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流行的几种宽带接入技术,并针对学生学习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从应用性角度讲述了典型宽带接入技术系统设计组网、设备安装配置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为六个项目,内容包括:接入网基础认知、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EPON技术、GPON技术、HFC宽带接入技术和WLAN宽带接入技术。 本书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采用项目化结构安排,层次清晰,涵盖了接入网建设领域所涉及的组网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等不同岗位的技术内容,紧跟时代发展需求。 本书既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如通信工程、通信技术等)的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接入网安装与维护等领域工作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1999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号与线性系统》的修订版。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号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做了必要的介绍。从连续时间到离散时间,从时域到频域和变换域,并以通信工程与信号处理作为主要应用背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王霞、侯兴松、阎鸿森主编的《信号与线性系统(第2版)》共分为9章。绪论和第1章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预备知识。第2章讨论了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讨论了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结合傅里叶分析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介绍了滤波与调制。第6章围绕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之间的内在联系讨论了采样。第7章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理论DFT与FFT。第8章和第9章则分
丁玉美、高西全编著的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共10章。前四章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分别介绍时域离散信号与时域离散系统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三种重要变换(傅立叶变换、Z变换和离散傅立叶变换)。第五章是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快速算法及其应用。第六章为模拟信号数字处理的原理和方法。第七章是数字系统的实现结构。第八、九章是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主要介绍IIR数字滤波器和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第十章是结合本书中基本内容的八个上机实验,并介绍了实验中用到的MATLAB函数。 《数字信号处理》在编写上力求选材少而精,突出基本概念的讲述,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大量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滤波器部分重点放在概念和设计方法上。不过多地讲解设计理论及其公式推导。各章后附有习题,部分章后附有
本书共分四章,主要内容有:常用可充电电池的特点与对充电路的技术要求,常用可充电电池充电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电路,电池充电、放电的检测与相关电池充电、放电参数的处理、显示、电池充电、放电的检测与相关电池充电、放电参数的处理、显示,电池充电、放电电路的计算机监控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电池充电、放电电路的总线控制与实现也作了介绍和分析。 本书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有关师生,从事可充电电池充电电路生产、设计的技术人员和电子技术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书是与由郑君里等编著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号与系统》(第3版)一书配套的学习辅导用书。根据该教材前言部分推荐的组课方案1,本书针对第1~5章以及第7、8、12章进行辅导:首先归纳总结知识点,然后分析讲解重点和难点,后给出所有习题的详细解答。本书注重在习题解答过程中体现信号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以及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时亦强调技巧的运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辅导教材,也可作为报考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的复习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算法,并对算法的安全性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古典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Hash函数、公钥密码、数字签名、密钥管理和计算复杂性等。 本书主要供信息安全、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本科专业的 高年级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量子通信的概念、物理基础、具体形式、量子信道与编码及量子通信网等。 全书共分8章, 第1~3章重点讨论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物理基础及量子隐形传态; 第4~5章重点讨论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第6~8章重点讨论量子信道、量子编码和量子通信网络。 本书具有文笔简练、内容深入浅出、说理透彻、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优点。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科技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电子信息类专业规划教材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导论》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类专业规划教材。 本书是供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所开设的专业导论课程用的教科书。本书内容大体上由三个部分组成,部分为信息与通信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包括信息的获取、表示与存储,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目的与手段,信息的传输与通信系统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现阶段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及的专业技能;第三部分在分析大学阶段教学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本专业考研与就业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进行指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从电子信息类专业大一新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选择的内容对于大一新生建立所学专业
《密码术的奥秘》密码的成功破译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两年结束,而误信密码则让16世纪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掉了脑袋,可见密码术对我们的历史产生过极为重大的影响。然而密码术并非只与战争和间谍相关,它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动柜员机、电子邮件、付费电视、网络购物、移动通话等不无涉及加密与解密。作为密码术的入门图书,本书没有过多纠缠高深的技术理论,却又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密码术的发展、分类及其应用等方方面面,其中穿插有大量密码术的使用实例,可以说既能丰富普通读者的密码术知识,也是对数学爱好者和密码爱好者的智力挑战。
密码学技术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中的关键技术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密码学原理及应用技术(第2版21世纪高等学校信息 安全专业规划教材)》介绍了密码算法及其在诸多方 面的应用,内容包括分组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 序列密码体制等算法以及密码学在网络安全、电子邮 件、电子商务和图像加密中的应用等。全书语言简练 ,通俗易懂,重点突出。 《密码学原理及应用技术(第2版21世纪高等学校 信息安全专业规划教材)》是作者张健、任洪娥、陈 宇在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上形成的,可以作为高 等学校计算机、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本科生 和硕士生教材,也可以供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及 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通信原理与应用》是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领导下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该教材分为基础理论部分和系统案例部分,将理论部分和系统案例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编写,旨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系统案例部分按应用类别分为七个分册:移动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宽带接入、短距离无线通信、广播与多媒体通信、其他无线通信。 本书是其中的光通信分册,共收纳6个案例:光纤传输、数字复接体系、波分复用技术、多载波射频光通信系统、自由空间光通信、无源光纤接入网。 配套出版的基础理论部分内容包括:绪论、*过程基础、模拟调制、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数字调制、模拟信号数字化、差错控制编码、复用与多址技术、无线传输新技术。 本书可用作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王威等编著的《通信线路施工技术》主要讲述了通信线路施工的基础性、实用性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通信企业概述,线路查勘与测量,打洞与立杆,光、电缆架设,光、电缆接续封包,通信管道工程,FTTH工程施工,通信线路施工安全,通信线路的测试与维护等内容。 《通信线路施工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AV功放机的基本组成电路,以具体电路为例,以信号流程为主线,详细地分析AV功放机中的音源选择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卡拉OK电路、杜比环绕声解码电路、DSP虚拟环绕声处理电路、遥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分立元器件、集成电路)、电源电路及扬声器保护电路等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附录中给出了AV功放常用电子音量控制电路、AV功放常用电子开关电路及AV功放常见机型电路图。?本书内容新颖、丰富、浅显易懂,可供家电维修人员、音响设计技术人员、影音器材营销人员及家用电器维修专业的师生阅读,对于家庭影院用户来说,阅读本书对于了解、选购家庭影院设备也有很大的帮助。?
