:土木建筑
宁平等编著的《西南地区砷富集植物筛选及应用》是结合国内外关于难处理金矿预处理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研究项目,在环境保护部、云南省科技厅和环保厅等有关项目的支持下完成的。《西南地区砷富集植物筛选及应用》共分为八章。前两章为综述,后续章节是在对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所选定金、砷含量均较高的金矿物进行组成分析、淋洗活化和对植物除砷调控研究,终通过氰化浸出试验,初步选出对于蜈蚣草除砷预处理有效的调控剂并进行了调控效果评价。《西南地区砷富集植物筛选及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冶金环保、矿业环保、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及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