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党的十六大对沿海发达地区提出的要求。余姚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有条件、有责任要率先为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积极的贡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争是加速发展社会经济,努力提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全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如果没有劳动者技能的质的提升,就会大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现实现代化。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经营的不断扩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新技术的掌握、失地农民就业技能的需求均日益迫切。为帮助农业从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再就业劳动者掌握和提高职业技能,余姚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这套《实用技能培训教材》。 我们真诚希望通过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
GB/T l2001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本部分为GB/T l2001的第2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0 1163——2:1995((塑料 未增塑聚氯乙烯(PUC-U)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0 1163——2:1995。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删除了IS0 1163——2:1995的前言; b)“IS0 1163的本部分”改为“GB/T l2001的本部分”或“本部分”; c)对于IS0 1163——2:1995引用的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部分用引用我国标准代替国际标准,其余未有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在标准中均被直接引用。 本部分代替GB/T l2001.2~1989《未增塑聚氯乙烯窗用模塑料 第2部分:质量规格》、 GB/T l2001.3——l989《未增塑聚氯乙烯窗用模塑料第3部分:性能试验方法
本书从氮肥行业员工应知应会入手,阐述了氮肥的生产工艺、生产特点及其危险性,对员工安全培训教育、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与事故处理、工业卫生管理、安全检查以及氮肥行业典型事故案例等进行了分析与讲解。为方便员工学习和掌握以上知识,针对氮肥生产中的危险化学品本书特意编写了简练的“应知应会”和“顺口溜”。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氮肥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氮肥行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7229:1997《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透气性的测定》对化工行业标准HG/T3047-1985《胶布透气性的测定》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HG/T3047-1985的主要差异: ——试验原理不同。本标准通过测量示踪气体在矢量气体中的浓度测定试样对示踪气体的透气性,原标准是通过测定试样在一定压力、时间透过空气体积测定试样的透气率。 ——试样的直径及数量不同。本标准试样真径为130mm 2mm,数量5个;原标准试样直径为50mm-65mm。 ——本标准测量设备采用传感器、流量计、诸如高差计、色层谱仪等分析系统。原标准采用U形毛细管。 ——本标准采用调节箱调节测量池温度,原标准采用恒温浴调节测量池温度。 ——本标准试验结果以透气性P表示,原标准试验结果以透气率G表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橡胶硫化工国家职业标准》。 一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避孕药、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 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是在收集国内外同类产品信息与生产企业标准基础上制定的。质量达到国外产品一般水平。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助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物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河南省天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静贞、刘国际、姚新鼎、张兴喜、高淑雅。
本标准参考了JIS K 6919-1992《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BS 3532-1990《不饱和聚酯树脂系统规范的标准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汽车玻璃钢公司、常州华日新材有限公司、常州华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富菱化工有限公司、金陵帝斯曼树脂有限公司、南京费隆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秦皇岛耀华玻璃钢股份公司、上海新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温州中侨树脂化工实业公司、宜兴市兴合树脂有限公司、新疆永昌积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琴、宣维栋、曹淑凤、张海雁、秦录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中压力试验、常温跌落试验和低温跌落试验参照国际安全运输协会标准ISTA7B2005《68kg》以下闭合物流周转箱》(英文版)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包装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包装科研院测试中心、苏州大森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规定了无色透明、半透明和近白色不透明塑料的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板状、片状、薄膜状和粉、粒状试样,不适用于含有荧光物质的塑料。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5774:2006《塑料软管一压缩空气用纺织物增强型一规范》(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 5774:2006。 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GB/T 528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37:1994,本标准所引用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试验方法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GB/T 7528是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8330:1998,本标准所引用的词汇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GB/T 18424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1758:1995,本标准所引用的试验方法与国际标准一致。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是对HG/T 2301——1992{压缩空气用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软管》的修订。本标准代替HG/T2301——1992。 本标准对IS0 5774:2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橡胶硫化工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