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问答的形式,详细解答了与石化工业中常用管式加热炉密切相关的296个实际问题。共分14个部分,内容涉及管式加热炉的专用术语、分类方法、基本结构、主要配件、运行原理、操作技术、设计要求、效率、节能、检查及检修、安全以及装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了解管式加热炉的基本工艺过程,熟悉其运行及操作的基本特点,维持安全、高效、长周期运转和加强管理等,都是极其重要的。 本书可供加热炉设计人员及现场的技术工人、管理干部阅读,特别适用于作培训教材。
本书包含9个化工单元过程的基本操作训练,共分为基础模块和选做模块两个部分。基础模块有:液体输送岗位、换热器岗位、精馏岗位、吸收与解吸岗位共4个单元过程。选做模块有:离心压缩机的操作、非均相物系分离岗位、蒸发岗位、干燥岗位、冷冻岗位共5个单元过程。全部9个化工单元过程的内容安排了相应的技能训练,共37个:其中离心泵、换热器、精馏、吸收、干燥共5个单元过程还安排了仿真操作训练。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化工、食品、医药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工、食品、医药等相关企业技工培训使用和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日本标准JIS K1428-58(2002年确认)《氯化锌》(日本版)。 本标准根据日本标准JIS K1428-58(2002年确认)《氯化锌》重新起草。 在采用JIS K1428-58(2002年确认)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及结构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附录C和附录D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和结构性差异及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HG/T2323-1992《工业氯化锌》。 本标准与HG/T2323-1992的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取消了III型产品的合格品要求(1992年版的4.2本版的4.2); ——对铁含量指标进行了调整(1992年版的4.2本版的4.2); ——将重金属(以Pb计)含量改为铅(Pb)含量(1992年版的4.2本版的4.2); ——增加了碱和碱土金属含量(1992年版的4.2本版的4.2); ——取消了钡(Ba)含量(1992年版
本标准是由HG/T3866——2006《硫化橡胶压缩耐寒系数的测定》转化而来。 本标准与HG/T3866——2006《硫化橡胶压缩耐寒系数的测定》的主要编辑性差异如下: ——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警示语;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将试样章节、试验室温度及试样停放时间章节整合为试样章节(本版5); ——试验报告章节增加了试样制备说明、在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两项内容,并将试验室温度改为试验条件。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标委橡胶物理和化学试验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凯迪西北橡胶有限公司、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桂红、朱伟、武雅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 4—840—46: ——GB/T 603
本标准代替HG/T 2387-1992《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标准》。 本标准与HG/T 2387-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新的名词,并对原有名词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增加了对清洗后钝化膜的检测要求和方法; ——对特殊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和其他酸洗后的钝化进行分类检测; ——增加了垢的分类和清洗质量要求; ——增加了开车前设备的洗净率简易检验方法; ——修正了腐蚀率和腐蚀量的部分指标; ——对氧、富氧、浓硝酸等强氧化性介质接触的设备表面油含量和检验方法进行了具体规定; ——在技术要求方面,提出了一般要求和质量要求; ——对工业设备化学清洗工程质量评定及验收单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
《工业用硫脲/中国化工行业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硫脲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工业用硫脲/中国化工行业标准》适用于以氰氨化钙与硫化氢为原料制得的工业用硫脲。
HG/T4850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稳定性同位素氘标记试剂第4部分:敌百虫-D6》规定了稳定性同位素氘标记试剂敌百虫-D6的符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稳定性同位素氘标记试剂第4部分:敌百虫-D6》适用于以三氯化磷和氘代甲醇为原料,通过合成法制备的稳定性同位素氘标记敌百虫-D6产品。
无
HG/T 3314—1999 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 本标准是对前专业标准ZB G32 001—87《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进行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ZB G32 001—87的主要差异如下: ——粘度试验方法改用GB/T 12007.4—89《环氧树脂粘度测定方法》。 ——技术要求中删去颗粒度指标一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ZB G32 001—87。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树脂产品分技术委员会(TCl5/SC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庄荫祖、俞嵘、顾伟群。 本标准于1987年12月首次发布为专业标准。 HG/T 2215—1999 阴离子羟基硅油乳液 本标准是对前专业标准ZB G32 002—87《阴离子羟基硅油乳液》进行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ZB G32 002—87主
本标准代替HG/T 3406-2002《还原棕2R染色细粉(还原棕BR染色细粉)》。 本标准与HG/T 3406-2002的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还原棕BR(C.I.还原棕1)》(本标准的标准名称,HG/T 3406-2002的标准名称); ——外观指标调整为深棕色至黑色颗粒或均匀粉末(本标准的3.1,HG/T 3406-2002的3.1); ——调整了扩散性能指标(本标准的3.2,HG/T 3406-2002的3.2); ——取消了颗粒细度指标(HG/T 3406-2002的3.2); ——增加了悬浮液分散稳定性、大颗粒、防尘性、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和测定方法(本标准的3.2和5.4、5.5、5.6、5.7、5.8); ——调整了色牢度测试样的染色深度,调整了部分色牢度指标,色牢度指标中增加了耐汗光色牢度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标准的3.3、5.9.8,HG/T 3406-2002的3.3); ——调整并增加了色光和强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的
