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定位原理(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目前世界上的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以统一的思想论述了GNSS的基本理论、导航定位原理、数据处理方法。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践,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概论、坐标与时间系统、GNSS卫星信号、卫星轨道运动、基本观测量与误差分析、单点与差分定位原理、基线解算模型、控制测量与网平差,以及参考站网络系统等。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交通土建、农林水利、地质矿产、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部门从事勘测设计、信息系统、位置服务与导航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惯性器件及误差模型,详细介绍了机械陀螺仪、光学陀螺和加速度计的误差模型及各种测试方法。重点介绍了光学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和误差分析及测试方法。内容完整,具体详实,侧重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精密仪器及机械,导航、制导与控制,测控技术与仪器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惯性器件及惯性技术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GPS是“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的简称。新一代GPS是国际上近几年才提出的、引领世界制造业前进方向的、基础性的新型国际标准体系,是实现数字化制造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关键。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现行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的提出背景与形成过程,阐述了自主创新研究新一代GPS国际标准的重要意义,展望了新一代GPS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并分章重点论述了新一代GPS国际标准体系结构、理论体系、不确定理论、系列国际标准技术要求及应用、表面滤波技术以及智能知识库系统等内容。 本书为从旧GPS体系到新GPS体系概念和理论的转换搭建了一座桥梁,可作为设计、制造、计量、标准化等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科技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就高精度GPS定位定轨后处理所涉及的核心算法以及实现方法进行研究。
本书就高精度GPS定位定轨后处理所涉及的核心算法以及实现方法进行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超精密气浮支承技术和精密定位工作台电磁直接驱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超精密气浮支承的建模、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其数值计算的理论与方法;超精密气浮定位工作台的动力学建模及其动态特性分析;超精密定位工作台的定位运动分析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本书可作为数字制造设备、精密加工设备、精密测量仪器、生物医药装备等行业科研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