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 1988年版《仪器分析实验》的基础上,为适应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而编写的第二版教材。 全书共四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分析仪器操作技术、维护保养知识以及常用仪器分析实验24个。对分析仪器的介绍,着重于目前分析检测中常用的分析仪器;实验内容也是按技工教育的特点,从生产实际中典型的分析项目中选出的。在每一种分析方法的实验之后,都安排了一个技能考核,其目的在于给实验的教与学提供一个细分、明确、具体的目标以及对技能培训的结果作一个客观、量化的评价。 本书除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析专业学生以及分析工人培训的教材之外,也可供与分析化验有关的其他专业或在职化验人员学习参考。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专用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程根据《关于下达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度技术标准制定或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7-]555号)下达的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编制。 绝缘电阻表端电压测量电压表是在绝缘电阻表的检定中进行端电压测量的新型仪器,其特点是输入阻抗高、测量电压高。本规程根据其特点,结合我国高阻检定设备的特点,从技术要求、测量方法、检定记录和证书格式等方面进行统一和规范,进而规范绝缘电阻表端电压测量电压表的检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电力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巧成、陈伟斌、王莉。
铁合金工艺及设备设计规范GB 50735-20 ,本社编,中国计划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本社编 原价 ¥12.00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04-01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的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书主要介绍了仪表维修常用仪器及工具的使用、自动化装置故障诊断方法、压力测量仪表、物位测量仪表、流量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在线分析仪表、调节阀、安全栅等辅助单元仪表、控制系统、DCS、PLC与ESD、旋转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等的维护、常见故障与处理及故障实例分析。 本书可作为仪表维修人员的参考用书,也适合职业院校自动化仪表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参考。
慧鱼模型教具,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全新教育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推动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教育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慧鱼模型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将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慧鱼模型教具介绍:1964年,慧鱼创意组合模型(fischertechnik)诞生于德国,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程技术类智趣拼装模型,是展示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的理想教具,也是体现世界*教育理念的学具,为创新教育和创新实验提供了*的载体。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的主要部件采用优质尼龙塑胶制造,尺寸精确,不易磨损,可以保证反复拆装的同时不影响模型结合的精确度;构件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编制计划,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有关技术内容上与GB/T 15406《岩土工程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协调一致。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iT_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全国工业产品生产*办公室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审查部。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国龙、徐海峰、卢有清、吴怡。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本教材从发展概况、性能指标、组成和分类等冶金仪表的基础知识展开,介绍了冶金生产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与测量仪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以及自动调节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还介绍冶金主要生产环节中工艺参数的检测和调节方法。 本教材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需求,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选取内容,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教材由王政兵主编,李国彬、李伟、时永贵、洪宗海参加编写;王大海审稿。
本书是高校教材《光电大地测量仪器学》的配套教材。 为加强《光电大地测量仪器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光电大地测量仪器方面的检测、检修及操作技能,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书。本书的内容包括:《光电大地测量仪器学》各章的思考题、部分章节的例题;课堂实验指导书;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的检定方法;6''级、2''级光学经纬仪和S3级水准仪的检修、调整;几种系列的光电测距仪和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使用操作方法,以及光电测距仪部分项目检测结果和PC-1500平差计算程序。 本书是测量工程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测绘工作者、光电大地测量仪器检测与维修人员参考。
本标准代替JB/T 5213—1991《内、外圆磨加工主动测量仪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 5213—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活动量端浮动范围的术语定义和要求(1991年版的2.2和5.4): ——修改了内圆磨加工型测量仪的量端收张范围0.2mm为0.3mm(1991年版的表2;本版的表2); ——修改了控制器的调零范围100um为80um(1991年版的3.8;本版的4.7); ——修改了四信号控制器的电压波动范围±20%为±15%(1991年版的表5,本版的4.7); ——修改了检验量端收张范围的检具高度游标卡尺为千分表检查仪(1991年版的4.3,本版的5.2): ——删除了检验绝缘与耐压的60Hz正弦波电压条件下进行耐压试验(1991年版的4.5): ——修改了测量装置密封性的检测方法(1991年版的3.13和4.11,本版的5.10)。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书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钟表维修工》的要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定辅导用书。 本书介绍了钟表维修工应掌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以及钟表维修工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钟表维修工(基础知识)》适用于对各级别钟表维修工基础知识的培训,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定辅导用书。
《机械基础》教材是国家“面向21吐纪课程教材”,暨“普通高等学校‘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它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原理以及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诸门机械课程的内容,有机整合,精编而成,内容包括制图基础,机械图,零件的受力分析、失效分析和材料选择,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等共六篇十七章以及附录。 ???本书是《机械基础》教材第3版的配套习题集(制图部分),其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图原理,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六章的习题。由于两书为同一作者所编,因此本书与主教材相辅相成、紧密配合,便于使用。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服务网(wWw.cmpedu.corn)上提供习题集中图样的AutoCAD格式电子版及习题答案,教师可以通过该
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654-201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计划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原价 ¥14.00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01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SO9767:1990《摄影术——透射式投影器——性能特性测试和记录方法》,同时修订JB/T5577.1——1991《透射式投影器——画面畸变测量方法》和JB/T5577.2——1991《透射式投影-摄影仰角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在修订并合并JB/T5577.1-1991和JB/T5577.2——1991的同时,增加了有效光通量、照度均匀度和投影台面温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代替JB/T5577.1——1991和JB/T5577.2——1991。 本标准的附录A产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归口。
本书是在版《仪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修订的。 全书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气相色谱分析法及其他几种仪器分析法简介(火焰光度分析法、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恒电流库仑滴定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每章节后都附有思考与练习,题量和难易程度适中,有利于教与学。书后的附录还给出了常用的一些仪器分析数据。 本书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和化学检验中级工使用,也可供开设仪器分析课程的其他专业学生选用,还可供有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
《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正确和熟练把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仪器分析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材是在总结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现有实验室条件写而成。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原子光谱分析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分离分析法等四大类,共有27个基础实验和3个设计实验。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 [2005]739号文)的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德康、徐晓乐、江晓明、刘敏飞、张建涛、冯军。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37号)编制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泽崇、刘玉峰、霍家平、熊国文、关秉洪、张建宁、吕刚、江晓明。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