本标准参照采用美国杜邦公司实物质量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感光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0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国安、高英新、潘展、李志勇、黄黎明。
本标准适用于4A分子筛球形和条形产品、4A分子筛原粉、4A分子筛活化粉,主要用途为各种化工气体和液体、冷冻剂、药品、电子材料、汽车刹车系统的干燥。
本标准是根据各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并考虑我国国情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代替HG/T 2097--1991《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ADC)》。 本标准与HG/T 2097--1991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提高了发气量优等品指标; ——提高了筛余物指标; ——增加了pH值项目和试验方法; ——纯度指标改为抽检指标; ——平均粒径改为用户协商指标,由原来的微粒度测定仪测定改为用激光粒度仪测定; ——分解温度优等品指标修改为大于等于200℃,测定方法增加熔点仪测定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助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强、李萍、陈洪、孙永贵、郑常君。
本书是根据化工中专“化工分析实验”大纲编写而成的。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化学分析常用仪器分析实验共28个。 本书采用的实验项目经过了严格筛选,具有各种类型实验,对常用分析仪器及设备的性能、操作作了详细的介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书可供化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样工艺类专业教材。
化工原理实验课正是化工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化学工业各单元操作知识的同时开设的课程。它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中心,在实验过程中大量采用具有工程或具中间实验规模的装置和设备,基本上脱离了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它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大都是在今后从事化工生产和进行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或解决的实际问题;它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化工设备的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为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共分为4章,分别为从事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常见管材、管件及阀件,常见化工参数测量及测量误差,实验的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书中从历史上著名科学家从事实验工作的成功与失败讲起,详细论述了人们对科学实验应具备的基本态度、怎样准备实验、怎样进行观察、如何分析实验数据等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养成
本教材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采用模块法编写方式,以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组织教材内容,实训内容从单一的验证型向验证、操作、生产、 仿真、演示等多种类、综合型转变。本书是学生学习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重要 补充,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获取工程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教材分五个模块来讲述,分别是实训的知识准备、实验型实训、操作 型实训、生产型实训和仿真型实训。每个模块包括若干个实验项目。 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学校化学工艺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 实训教材以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SO 78—4:1983《标准格式 第4部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标准》对HG/T2954-1985《化工产品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编写格式》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HG/T 2954-1985。 本标准与HG/T 2954-1985相比,主要差异有: ——本标准的内容、结构按照GB/T 1.1重新编排。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3)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静、王琳、钟之万、潘莉莉。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6042—1985,HG/T 2954—1985。
本书在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型工业化类专业学校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化工生产的操作内容,讲述了在化工原理实验装置上进化工生产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操作内容。编写中力求通过操作技能训练(共38个)培养学习者运用理论知识、解读生产操作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操作要求、安全知识等专业技术。 全书共分为9章,2-5章为基础模块,6-10章为选做模块,各学样可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选择。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化工艺及相关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技术工人培训教材及参考书。
《化工制图与CAD习题集》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化工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也是《化工制图与CAD》的配套教材。 本习题集是依据*《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结合多年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全体编写人员长期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本习题集根据化工类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化工专业特点设题,注重学生识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三种能力的培养,淡化了尺规绘图能力的训练,并贯彻了“少而精”原则。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 1.为便于教学,习题集内容的编排顺序与配套教材体系完全一致。 2.习题集突出以看图为主、画图为辅的特色。以必需够用为度,减少了投影理论部分的习题和尺规画图题,增加了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题。 3.习题集的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