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根据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整合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分6篇,共19章。篇主要介绍机器的组成、机械设计概论、平面机构分析基础等基本概念与原理。第2篇主要介绍常用机构及机械传动的设计方法和理论。第3篇主要介绍轴系零部件的设计基本知识。第4篇主要介绍螺纹、键、花键、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连接件的设计基本知识。第5篇主要介绍机器动力学基础知识。第6篇主要介绍弹簧的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设计基础》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有关课程的参考用书,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全书共15章,分别是绪论、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波谱综合解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经典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析法。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涵盖了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现代仪器分析知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章结尾设置本章小结,全面概述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的原理和公式,并编写了适量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师生,也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循着IEC61508/IEC61511安全生命周期的脉络,以SIS在过程工业的应用为主题,全面解读这些功能安全标准的内涵和要求,指导SIS的工程实践。全书共分11章。章对全书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概念做概括性介绍;第2章介绍在过程工业的SIS应用中有代表性的功能安全标准;第3~6章,围绕着SIS的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活动,介绍危险和风险分析、安全保护层以及SIF的SIL确定、SIS的工程设计;第7章介绍SIS的核心子系统—逻辑控制器(Logic Solver);第8章介绍SIS的现场安装、调试及维护;第9章介绍SIS的典型应用;0章就IEC61508/IEC61511应用中的典型问题作比较深入的专题探讨;1童介绍IEC62061和IEC61513的要点。 本书适合过程工业领域自控设计、应用、维护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与安全仪表系统相关的理工科其他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件·五金件》、《润滑与密封》、《弹簧》、《机械传动》、《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机械振动·机架设计》、《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 本书为《弹簧》。主要介绍各种弹簧,包括圆柱螺旋弹簧、截锥螺旋弹簧、蜗卷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弹簧、碟形弹簧、开槽碟形弹簧、膜片弹簧、环形弹簧、片弹簧、板弹簧、发条弹簧、游丝、扭杆弹簧、橡胶弹簧、橡胶?金属螺旋复合弹簧、空气弹簧、膜片、波纹管、压力弹簧管等的类型、特点、设计计算、应用等,还介绍了弹簧的特殊处理及热处理等内容。 本书
杜娟等编著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包括液压传动控制技术和气压传动控制技术两部分内容,阐明了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突出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的能力;通过教学和训练交替、系统综合模拟实训等模式,培养学生对液压、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能力以及故障分析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的能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引入近期新的液压、气动技术内容,章节层次清晰,内容简洁易懂,实例以工业应用为主,有利于广大读者学习和掌握。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可作为初中毕业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三年学制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教材,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类的学牛也可以诜用。
感官评价实践建立了产品的消费者可接受度。它可以在产品规模化生产之前帮助识别出产品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发现之前并未意识到的可能会影响项目成功的潜在因素。恰当的感官测试过程、应用、测量以及对结果的解释,无论是对于产品开发人员还是营销人员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人努力尝试把产品的感官体验与产品的图像和市场战略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些活动存在的风险和收益正在感官科学的领域内部发酵,反映出感官专业人员期望在商业活动中发挥更积极作用的意愿。这一问题所伴随的测量问题与人类选择行为的话题也在此版中进行了探讨。因此,本书对于参与到产品研发中的感官专业人员、技术经理、产品专家以及研究食品、饮料、化妆品和其他所有类型消费品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及时且重要的资源。
全书主要分三部分:部分即1~4章是港口起重机相关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即第5章,主要讲门座起重机系列电气故障,按起升机构、变幅机构、旋转机构、行走机构、电源部分共五篇进行分析,是本书的主要部分;第三部分即第6章,主要讲龙门吊、天吊、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起重电磁铁系列电气故障,按起升机构、行走机构、电源部分等分别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是PLC和变频器故障。
《木工机床结构与设计》将教学计划中有关木工机床结构与木工机床设计的内容有机组合,构成完整的专业类课程体系,使之具有系统性、通识性和宽范性,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木工机床结构与设计》在内容处理上,点面结合,通用与专用相结合,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便于教学和自学。 全书分为两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典型木工机床的结构和基本设计方法。部分主要讲述了木工锯机、木工刨床、木工铣床等主要木工机床的用途、类型、工作原理、特点、主要结构和新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木工机床总体设计、传动系统、主轴组件、支承件等典型部件设计的方法和设计原则等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可以为本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起到指导作用。同时,《木工机床结构与设计》也可作为家具设计制造专业等其他相近专业的
本书介绍机械故障诊断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阐述机械动态信号数学变换的本质、物理意义和工程背景。内容包括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域分析,基于小波变换和第二代小波变换、模型以及动力学机理的故障诊断方法,故障微弱信号的共振、循环平稳理论以及盲源分离诊断技术,智能诊断与状态评估、典型故障诊断系统、远程监测诊断系统以及故障诊断标准(振动与噪声)等。列举了所介绍的理论和技术在工矿企业中机械设备动态分析与监测诊断方面的应用实例。 本书取材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的先进内容,工程实用性强,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和能源动力等学科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机械设备动态分析、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广大科技人员
《机械系统设计》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全书以现代制造工业广泛使用的机械装备为典型机械系统,阐述了机械系统设计的特点和规律,全面介绍了机械系统设计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分析了机械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有关重点内容,还对相关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动力系统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支承与导轨系统设计,操控系统设计,人机工程与机械系统设计,润滑、密封与冷却系统设计,机械系统设计过程管理,机械系统设计的仿真分析及专家系统等。本书在阐述机械系统设计规律和理论时均突出应用性并强调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职和成人教育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教材和教学
