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内容安排上深入浅出,注意概念和理论与工程应用背景相结合。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信号的概念与分类;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基于卷积的系统响应计算和系统特性描述;信号的傅里叶级数毒示和傅里计变换;信号的采样、滤波、调制及实信号的复数表示理论;连续时间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离散时间信号的z变换;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每章后均有一节综合应用例题,注重概念和理论的综合应用。本书可作为与信号处理相关的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等专业的本科生、大专生以及成人自学者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哈佛大学的经典教材,自出版以来已被译成多种语言版本。本书通过强调电子电路系统设计者所需的实用方法,即对电路的基本原理、经验准则以及大量实用电路设计技巧的全面总结,侧重探讨了电子学及其电路的设计原理与应用。它不仅涵盖了电子学通常研究的知识点,还补充了有关数字电子学中的大量较新应用及设计方面的要点内容。对高频放大器、射频通信调制电路设计、低功耗设计、带宽压缩以及信号的测量与处理等重要电路设计以及电子电路制作工艺设计方面的难点也做了通俗易懂的阐述。本书包含丰富的电子电路分析设计实例和大量图表资料,内容全面且阐述透彻,是一本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电子学电路分析、设计及其应用的教材。 本书可作为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与自动化类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或参考书。对于从事电子工
MPLS已成为数据网络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它通过第3层网络提供面向连接的第2层传输模式。这种看似简单的机制功能非常强大,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网络行业。虽然网络专业人员可通过众多资源获得有关MPLS涉及的概念和协议的信息,但还缺乏关于如何根据具体的环境设计MPLS网络以充分利用MPLS优点的系统阐述,本书就是为此而编写的。 《MPLS网络设计指南》首先用两章的篇幅概述了书中将要涉及的各种技术,然后介绍了一系列的设计案例,包括长途通信公司、国家电信公司、国际服务提供商和大型企业的MPLS网络设计。每个案例都基于运行MPLS的服务提供商或企业网络,它们都是虚构的,但很有代表性。在每个设计案例中,首先描述网络环境,包括要支持的服务、网络拓扑、POP的结构、传输设施、基本的IP路由设计以及可能的约束;然后介绍设计目标,如优化带宽
本书涵盖了卫星通信的基本理论、发射方法及实际应用等各个方面。对硬件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包括卫星结构、天线、地球站及星上系统。涉及了许多边缘应用,比如无线Inter、电话、全球定位系统(GPS)及数字电视的全球广播等。包括了ATM、TCP/IP、LEO卫星组网、移动系统及星上交换等新内容。给出了有关计算方法、轨道、链路、多址接入、信号、调制及干扰的细节。所有的例子和习题都以Mathcad的形式来给出,把数学计算的复杂程度降到。第三版中新增的内容有:更多地涉及到CDMA,增加卫星Inter一章;增加数字电视广播一章;扩展了有关对地静止轨道的章节;纠错编码;对新应用和新增长点的展望。 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科书和专业参考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卫星通信的工程技术
《通信系统安全》(作者张焕炯)以通信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尝试以信息论等为研究问题的基本工具,对于各种通信模式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全书共分6章:章从信息安全和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通信系统安全这一学科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第2章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信息论中的自信息和互信息这两个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对于解决通信安全问题有直接的指导作用。第3章则着重介绍加密算法和认证技术;第4章简要地介绍了各种通信网,并为通信网络中的安全通信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第5章介绍通信网络的安全通信技术;第6章介绍通信系统安全中的非技术因素对安全的影响。这样建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把通信系统安全中的最基本的处理问题的理论、方法、技巧等进行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通信系统安全》既
本书是由Steve Ford(WB8IMY)编写的《业余无线电入门》的中文译本。 本书是一本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入门阅读的书籍,全书共9章,它从爱好者最关心的器材设备、常用的通联方式等角度切入,介绍了很多业余无线电入门者的知识,如电台的选择、天线的简单制作、各种通联方式等,对于HAM新手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在美国,这本书受到了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入门者的欢迎。 本书除了适合HAM新手阅读外,还是一本轻松生动地介绍电波传播知识和各种业余通信方式的科普读物,适合对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学生、电子爱好者阅读。
