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理论上够用,指导生产中实用”、“注重岗位,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力求突出浮法玻璃生产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时性;书中有大量的图表,适合从事浮法玻璃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岗位操作人员阅读,本丛书也可作为玻璃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岗前培训用书。
《浮法玻璃原料生产操作》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理论上够用,指导生产中实用”、“注重岗位、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力求突出浮法玻璃生产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时性;书中有大量的图表,适合从事浮法玻璃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岗位操作人员阅读,本丛书也可作为玻璃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岗前培训用书。
《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包含了湿拌砂浆生产控制,干混砂浆生产控制,干混砂浆产品检验规则,湿拌砂浆产品检验规则,施工质量控制预拌砌筑砂浆,预拌抹灰砂浆,预拌地面砂浆等内容。《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解释。
赵海江编著的《砂浆配合比速查速算手册(附光盘根据jgj\t98-2010编制)》依据《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0)编写,包括:水泥石灰混合砂浆配合比;粉煤灰混合砂浆配合比;沸石
本标准同时代替GB/T 2573—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GB/T 2574~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湿热试验方法》、GB/T 2575—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试验方法》和GB/T l0703—1989 本标准与GB/T 2573~2575—1989和GB/T l0703—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68/T 2573~2575—1989和GB/T l0703—1989合并为一个标准; ——减少部分引用文件(GB/T 2574—1989、GB/T 2575—1989和GB/T l0703 1989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2章); ——增加自然气候老化的定义(见第3章); ——增加试验原理(见4.1.1、4.2.1、4.3.1和4.4.1); ——删去大气暴露试验设备结构示意图(GB/T 2573—1989中的5.1); ——增加了测定太阳辐射仪器设备(见4.1.2.2和4.1.2.3); ——修改大气暴露方向要求,并对暴露角的规定由纬度角及45。改为根据不同暴露目的选取不同暴露角(GB/T 2573—1989中的5.4,
本标准是对JC/T 566—1994( 本标准与JC/T 566—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JC/T 412.1—2006《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122—2006《纤维水泥平板第l部分:温石棉纤维水泥平板》代替了JC/T 412—1994《建筑用石棉水泥平板》;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566—1994。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立平、吴楠峰、冯文娴。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C/T 566一i994.
由陆平主编,韩建军总主编的《燃料与燃烧生产操作/浮法玻璃生产操作丛书》主要介绍了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的燃料燃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常见故障处理、员工招聘培训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浮法玻璃生产线各岗位生产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书中内容全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标准与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 Cl279-05《退火玻璃、半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的表面应力和边缘应力无损光弹测量试验方法》、ASTMCl048-04《热处理平板玻璃-HS类、FT类涂层和非涂层玻璃》和日本工业技术标准JIS R3222-2003《半钢化玻璃》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l8144—2000《玻璃应力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GB/T l8144—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范围中增加汽车前风窗用夹层玻璃、热弯玻璃,删减了退火玻璃; ——增加了含涂层的玻璃边缘应力测试的无损检测方法; ——将表面应力仪和边缘应力仪的仪器常数具体值不体现在标准文本中。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代替GB/T 1347—1988((钠钙硅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变化为: ——扩展了分析方法的测定范围(本版第1章); ——增加了对分析值修约位数的规定(本版第4章第5节); ——增加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方法(本版第18章,第20章); ——本标准增加了测定成分,由原来的12种,增加至18种(增加了氧化铜、氧化锌、三氧化二钴、氧化镍、三氧化二铬、氧化镉、一氧化锰共七种)。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GB/T23312《漆包铝圆绕组线》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120级缩醛漆包铝圆线; ——第3部分:130级聚酯漆包铝圆线; ——第4部分:155级聚酯漆包铝圆线; ——第5部分:180级聚酯亚胺漆包铝圆线; ——第6部分:180级聚酯或聚酯亚胺/聚酰胺复合漆包铝圆线; ——第7部分:200级聚酯或聚酯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漆包铝圆线。 本部分为GB/T2331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317-0-3:2008《特种绕组线产品标准第0-3部分:一般规定漆包铝圆线》第3.0版(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60317-0-3:2008的前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增加资料性附录D和资料性附录E。 本部分在等同采用IEC60317-0-3:2008《特
本标准是对Jc/T733一1987(1996)《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T733—1987(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测定时窑系统连续、正常、稳定运行的时间不小于72h的要求(1987年版的4.7,本版的3.6); ——增加了各项测定中使用的测定仪器的精度要求(本版的4.3、6.3、7.3、8.3、11.3、13.3和14.3); ——增加了“熟料产量无法通过实物计量时,可根据生料喂料量折算”的熟料产量计算方法(1987年版的5.4.1,本版的4.4.1); ——将“快速热电偶”改为“铠装热电偶与温度显示仪表组合的热电偶测温仪”(1987年版的7.3,本版的6.3); ——将“快速热电偶应采用铂铑的热电偶”改为“铠装热电偶可采用镍铬一镍硅铠装热电偶、铂铑30—铂铑6铠装热电偶、铂铑-铂铠装热电偶或铜-康铜铠装热电偶”(1987年版的7.3.3
本标准代替GB/T 3302—1982《日用陶瓷器验收、包装、标志、运输、储存规则》、GB/T 11423—1989《日用陶瓷纸箱包装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 3302—1982、GB/T 11423 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两个标准进行了合并,并对标准结构进行重新编排; ——取消了日用陶瓷器验收部分; ——增加了包装设计; ——扩大了包装材料的范围; ——修改了部分包装要求; ——对标志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 ——将运输和储存改为运输和贮存,增加了堆码高度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代替GB/T11387-1989《压电陶瓷材料静态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11387-1989相比,主要有下列变化: ——增加测试条件, ——充实了测试原理的内容, ——取消了异常数据的取舍方法,规定了测试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 ——取消对测试报告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T/TC 255)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