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问答的形式,详细解答了与石化工业中常用管式加热炉密切相关的296个实际问题。共分14个部分,内容涉及管式加热炉的专用术语、分类方法、基本结构、主要配件、运行原理、操作技术、设计要求、效率、节能、检查及检修、安全以及装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了解管式加热炉的基本工艺过程,熟悉其运行及操作的基本特点,维持安全、高效、长周期运转和加强管理等,都是极其重要的。 本书可供加热炉设计人员及现场的技术工人、管理干部阅读,特别适用于作培训教材。
《批发仓库建设标准》是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3 172号),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兵器工业安全技术研究所和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共同编制而成。 本建设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节约投资、保护环境、安全适用、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的原则,旨在规范批发仓库建设,提高批发仓库安全水平,加强市场安全监管,确保安全储存和中转,满足现代物流专业化、科学化的要求。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充分参照并吸收了国家相关安全、经济标准及规定,收集分析了大量统计数据,并对北京、河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青海、宁夏等我国主要产、销区的同类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历经多次论证和反复修改
本书内容以涂装材料的准备开篇,直接切入操作技能,对涂装前工件表面预处理、常见的涂装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从而使学员掌握基本的涂装技能。在此基础上,本书又对先进的涂装方法和设备、常见涂装缺陷及其检测方法,以及涂装作业安全与卫生等知识进行了梳理,以帮助学员更好地适应当前涂装市场的需求。后本书还列举了几个典型的涂装实例,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技能突出,语言通俗易懂,配图形象直观,实用性强。通过本书的学习,学员能够从事涂装相关岗位工作。
本标准与《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七版(1999)“甘氨酸”(日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SAC/TC63/SC2)和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11)归口。 本标准由河北东华化工总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通市东昌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左更文、闫森林、尹新波、赵建芬、康玉静。
HG/T 2084—2006 反应金黄K-3G 本标准代替HG/T2084-1991《反应金黄K-3G(活性黄K-RN)》。 本标准与HG/T2084-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并列使用的标准名称“活性黄K—RN”(HG/T2084-1991的标准名称); ——外观的表述更改为黄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本标准的3.1,HG/T2084-1991的3.1); ——调整了水不溶物、溶解度指标(本标准的3.2,HG/T2084-1991的3.2); ——取消了细度指标(HG/T2084—1991的3.2); ——增加了防尘性、23种有害芳香胺限量、10种重金属元素限量指标(本标准的3.2); ——增加了耐汗光色牢度指标,并对部分色牢度指标进行了调整(本标准的3.3,HG/T 2084—1991的3.3); ——把10g棉纱更改为5g,浴比改为1:40(本标准的5.2,HG/T 2084—1991的4.2); ——更换了溶解度测定方法(本标准的5.5,HG/T 2283-1992的4.6); ——增加
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的安排制订的。 为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各锅炉制造厂、电建公司、火电厂及相关材料生产厂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它类型锅炉耐磨部位材料的设计、施工、运行、检修及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NY/T1115—2006《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和NY1428--2007《微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G的修订。 本标准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是: ——增加了pH测定的试验方法; ——将原标准附录部分转变为本标准正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NY/7 1115--2006和NY l428--2007附录G。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洪黎、韩岩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1115—2006《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NY 1428--2007《微量元素水溶肥料》附录G。
本标准代替HG/T 2055.2-1991《搪玻璃人孔 带视镜人孔》。本标准参照了DIN 28153部分《DN350×450、DN500、DN600搪玻璃人孔盖》的部分内容,并结合了我国搪玻璃行业的国情。 本标准与HG/T 2055.2-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公称尺寸350×250的带视镜人孔规格; ——增加了公称尺寸500、600的带视镜人孔规格; ——增加了带一个接口的Ⅲ型椭圆形带视镜人孔及圆形带视镜人孔; ——增加了带三个接口的Ⅳ型圆形带视镜人孔。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惠萍、汪扬、钱小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 5-273-1979: ——HG/T 2055.2-1991。
为了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建设部系统各行业的劳动管理,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鉴定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根据建设部印发的《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规范》、《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试题库》及各地工人学习、培训、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编辑了《职业技能岗位标准、鉴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系列丛书,按每个职业岗位印刷成单行册。本册职业岗位为燃气净化工。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滁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昆山市世名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希必思色浆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深圳悔川色彩科技有限公司、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科莱恩化工(中国)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公司、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深圳市展辰达化工有限公司、东莞大宝化工制品有限公司、上海衡峰氟碳材料有限公司、广卅市番禺科迪色彩有限公司。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牙膏蜡制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绍政、徐钢、胡少平。 本标准首次发布。