本书围绕无线网络中的射频工程这一重要问题展开,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硬件、天线和电波传播。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无线网络简介,无线通信基础和无线局域网基础,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架构、实现和性能评估,面向无线网络应用的天线理论基础和设计,电波传播,室内网络和室外网络等。 本书内容详实,涉及知识面宽,可作为无线通信和微波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无线网络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概述; 通信卫星的轨道;卫星通信传播信道; 数字卫星通信技术; 多址接入; 卫星链路及链路预算; 卫星通信网络;卫星网络管理和控制;军事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移动通信; 宽带卫星通信;卫星与有效载荷; 几个典型的卫星通信系统。
本书针对宽带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难点, 基于经典数字通信系统理论和新型稀疏恢复理论, 从有效抑制窄带干扰的新型物理层帧结构设计、联合抵抗窄带干扰与冲激噪声的*优时频联合交织、基于压缩感知与结构化压缩感知的窄带干扰与冲激噪声稀疏恢复等几方面展开, 介绍面向鲁棒高效5G 新空口的非高斯噪声干扰抑制与消除*新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相关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新一代无线通信、大规模多天线系统、电力线通信等多种宽带通信系统, 为构建高可靠、高速率、广覆盖、海量连接的5G New Radio 新空口提供支撑。
《通信原理与系统》分为通信原理与通信系统两部分,共13章。通信原理部分: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多路复用与同步技术、差错控制和扩频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部分:短波通信系统、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通信网、移动通信和军事通信。通信原理部分以数字通信为主;通信系统部分主要为无线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与系统》中的对流层散射通信、流星余迹通信,空中平台通信、平流层通信、军事通信网和数据链等内容,是同类或相近教材中较少甚至没有的内容,对全面了解、学习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具有帮助。 《通信原理与系统》可作为通信和电子信息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通信相关专业、特别是无线通信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的学习参
本书是关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的一部专著,是作者们对外近20多年来该领域研究进展和自身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由15章组成,主要内容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的目的、意义、应用领域、历史和现状,状态估计与不确定推理方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功能和结构模型,分布式检测与融合,集中式多传感器综合跟踪算法,分布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统计航迹关联算法,雷达和ESM数据关联,红外传感器目标跟踪及雷达一红外融合跟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状态估计与航迹文件管理技术,利用属性融合技术识别雷达辐射源,多传感器目标识别融合模型,最后是本书的回顾、建议与展望。本书可供从事信息工程、C4ISR系统、雷达工程、电子对抗、红外、声呐、模式识别、军事指挥等专业的科技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同时还可
大容量WDM超长传输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强大、成本低等优点,是当前光通信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已引起运营商的关注。本书在作者承担并已完成的国家863关于WDM超长传输项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认识和积累,拟总结WDM超长传输的系统结构和关键技术而成。主要内容包括WDM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结构、超长传输系统中的光放大器技术、群速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对系统的影响及其补偿技术、光纤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对超长传输的影响以及减弱其影响的一些方法,各种新型调制格式在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接收、均衡和纠错编码等技术。
本书是一部为广大从事声频工程工作的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简明的专业知识的工具书。该书的第三版全面更新了原有的内容,这部新版本专著中涵盖了所有的音响系统设计知识,它从最简单的全模拟化的公共广播寻呼系统,一直论述到规模的全数字化多功能系统。该书的两位作者是声频工程领域的权威人物,正因为他们在本领域有如此高的威望,所以二位撰写的这部专著不仅仅包括了解并掌握当今音响系统所必需的所有知识,同时对行业未来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技术和系统也作了详细阐述。 本书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掌握声频系统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分贝的使用方法,电学与声学系统的衔接,扬声器的指向性与声覆盖,音响系统应用的声学环境,大型空间的声学,小型空间的声学,基于声学增益而进行的设计,传声器,扬声器与扬声器阵列,信号延时与信号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