由张庆海主编的《通信工程综合实训》以培养工学结合型、应用性人才为出发点,以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为主线,系统、完整地介绍了通信工程行业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技能。全书共分为6个项目,内容涵盖通信工程项目立项、通信工程方案设计、通信工程线路施工、通信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通信工程竣工验收,以及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等多个方面。 《通信工程综合实训》按照实际工程顺序和综合实训类教学环节相结合的方法精心地设计了内容、结构,内容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操作。《通信工程综合实训》不仅可作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通信工程行业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的重要参考书。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江南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中心、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得安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俊、李元正、谭武征、徐强、王妮娜、孔凡玉。
杜玉华、李永全主编的《信息论理论基础教程》 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信息论理论基础教程》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 括信息论概述、信息的度量、离散信源、离散信道及 其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定理、限失 真信源编码、纠错编码等。为了便于教学和读者自学 ,每章后都有本章重点及小结、习题。在内容编排上 由浅人深,表述简洁,注重可读性,以易接受的方 式介绍信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既保证理论的 完整性及系统性,又注意形成理论研究面向应用的特 点。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等 专业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从事通信、雷达、导航、 计算机、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管理工程等相关领域 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精选了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赛区的获奖作品,并给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叙述简洁清晰,工程性强,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自动化及电气控制类等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参加各类电子制作、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教学参考书,以及电子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电子产品和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参考书。
《数据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及其设备和网络的知识。具体内容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方式、主要指标和发展趋势,数据传输信道,数据通信的数据编码、数据压缩、差错控制、多路复用和数据复接等技术,数据基带和频带传输,数据交换,数据通信协议,数据信号的同步,数据通信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网介绍。 《数据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类专业数据通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光传输系统作为现代通信网络的承载平台,主要承载着话音业务、数据业务以及视频业务的传送任务。如今全世界敷设的光纤总数已超过了12亿芯千米,社会信息量的90%以上都是通过光传输系统来传送的。因此,作为通信承载平台的光传输系统的建设和运用维护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光传输系统的组建与维护/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通信技术专业》是一本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它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光传输系统的组建与维护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既体现了项目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保证了教学任务实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光传输系统的组建与维护/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通信技术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SDH、MSTP、DWDM光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网络结构与保护、光传输设备的操作、光传输系统组建与业
王福昌、潘晓明编著的这本《通信原理实验(第 2版)》详细介绍了作者研制的HUST TX系列通信原理 教学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采用该实验设备的实验 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等。用HUST TX实验设备 可完成以下11个实验:数字基带信号及AMI/HDB3编 译码、数字调制、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数字解调 与眼图、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帧同步、时分复用数 字基带通信系统、时分复用2DPSK、2FSK通信系统、 PCM编译码、时分复用通话与抽样定理、通信模块设 计。 本书可供采用HUST TX系列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 统进行通信原理实验的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作为实验 教材,也可供有关人员设计实际电路时参考。
交换技术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交换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整个通信网的发展。《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介绍了现代通信网中几种主要交换技术。全书共六章,涉及到的内容有:交换和通信网的概念,通信网中常用的交换技术,数字程控交换原理、程控交换设备软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信令的基本概念和No.7信令系统,分组交换和帧中继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ATM交换原理、TCP/IP协议及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及软交换技术。书中各章后均附有习题,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和电子类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通信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量子通信的概念、物理基础、具体形式、量子信道与编码及量子通信网等。 全书共分8章, 第1~3章重点讨论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物理基础及量子隐形传态; 第4~5章重点讨论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第6~8章重点讨论量子信道、量子编码和量子通信网络。 《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具有文笔简练、内容深入浅出、说理透彻、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优点。 《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科技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对现代通信领域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并涵盖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兴技术。 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现代通信技术概述、数字通信技术、电话网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微波与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以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或电子信息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或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