HG/T 2664——2006 反应艳红X-4B 本标准代替HG/T 2664——1995《反应艳红X-4B(活性艳红X-3B)》。 本标准与HG/T 2664——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并列使用的标准名称“活性艳红X-38”(HG/T 2664——1995的标准名称); ——取消了细度指标(HG/T 2664——1995的3.2); ——增加了防尘性、23种有害芳香胺限量、10种重金属元素限量指标(本标准的3.2); ——增加了耐光、汗复合(耐汗光)色牢度指标,并对部分色牢度指标进行了调整(本标准的3.3,HG/T 2664——1995的3.3); ——修改了溶解度测定方法(本标准的5.6,HG/T 2664——1995的4.6); ——增加了产品包装中的净含量,每桶净含量25 kg(本标准的7.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减少家用洗涤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家用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磷酸盐、含氯漂白剂、甲醛、溶剂、色素、包装材料及使用说明等提出了要求。 本标准参考了美国环境标志标准家用清洗剂(GS-8)、洗衣粉(GS-11)等。 本标准是对《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 洗涤剂》(HJBZ 8-l999)的修订,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家用洗涤剂,并删去原有的工业用净洗剂一类; ——家用洗涤剂分为织物洗涤剂和护理剂、餐具和果蔬用洗涤剂、硬表面清洗剂和洗手液; ——保留并扩充了对产品磷酸盐含量的限值,增加了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度要求; ——增加了原材料中禁用物质及对产品说明和包装的要求; ——删去了原标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 178——1993《橡胶绝缘板材》由化工行业标准HG 2949——1989《电绝缘橡胶板》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HG 2949——1989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依据ASTM D 178—1993和国内生产厂的实际情况,对胶板的热空气老化性能作了调整,保留了HG 2949—1989中实践证明符合国情又与ASTM标准一致的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 2949——1989。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标委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橡胶制品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双安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宝清、李梅。 本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为国家标准,1998年调整为强制性化工行业标准,并重新进行了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为了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建设部系统各行业的劳动管理,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鉴定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根据建设部印发的《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规范》、《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试题库》及各地工人学习、培训、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编辑了《职业技能岗位标准、鉴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系列丛书,按每个职业岗位印刷成单行册。本册职业岗位为液化石油气罐区运行工。
本标准代替HG/T 3408-2000《2-氨基-8-萘酚-6-磺酸(Y酸)》。 本标准与HG/T 340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流动相由甲醇+碳酸铵水溶液改为甲醇+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本标准的5.4.4;HG/T 3408——2000的5.3.4); ——标准溶液的配制做了适当的调整(本标准的5.4.5;HG/T 3408——2000的5.3.5); ——修改了灰分测定的表述方法(本标准的5.6;HG/T 3408——2000的5.5); ——对硝基苯胺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略有改变(本标准的5.3.1;HG/T 3408——2000的5.2.1); ——增加了对硝基苯胺重氮盐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计算公式(本标准的5.3.1)。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海晨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七男、季浩、杨杰民。 本标准19
化工原理实验课正是化工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化学工业各单元操作知识的同时开设的课程。它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中心,在实验过程中大量采用具有工程或具中间实验规模的装置和设备,基本上脱离了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它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大都是在今后从事化工生产和进行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或解决的实际问题;它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化工设备的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为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共分为4章,分别为从事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常见管材、管件及阀件,常见化工参数测量及测量误差,实验的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书中从历史上著名科学家从事实验工作的成功与失败讲起,详细论述了人们对科学实验应具备的基本态度、怎样准备实验、怎样进行观察、如何分析实验数据等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养成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安排对标准SD 246—1988《化学监督制度》进行修订的。 SD 248一1988《化学监督制度》是原水利电力部于1988年2月2日以(88)水电电生字第2号文 件颁布实施的。十几年来,为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与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大容量、高参数、新技术设备的不断投入运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对化学技术监督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原有的技术监督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体制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化学监督制度》进行修订,并更名为《化学监督导则》。 本标准与SD 246—1988相比作了如下主要修订: ——根据电力体制的变化重新界定有关管理关系; ——根据机组容量、参数的提高,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