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与电信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关的各类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对推动通信网演进和融合的新技术进行讨论。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网与交换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交换技术基础,数字程控交换,信令系统,分组交换与ATM,智能网业务交换,计算机网络交换基础与IP互连,多层交换与MPLS,宽带IP网络,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IMS),移动交换原理与技术,光交换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和电子类各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在“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旨在详细阐明光通信技术基本原理的同时,尽可能结合光通信系统与设计的实际,以及光通信的新技术、新发展;以满足高年级本科生及低年级研究生学习光通信技术的需要,同时亦可供从事光通信技术工作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全书共分7章,章介绍光通信的特点、历史、系统结构组成;第2章介绍光纤传输原理与特性、光无源器件;第3章介绍光源与光发送机,包括半导体光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应用特性;第4章介绍光检测器与光接收机,对光接收机的性能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第5章对半导体光放大器、掺铒光纤放大器、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原理、特性进行详细讨论;第6章为光通信系统,首先对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性能进展及设计进行详细介绍,接着对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及更复杂的光纤通信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仿真技术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信号级系统仿真软件SystemView的出现标志着仿真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SystemView数字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戴志平、梅进杰、罗菁、陈振云等编写)以读者理解的方式介绍了SystemView系统软件的组成、安装及使用,通过大量的实例曲浅入深地讲解了该软件的使用及有关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的建立过程。 《SystemView数字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既是一本详细的SystemView软件使用手册,又是一本较好的现代数字通信系统原理的仿真实验教材,可作为通信专业本科生EDA实验教学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硕士研究生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系“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书系·光网络专辑”丛书。 光突发交换是综合考虑到现有的技术现状和光交换的优势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光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链路带宽和网络资源,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光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光网络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书对光突发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光网络的演进与发展,光交换技术基本原理,光突发交换机理,特点与实现技术,光突发交换网络结构与网络模型,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汇聚机制,光突发交换网络控制协议,光突发交换网络竞争解决机制和调度机制,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路由技术、网络管理技术、光突发交换实现技术与典型组网示例等。 本注重选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系统性强。对于一些关键技术,采用了关系实际、图文
本书对光波分复用(WDM)系统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WDM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功能结构、关键技术、性能要求、网元管理、组网技术等。 本书注重选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于一些关键技术,采用了联系实际、图文并茂的方式,从概念上加以说明。 本书可供从事通信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通信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从介绍SDH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入手, 详细介绍了SDH的速率与帧结构、复用结构、映射方法与指针调整技术;SDH网络的传输性能分析;SDH网络保护与恢复原子功能模型;SDH网同步的结构、规划及BTTS定时系统等。 全书参考了ITU-T2000年以来的协议,概念清晰、内容丰富,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或自学参考书。
《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以独特的视角,系统地阐述了无线广告在第五媒体上的运用思路,对第五媒体的定义、以第五媒体为基础的无线广告的发布形式、应用标准和广告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本书也详细论述了第五媒体的分众性、定向性和互动性的本质特点,并讨论了由移动互联网所产生的“无线营销”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本书鲜明地提出了手机增值业务SP开发的所有产品都是媒体的论断!并对SP将对广告业带来的颠覆性冲击进行了深刻的讨论。本书是广告营销界了解迅猛增长的手机增值业务SP的一个窗口,也是电信增值服务业了解企业界和营销界的一个桥梁。本书的出版将提高人们对手机上网的认识,推动SP的行业应用。第五媒体的出现将对广告和营销实践带来革命性影响!本书所讨论的内容横跨电信、广告、营销等几个专业领域,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以各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为模型,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预备知识、各类通信信道的介绍、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接收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同步系统等。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的特点是物理概念清楚,公式推导详略得当,内容叙述深入浅出,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例题丰富,便于读者自学以及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第2版)》的另一个特色是各章均有完整的知识点小结、自测自评题及答案,便于读者更好地熟悉、提炼所学内容,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检查,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号分析、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讨论。全书共分9章。,2两章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预备知识。第3章讨论了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第4章和第5章分别讨论了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并介绍了抽样、调制、DFT及FFT的相关内容。第6章和第7章分别讨论了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分析。第8章讨论了系统函数。第9章介绍了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的特性及其设计方法。 全书内容取材适当,体系结构合理,融信号分析、信号处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于一体。适合工科电气、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学科和专业的本科生作为基本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 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听音训练手册:音频制品与听评》致力于开发听音人的审听能力,使其具有与专业工程师一样的听音能力。交互式的听音训练软件练习模块可以让听音人自己去体验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和控制,比如EQ、动态、混响、失真和延时。《听音训练手册:音频制品与听评》清晰而详细的说明将有助于听音人的耳朵听音能力的训练,并对自己的录音作品进行真正的“听评”。 在作出何时和如何使用声音处理效果、录音技术的决定时可能会暂时中断一下歌曲的缩混。所作出的决定最终归结于自己的听音能力、所听到的声音,以及对声音的感知情况。正确认识声音属性,判断出问题根源所在并作出相应解决的能力(尤其是需要迅速作出决定的场合)是决定最终声轨成功与否的关键点。 使用交互式软件模块进行常用声频处理器效果的识别实践练习。 掌握如何快速识别声频问题并明
本书对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本书~7章为电视摄像部分,主要从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方法、画面造型、光学镜头运用、拍摄构图、拍摄用光等方面讲解电视画面拍摄的方法与技巧;第 8~10章为电视画面编辑部分,主要讲解电视画面编辑的基础知识、画面编辑的艺术手法以及电视作品整体艺术创作所具备的知识、方法与技巧,从而从拍摄和编辑两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电视节目艺术创作的理论知识和创作技巧。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技术以及与多媒体影音制作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和数字媒体产品开发人员学习电视节目制作方法的理想读物。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扩展频谱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通信系统和其它系统中。本书主要介绍扩展频谱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扩展频谱系统,包括扩展频谱的理论基础,扩展频谱的几种基本方式和混合扩频方式,扩频系统中所用的伪码,扩频信号的相关接收,扩频系统的同步,特殊器件在扩频系统中的应用,扩频多址技术以及扩频技术的实际应用等内容。 本书不仅可作为通信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第2版)》主要从GSM原理和网络优化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对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优化流程、无线接口理论的介绍,使得用户对GSM网络原理有的理论基础。随后通过对呼叫处理流程的分析、信令协议的介绍,将GSM的BSS部分和NSS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读者对移动台和网络针对各种通信需要的信令传输过程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这一部分是GSM网络优化所的理论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该部分有的深度和难度,需要逐步地在实践中去摸索才能深刻理解。接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和网络优化实践操作相关的知识,包括常用参数的优化调整、网络优化中应注意的部分问题、网络故障的处理、直放站相关知识、网络测试、交换优化等,这一部分是GSM网络优化理论的应用和实践。《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第2版)》附有大量实例,可以使读者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