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章首先分析阴燃火灾的危害、产生机理和国内外对同向阴燃在不同反应阶段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介绍典型多孔类阴燃可燃物—聚氨酯软泡热分解动力学特性,介绍了不同升温速率和气氛下对可燃物的热分解特性实验结果,以及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不同工况下的热解化学动力学参数方法。 第三章介绍聚氨酯软泡在氮气和空气气氛失重下的分步动力学模型,以及采用二进制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的方法和得出的*的动力学参数。 第四章介绍自制的小尺寸阴燃试验台以及模拟阴燃火灾的点燃过程,重点介绍不同加热时间、热流强度、氧化剂流量和氧气浓度下聚氨酯软泡阴燃引燃变化状况,测量得出可燃物各特征点的温度和温度分布等参数等,以及不同工况对可燃物阴燃点燃时间、临界热流及温度的影响、建立一维阴燃点燃模型并计算和对比
本标准代替GB/T 13861 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3861—1992。
本部分为GB/T24721的第3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为GB/T 24721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3)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路交通安全实验室。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智勇、韩文元、陆宇红、郭东华、马学峰、白媛媛。
本部分为GB/T24721的第2部分。 本部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为GB/T24721的第4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GB/T 20186《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本部分为GB/T 20186的第2部分。本部分主要参考IEC 60794-1-2:1999《光缆 第1-2部分:总规范——光缆基本试验方法》、IEC 60794-1-2 34 method G7:Tube kinking《套管的弯折》、美国Bellcore通信研究所标准:《光纤松套管技术规范》GR-20-CORE 6.3.4 Cable Material Compatibllity(1998)、ISO相关材料标准和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制定。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胡战洪、魏忠诚。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 18581-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本标准与GB 18581-2001相比主要技术差异: ——适用范围明确为室内装饰装修和工厂化涂装用聚氨酯类、硝基类和醇酸类溶剂型木器涂料(包括底漆和面漆)及木器用溶剂型腻子; ——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木器用溶剂型腻子,并对其规定了有害物质限量值; ——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不适用于辐射固化涂料和不饱和聚酯腻子; ——硝基类涂料增加甲醇含量控制项目; ——甲苯和二甲苯含量总和控制项目明确为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总和控制项目; ——将原标准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控制项目改为游离二异氰酸酯(TD1、HDI)含量总和控制项目; ——增加了卤代烃含量控制项目; ——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游离二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 l0252—1996《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 本标准与GB 1025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钴一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改为《7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 ——“范围”一章增加了一些包括的内容,扩大了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全部作了修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辐射与污染控制”作了部分修改; ——删除了原“工作场所的划分与要求”一章中“非限制区”一条; ——增加了“辐射防护与安全设计”一章; ——增加了“辐照装置的环境评价”一章; ——原“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改为“辐射安全管理”; ——删除了原“辐射防护与安全技术要求”和“辐照装置的安全分析,,两章; ——原“
本书主要介绍聚氯乙烯的生产技术,涉及相关的工艺原理、基础知识、生产设备和生产操作规程。内容包括聚氯乙烯概述、氯乙烯单体的生产、高分子化学基础、氯乙烯的聚合、氯乙烯悬浮聚合仿真生产操作以及氯乙烯共聚和聚氯乙烯改性等。其中氯乙烯单体的生产主要讲述电石乙炔法路线,乙烯氧氯化法只作简单介绍。氯乙烯的聚合主要讲述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类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聚氯乙烯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共分17章,介绍了设计新型注塑模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和设计要点,系统介绍了热量注塑膜、绝热流道注塑模、热固性塑料注塑模、气辅注塑模、注射压缩模具、叠层注塑模、低发泡注塑模、装配注塑模、双色注塑模、混色注塑模、熔芯注塑模、BMC注塑模、高速注塑模、精密注塑模、动态注塑模、弹性体注塑模、复合注塑模、反应注塑模、磁场定向注塑模、逆流注塑模、多组分注塑模等21类新型注塑模的设计。本书侧重介绍各类新型注塑模所特有的设计要点以及设计实例,内容新、实用性强。适合材料、模具设计等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书从工业生产和应用的实际出发,简明扼要系统地介绍了功能性塑料母料生产的基本原理、四层结构、生产设备、工艺路线、设计思路、注意事项及配方举例。其中重点介绍了色母料、填充母料、阻燃母料、抗静电母料、抗菌母料、防雾滴母料、线形聚乙烯加工母料、长寿母料、光转换母料、散香母料、除草母料、降解母料、夜光母料、保温母料等几十个品种,供参照选用。 本书可供塑料行业的技术人员、工人、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塑料专业师生,阅读参考,或作为塑料专业培训班教材。