本书是为了强化识图和初学者的训练而编写的。本书根据线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和特点,着重培养读图能力。内容包括:识图基础,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零件图识图,装配图识图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适用于职业技术专科学校和工科本科学生的制图课教学,也可作为培养高素质的线管理、生产、技术和服务的初、中级的专门人才及劳动者自学培训等的教材。
本书是高级铣工或技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读物。内容包括铣床的调整与铣削加工基本知识,铣床夹具设计,铣削加工基本技术,特种结构零件铣削加工技术,刀具齿槽铣削加工技术,超精铣削、可转位铣刀铣削与组合铣刀铣削技术,难切削材料的铣削加工技术,数控铣削加工技术,高速铣削加工技术和提高铣削劳动生产率的途径等。 本书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可用作高级铣工或技师的培训教材以及自学之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机械制图》是一门用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以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 本书以高等学校工科制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并吸取了其他同类教材、参考书的优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近几年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编写而成。 全书主要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的基本原理、立体的投影、轴测投影图、组合体的视图、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AutoCAD基础等。 该书采用了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及与制图有关的其他标准,计算机绘图采用AutoCAD2006软件。通过本书的学习,可提高读者绘图、读图和图解能力。 为了帮助读者学好本课程,本书在每章章首设有导读,指出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在章中设有典型
《机电安全工程》从工 程实用的角度出发,在分别介绍电气和机械的安全基 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触电防护措施、雷电防护 、静电防护、电气系统安全、电气安全测试、常用机 械安全生产技术、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机械安全 测试与维修、机电产品安全评价、机电产品安全性设 计、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并就机电行业安全 管理进行介绍。 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院校以及高职 高专学校的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相关工程 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对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常用机械零件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典型整机设计过程和具体设计方法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力求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主要特点有:强化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对于具体的机械零部件设计,注重知识逻辑顺序;强化对设计步骤的介绍;对关键知识点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可作为机械类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机械加工人员的参考书和自学用书。
《机械制造基础》是根据全国高职高专课程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并遵循“拓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应用、激发创新”的原则编写的,着重培养学生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另外,为拓宽学生视野,介绍了装备制造业特种加工技术。 《机械制造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热加工基础及切削加工三部分,着重介绍了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毛坯成形方法以及切削加工中各种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反映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和新动向,书中习题可引导学生思维、掌握重点和培养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如数控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和快速成形等。 《机械制造基础》层次分明,条理性强。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理论上以“必须、够用”为度,内容简明扼要。
本书从仪器学的角度介绍并讨论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的结构组成,深入讨论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作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全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评价和挑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如何选择分析测试条件、影响分析测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绍了仪器在各行业的应用以及仪器的维护与维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应用》通俗易懂,适用性强,特别注重实践,很少有枯燥的纯理论介绍和繁琐的公式推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应用》可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矿企业中从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各类分析仪器设计、制造、维修以及分析测试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阅读。
《机械可靠性漫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机械可靠性的总体框架、基本知识、物理机理及应用实践。《机械可靠性漫谈》内容丰富,概念清晰,阐述详尽,系统性强,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机械可靠性世界,有助于开阔读者的视野、提升读者的思维能力、培养读者的探索精神,使读者从中体会到机械可靠性的奇妙性和实用性。 《机械可靠性漫谈》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阅读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机械可靠性研究的相关科学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智能制造标准化情况,不仅深入剖析了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还对航天、汽车、高档数控机床等重点行业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典型的标准应用案例,全面展示了不同行业的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练习册(第3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是浙江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数控加工机械基础》(第3版)的配套练习册,是根据浙江省中职学校的教学需要,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课程改革成果编写而成的。 本书由认识机械、常用金属材料、常见热处理、机械传动装置及零部件、液压和气压传动装置组成,并附有期中、期末试题各两套和参考答案。习题加强了读图、分析、应用等能力的训练,适当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和计算要求,所选题型既有传统题又有创新题,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练习册(第3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配套用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