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原料生产操作》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理论上够用,指导生产中实用”、“注重岗位、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力求突出浮法玻璃生产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时性;书中有大量的图表,适合从事浮法玻璃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岗位操作人员阅读,本丛书也可作为玻璃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岗前培训用书。
《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包含了湿拌砂浆生产控制,干混砂浆生产控制,干混砂浆产品检验规则,湿拌砂浆产品检验规则,施工质量控制预拌砌筑砂浆,预拌抹灰砂浆,预拌地面砂浆等内容。《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解释。
GB/T23312《漆包铝圆绕组线》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120级缩醛漆包铝圆线; ——第3部分:130级聚酯漆包铝圆线; ——第4部分:155级聚酯漆包铝圆线; ——第5部分:180级聚酯亚胺漆包铝圆线; ——第6部分:180级聚酯或聚酯亚胺/聚酰胺复合漆包铝圆线; ——第7部分:200级聚酯或聚酯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漆包铝圆线。 本部分为GB/T2331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317-0-3:2008《特种绕组线产品标准第0-3部分:一般规定漆包铝圆线》第3.0版(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60317-0-3:2008的前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增加资料性附录D和资料性附录E。 本部分在等同采用IEC60317-0-3:2008《特
本标准是对Jc/T733一1987(1996)《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T733—1987(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测定时窑系统连续、正常、稳定运行的时间不小于72h的要求(1987年版的4.7,本版的3.6); ——增加了各项测定中使用的测定仪器的精度要求(本版的4.3、6.3、7.3、8.3、11.3、13.3和14.3); ——增加了“熟料产量无法通过实物计量时,可根据生料喂料量折算”的熟料产量计算方法(1987年版的5.4.1,本版的4.4.1); ——将“快速热电偶”改为“铠装热电偶与温度显示仪表组合的热电偶测温仪”(1987年版的7.3,本版的6.3); ——将“快速热电偶应采用铂铑的热电偶”改为“铠装热电偶可采用镍铬一镍硅铠装热电偶、铂铑30—铂铑6铠装热电偶、铂铑-铂铠装热电偶或铜-康铜铠装热电偶”(1987年版的7.3.3
本标准代替GB/T11387-1989《压电陶瓷材料静态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11387-1989相比,主要有下列变化: ——增加测试条件, ——充实了测试原理的内容, ——取消了异常数据的取舍方法,规定了测试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 ——取消对测试报告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书主要介绍了工程陶瓷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内容包括:工程陶瓷的性能、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金属陶瓷,以及工程陶瓷材料在机械工业、发动机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本书叙述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翔实,是一本应用性强、技术新的工程陶瓷应用技术图书。 本书可供机械、化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购销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作者多年来结合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的一些基本冶金性能和工业实践尤其是鞍钢高炉的实践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调查,积累了较多的研究结果和数据,将这些总结成书,无论对深入研究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的冶金特征,还是对高炉长寿技术的推广,均应有诸多益处。 本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作者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全书共分九章,黄晓煜和胡晓军同志参加了部分章节的写作。全书由薛向欣统稿。另外,东北大学的段培宁和杜刚同志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辽宁省分析测试中心的孙伟和李恒武同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何冠虎同志对化学和物理检测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武汉钢铁研究设计院的郝运中同志和鞍钢炼铁厂张殿有同志对本书所涉及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诸多信息和宝贵意见,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可供新型墙体生产企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房屋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大学、江苏天龙玄武岩连续纤维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南京海拓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瀚辰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河北通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勇新、欧阳煜、李洪安、鲜平、曹柏青、包兆鼎、赵云鹏、王汝恒、戴存武。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无锡市宜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郑州耐都热陶瓷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高密市宝鼎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华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广州石泰环保窑炉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通达耐火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宜兴市中电耐磨耐火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阳升、魏发灿、王战民、种伟、苏道金、黎建文、臧凌云、王小军。
本书以日产2000t水泥熟料预分解窑生产线为主要对象进行论述。内容包括:日产2000t水泥熟料预分解窑工艺流程;预分解窑系统设备操作规程;利用仪表模拟控制系统对窑系统的参数监测、运行控制及电气启停控制;利用虚拟仪表盘模拟系统对预分解窑系统故障的处理等进行仿真操作。此外,还介绍了立窑系统故障处理模拟系统。其中重点介绍预分解窑系统故障发生时的主要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故障排除的方法。 本书突出系统的工程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可作为水泥企业技术人员培训、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用的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耐火材料技术的*发展,新型耐火材料诸多产品的配方设计、选料原则、工艺技术、矿相控制、产品性能与应用技术。涉及的新型耐火材料主要有:A12O3-TiO2-SiO2系耐火材料,MgO-A12O3-TiO2系耐火材料,MgO-CaO-TiO2系耐火材料,MgO-SiC-C系耐火材料,纳米技术MgO-C砖,MgO-AL2O3-AIN系耐火材料,MgO-La2O3系耐火材料等。 本书可供钢铁冶金、建材、有色金属冶金和耐火材料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利用断裂力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统计学和现有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实验结果为基础来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了玻璃材料双向应力状态下断裂失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目的即是要搞清玻璃材料在双向应力下的断裂和裂纹扩展究竟受不受平行于裂纹的应力影响。如受到平行于裂纹的应力影响,应变能释放率G、应力强度因子K、J积分和裂纹张开位移δ四个断裂参数在单轴应力下的等效关系在双轴应力下是否还成立?如不成立,那么,玻璃类脆性材料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裂纹扩展由什么参数决定?双向和单向应力下断裂参数有何区别?玻璃材料在双轴应力状态下应遵循何种断裂准则?……研究目的在于检验和探索玻璃材料在双轴应力下的破坏过程,为结构的失效分析提供依据。 全书共分6章, 内容包括:对玻璃材料在双向应力和单向应力下裂纹驱动力参数的关系和差异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 379:2014):硫铝酸盐水泥基发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共分6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材料、设计、施工、工程验收等。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 379:2014):硫铝酸盐水泥基发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适用于以混凝土墙和砌体墙为基础的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与工业建筑,采用硫铝酸盐水泥基发泡保温板进行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本标准与EN l863—1:2000《建筑用玻璃—热增强钠钙硅酸盐玻璃 第l部分定义和描述》和EN1863-2:2004《建筑用玻璃—热增强钠钙硅酸盐玻璃第2部分 一致性评价/产品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同时参考了ASTM C l048-04《热处理平板玻璃-热增强玻璃、镀膜和普通钢化玻璃产品规范》。 本标准代替GB l7841—1999《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与GB l7841—1999相比主要技术差异为: ——取消了钢化玻璃的技术要求; ——取消了抗风压性能的技术要求,增加了碎片状态、弯曲强度的技术要求; ——尺寸及允许偏差项目中增加了边长大于3000 mm 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对圆孔的技术要求; ——外观质量项目中增加了对爆边缺陷的允许规定; ——弯曲度项目中取消了对垂直法半钢化玻璃的要求; ——增加了附录A(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
《水泥质量控制》(主编宋丽瑛)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教材之一。《水泥质量控制》按照水泥生产企业化验室的总体认知要求及工作任务分组情况,由概述,水泥生产的质量控制,水泥原燃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化学成分分析,水泥物理性能检验等四部分组成。本教材淡化理论的学科性和系统性,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Q2006]136号)要求,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标准定额总站组织,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厂址选择及总图布置、污染防治设计、环境监测。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标准定额总站负责日常管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