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博物学家们以间谍、殖民地官员、传教士等身份来到亚洲和美洲,探索、采集、研究当地的神奇植物,并把优良品种引进欧洲。 本书讲述了茶、草莓、牡丹、人参等10种植物的欧洲发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终将这些植物传播到欧洲的历险传奇,还原了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和世界各地丰富多姿的风土人情,营造了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并以小贴士的形式 插播 了关于主题植物的植物学小常识和趣味冷知识
《园艺植物遗传学》包括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园艺植物性别的决定和花性分化、细胞质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遗传物质的变异、群体遗传与进化、园艺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等内容。全书概念准确、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每章有思考题,以便学生复习训练。 《园艺植物遗传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园艺、园林、农学、林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园艺、园林科研、生产的参考用书。
本图鉴共收载了华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兼民间草药1060种。这些药用植物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学名顺序编排,每种药用植物均附有色彩斑斓的写真照片。与图对应的包含了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名、识别要点、药用部位、功能主治七项信息。本图鉴版式新颖、图片清晰、内容精练、图文并茂,同时兼具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实用性和科普鉴赏的价值。 本书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医药、园艺、农林、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鉴别南方药草的快捷、直观指引。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介绍了浙江古田山及其邻近区域的维管植物,共计140科394属677种下包括种以(分类单位),约占古田山地区维管植物种类的45%,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该地区常见种类,同时兼顾一些重要或特色的种类。 由于古田山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方腾和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收录的植物种类绝大多数同时见于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从这个角度看,本册对浙、闽、赣、皖等地的常见植物识别也具有参考价值。
《攀援植物的运动和习性》是《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之一。本书是达尔文近十年的观察研究结果,书中描述了42种攀援植物,至今仍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文献。图文并茂,也是可读性极强的普及读物。
《原野漫步:370种野花与88种昆虫的手绘自然笔记》以两周为一个周期,介绍不断变化的季节中的370种野花与88种昆虫。这是一本包含了花、果实、根的形态以及各个季节自然风光的植物图鉴,能让我们了解身边花花草草的惊人魅力,重新发现更多的惊喜。
本书包括4篇共16章。第1篇是植物基因组结构。内容有高等植物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和基因结构、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转座的遗传分析。第2篇是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遗传结构、毒性基因的表达调控、T-DNA转移的分子基础、植物转化体系的建立、转基因表达的优化以及转基因植物在植物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第3篇是植物分子生物学。包括共生固氮生物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光敏色素的分子生物学、光形态建成相关基因及其表达调控、花发育相关基因及其表达调控、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遗传学、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乙烯反应途径和脱落酸调控网络及热激反应、植物病虫害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第4篇是扭物生物技术导论。内容有植物抗病虫害基因工程与作物品质改良基因工程、分子农业、植物生物技术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遵循认知规律和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重点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营养器官培养、组培快繁和脱毒技术。同时,对植物生殖器官培养细胞培养以及一些常见的果树、林木、花卉、经济作物的组培脱毒与快繁技术做了介绍。使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广泛的了解。本书每个项目均配有实训指导,方便学生的实训操作。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生物技术及应用、农学、园林、园艺等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中等专业学校师生以及农业技术人员等相关从业者参考。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多肉植物专业图书。“多肉达人秀”主要介绍三位达人与多肉植物的情缘故事和他们对多肉种植的心得。“了解常见文艺多肉”和“多肉植物DIY”是全书的主体。前者以属为单位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多肉植物;后者手把手教你做出既文艺范儿又创意十足的多肉组合盆栽。
该书共分六章。*章介绍了野外实习地点的选择与教学组织等准备工作。第二章介绍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等知识,野外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阐述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资源的分布特征,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的基本知识。第四章介绍了四川龙门山地区自然环境和植物分布概况,包括本地的自然概况和植被类型及植物分布特点,使读者对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区的植物资源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第五章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各类群有突出特征描述;每种植物记有简要识别特征描述、生境、分布和主要用途。第六章提出了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由中国植物学会编著,介绍了植物学学科发展情况,并对本学科的进展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总结。