本书系统介绍了粉煤灰与废旧塑料的回收机理,方法及再利用。全书共分11章,第1章绪论;第2章粉煤灰的产生,排放,收集和储运;第3章粉煤灰的成分;第4章粉煤灰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第5章粉煤灰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技术;第6章粉煤灰砂浆;第7章粉煤灰在筑路材料中的应用技术;第8章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第9章纺织纤维的回收利用;第10章橡胶的回收利用;第11章高分子材料/粉煤灰综合利用。 本书可供从事废旧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的师生阅读。
本标准对应于ASTMD2291—98《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ASTMD2290一o0《用劈裂圆盘法测定塑料或增强塑料管的环形试样表观拉伸强度试验方法》和ASTMD2344/D2344M一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层压板的短梁剪切强度试验方法》,与ASTM D2291、ASTMD2290和ASTM D2344/D2344M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 ——适用范围不同,适用于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ASTMD2291仅提供了玻璃纤维环形试样制作方法;ASTM D2290适用于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和挤出或模压的热塑性管;ASTMD2344/D2344M适用多向和单向的弧形和平的层合板; ——试样尺寸较单一;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将一些适用于ASTM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本标准代替GB/T 2578--1989{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
全书分为绪论和十章内容:对挤出成型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成型过程所用的原料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介绍了塑料挤出成型工艺过程及其参数设置、挤出机的基本结构和挤出成型模具(即机头)的基本结构,介绍了挤出成型工艺实例和挤出机操作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挤出成型设备的故障,概述了挤出成型车间管理问题与成本核算问题。 本书的内容密切联系现代生产实际,工艺方法切实可行,工艺参数与生产实际吻合,是刚从事塑料挤出成型人员的一本较好的参考资料。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非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人员也能看懂,也可作为塑料挤出工的培训教材。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红艳、温颖平、周卯星、杨秀全、成晓静、王丰收、韩建英、李佩秀。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书详细介绍了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分为四部分:课程规划与实施、典型模具加工工艺过程、模具加工作业指导以及模具数控编程与加工。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模具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模具企业技术人员和自学者的参考书。
本书结合近年来各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成果,介绍了各种橡胶制品的基本知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方法。书中涉及的橡胶工业制品有模型制品、胶板、胶辊、胶布及胶布制品、纺织用橡胶制品、橡胶衬里和胶乳制品共七大类。 本书内容深浅适度,以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为主,注重提高阅读者的技术水平、生产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便于学习,每章后都附有思考题。 本书适于从事橡胶工业制品生产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学习,并可用作企业培训教材和高职高专、中职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吹塑成型及模具设计技术。全书包括吹塑成型技术简介,吹塑件设计,吹塑成型工艺,挤出吹塑成型模具,挤出吹塑成型的操作、应用实例及质量检验,注射吹塑成型,拉伸吹塑成型,多层共挤吹塑成型,料坯挤出机头及吹塑模具应用实例等内容。本书以机头及模具结构分析为重点,结构体系新颖,技术内容全面;书中配有丰富的应用实例及生产技术规范,实用性强,能开拓思路,概念清晰易懂,便于自学。 本书可供从事吹塑成型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使用,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研究人员参考书和模具培训班的教材。
微孔塑料不仅可以节省原料15%左右,同时MuCell微孔塑料成型工艺缩短了成型周期,降低了注射机的锁模力,所生产的制品中没有残余应力,制品不会翘曲变形,因而,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这一发泡工艺不用任何的碳氢化合物,使其成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工艺。 现在越多的塑料加工厂商投入少量资金对现有的注射机、挤出机进行改造,利用微孔成型工艺以商业化的速度进行生产,从而使企业极具竞争力。如果将微孔工艺用于产品设计,而且成本核算时也考虑这一因素,终端用户也是受益者。 为了便于设备改造,同时使生产厂商和终端用户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技术,本书对所有关键部件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Trexel公司许可,本书为所有正在考虑或者是正在使用这一前途光明的新技术的人提供了非常需要的资料。 本书适合从事塑料加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