学会对所负责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后,为研究成果的后完成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整套丛书的特点:,确保权威性,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研究报告为反映各学科发展情况的*权威性的指导性丛书;第二,体现前瞻性,学科涉及面较大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注重体现*热点、前瞻和重大学术进展;第三,将2007年第四季度学科发展的内容纳入进去,做到严谨、完整;第四,时效性好;第五,整体性强。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平面形状斜长方形,东西优选间距约480千米,南北优选间距约530千米;地跨中、南亚热带,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优越、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原生树木丰富,引种栽培的树木也易于驯化利用。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等方面的需要,从省外、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树种资源。由于数量较大,树种的定名、识别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编者为满足院校教学需求、为方便科研机构和基层组织野外调查方面的工作,将福建木本植物进行整理、修订、补充、编成《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在编写过程中,核对了福建各植物标本室所藏的树木标本;查阅了历年来重要的植物分类学文献、著作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所需的实验设备、实验技术及其原理,特别侧重于实际的应用技术,对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叙述。全书分3篇,共13章,篇着重于基本理论的叙述并结合了部分实例;第二篇着重于实际应用,重点介绍工厂化育苗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使用指导价值;第三篇具体介绍多种药用植物、园林绿化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育以及工厂化生产的操作规程,可作为从事此项工作的实例参考。 读者对象:本书既可作为大专院校学生、硕士生教学与学习的基本教材,也可作为科研应用单位、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心、工厂化育苗公司等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在研究者目前的探索与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羊栖菜生物学研究、人工育苗、养殖技术与收获加工,羊栖菜养殖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及产业发展等主要内容展开,为藻类王作者和藻类学专业学生提供具有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的参考资料和学习教材。
园林植物中的水生植物是指常年生活在水中或喜湿,能傍水而生的植物。它们又可分为根固着于水底的泥土中,植物体上部的茎、叶和花露出于水面之上的挺水植物;根固着于水底的泥土中,仅叶片和花漂浮于水面之上的浮叶植物;茎、叶漂浮于水面和水中,根即可扎于水底,也可以随植株漂浮的漂浮植物;根扎于水底,植物体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完全生活在水中不浮出水面的沉水植物。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体中不仅可以起到美化水面,衔接陆地植被景观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进而它们还可以为水生动物(如鱼类、鸟类等)提供食物和庇护场所。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体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植物形态上的差异,营造高低错落,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仿自然生态环境。②疏密有序,利用水中倒影;外高内低,切忌拥挤。③加强管理
高等植物的发育从种子萌发开始,经历营养生长、生殖发育、胚胎建成、果实生长和发育以及新种子形成的各阶段,直至衰老死亡,终完成其生活史。植物生活史的完成是以细胞、组织、器官的生长与分化为基础的。 植物生长与分化的许多问题,很早就受到重视。但只是在近几十年,在理论上的认识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1902年被提出的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培养离体细胞诱导形成胚状体,从而用实验证实的。虽然早就了解乙烯与果实成熟有密切关系,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果实成熟中乙烯合成的途径之后,结合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耐贮藏性高的番茄。虽然如此,生长与分化中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比如*优势现象,虽然在大田作物和果树上的摘心、修剪等措施,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应用的,但其本质至今仍不太清楚。又如有些作物连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系列教材之一,在编排上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采取模块式结构构建,每个模块自成体系,立足实用性和针对性,内容新颖,文字精练,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学安排。本教材共分四个单元30个模块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连锁遗传规律、数量性状遗传、近亲繁殖、杂种优势、细胞质遗传、雄性不育、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分子遗传学基础、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引种、选择育种、有性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离体培养育种、分子育种、植物繁殖方式、种苗生产的程序与方法、粮食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蔬菜作物种苗生产技术、果树种苗生产技术、草本园林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木本园林植物种苗生产技术、
`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 21世纪,全世界都在追求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也越加富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短缺,特别是人们生活和生产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探索人类和地球和谐发展的共同途径,生物能源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与一般的矿物能源不同,生物能源是利用生物质、水、无机物通过生物转化,可以再生的一种新式能源。与石油、煤相比,生物能源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已慢慢地在人类的社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木质纤维素是转化生物能源的*主要原料之一,研究其生物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将目光重点放在木质纤维素的生物转化和水解上,具体内容包括生物能源和燃料乙醇的概述、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的酶水解和影响因素、水解液的基本知识等。本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