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投资者教育工作,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自律组织与中介机构都深入进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卓有成效的大量工作。由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编写的这一套《期货投资者教育系列丛书》就是协会按照中屆证监会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该丛书作为期货市场套系统介绍我国上市期货品种的投资者教育普及读物和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投资者远程教育学院课程的基础性教材,以广大普通投资者为服务对象,兼顾了现货企业等专业机构的需求。本套丛书在体例上采取简单明了的问答体例,在语言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在内容亡,丛书以‘‘风险教育”为主线,不仅对上市的期货品种基本知识和交易规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更从期货品种相关的现货生产、加工、贸易和消费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该产品的特性
《中国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26nbsp;输送带三辊托辊很小过渡距离的计算%26nbsp;HG/T%26nbsp;4603-2014/ISO%26nbsp;5293:2004》由中华
《橡胶加工工艺学》作者以将近20年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教学知识相结合,理论上从外的前沿着手,高瞻远瞩;实际加工部分,言简意赅。全书共分4章,内容包括橡胶工业简介,橡胶共性,橡胶制品分类,橡胶制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橡胶的性能测试,橡胶分子结构、组成和性能,生胶和再生胶,配合剂,橡胶配合剂的分离和分析,塑炼前的准备、配料工艺,橡胶塑炼,橡胶混炼,橡胶压延,橡胶压出,橡胶硫化等方面的知识。《橡胶加工工艺学》内容充实、丰富,叙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充分满足学时少的教学要求。 《橡胶加工工艺学》除作为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外,还可以作为从事橡胶研究与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 178——1993《橡胶绝缘板材》由化工行业标准HG 2949——1989《电绝缘橡胶板》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HG 2949——1989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依据ASTM D 178—1993和国内生产厂的实际情况,对胶板的热空气老化性能作了调整,保留了HG 2949—1989中实践证明符合国情又与ASTM标准一致的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 2949——1989。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标委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橡胶制品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双安防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宝清、李梅。 本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为国家标准,1998年调整为强制性化工行业标准,并重新进行了
本版与前一版本相比无重大技术变化,仅就相关章条进行了编辑格式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TC35/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天华橡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秀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 2448—1993。
本标准代替HG/T3242-1989《橡胶门尼粘度计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HG/T3242-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模腔温度试验的章节内容及附录: ——对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按照GB/T1.1-2000重新进行了编辑。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橡胶测试仪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2411:2000《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涂覆层粘合强度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代替HG/T 3052—1989(1997)《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涂覆层粘附强度的测定》。 本标准等同翻译IS0 2411:2000。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前言。 本标准与HG/T 3052—1989(1997)相比主要差异: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本版3); ——试样的数量改为横向、纵向各5个(1997版5.3,本版4.1); ——试样的调节不同(1997版5.5和6,本版4.3.5和4.2.2); ——增加了湿涂覆织物涂覆层粘合强度的测定(本版4.4); ——试验结果的计算和表示重新进行了规定(1994版8,本版7)。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
本版与前一版本相比无重大技术变化,仅就相关章条进行了编辑格式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TC35/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 201 1—1991。
本标准代替HG/T 2294--1992《彩色电视机用橡胶高压帽》。 本标准与HG/T 2294--1992相比主要有以下技术变化: ——按胶种调整胶料的硬度指标; ——增加胶料的撕裂强度项目和指标; ——增加产品的绝缘耐压性能、阻燃性能、热空气老化性能、吸附性能、湿热老化性能及高低温冲击性能项目和指标; ——增加资料性附录A,即高压帽。环境管理物质的分类、限用要求及测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封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有温州国工实业有限公司、西安华山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修勇、苏健翔、高静茹。 本标准于l99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次修订。 ——HG/T 2294—1992。
本标准代替HG/T 2491—1993《汽车用输水橡胶软管》。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大众橡胶有限公司、平顶山市矿益胶管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荣早、吴瑜、梁西正。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HG 4—549—1982: ——HG/T 2491—1993。
本标准是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T 8116—1998《劳动卫生防护手套》对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 2584—1994《橡胶工业手套》修订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T 2584—1994。 本标准由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政策法规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标委胶乳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株洲橡胶塑料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运华 李枚辉。 本标准1963年首次发布为化工部标准HGB 4075—1963,1982年修订为化工部部颁标准HG 4—1455—82,1994年修订为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 2584—1994。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本标准代替HG/T 2809-1996《浮顶油罐密封装置 橡胶密封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覆制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10)归口。
本标准的编制依据GB/T 1.1的起草规则。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TC35/SC 7)归口。
本标准是根据国内生产及使用情况,对化工行业标准HG2950—1987《汽车用制动气室橡胶隔膜》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与HG2950—1987的技术差异为: ——产品结构、尺寸改为应符合图样的要求,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汽车工业要求; ——对硫化胶性能中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扩大合成橡胶的使用; ——用GB/T7759代替GB1683进行压缩永久变形试验,调整了压缩永久变形性能指标; ——调整了硫化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性能指标; ——调整了抽样方法,使之更合理和可行。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2950—1987。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封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化学工业
本标准代替HG/T 3326——1985《采煤综合机械化设备橡胶密封件用胶料》。本标准与HG/T 3326——1985的主要差异:名称改为现名“采煤综合机械化设备像胶密封胶料”;增加章“范围”和“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在分类和材料中增加“ML782”和“ML892”(即聚氨酯类)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试验方法改为GB/T 7759-1996,并确定了新的指标值。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像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封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原平泰密封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密封厂、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密封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静如、贾宪宝、李秀轩、吕斌杰、郑本芳、张敦谊。HG/T 3326——1985 HG/T 3326——1985。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403:2005((通用输水织物增强橡胶软管一规范》(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国内生产实际和使用情况,增加和修改了原标准的部分内容,其他内容等同翻译ISO1403:2005(英文版)。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68/T2941等同采用ISO23529:2004,其同时代替ISO471、ISO3383、ISO4661-1,在技术内容上完全一致;引用的68/T528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37:1994,本标准所引用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试验方法与国际标准一致;引用的GB/T7528是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8330:1998,本标准所引用的词汇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与ISO1403:2005的主要差异: ——对国际标准中的计量单位作了换算性的修改,仍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将巴改为MPa; ——增加引用GB/T2941; ——增加引用HG/T2185,规定了橡胶软管外观质量要求; ——修改了1型软管的*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轮胎翻修工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五个等级
本标准代替hg/t 2819—1996《联组窄v带》。 本标准与hg/t 2819—199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的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试验方法中测量用带轮尺寸表,引用ip-22—1991((窄v带与带轮传动规范》带轮尺寸(本版的5.1.2,1996年版的5.1.1.2); ——删除截型20j全部尺寸要求(1996年版的表1、表2、表5、表9、表10); ——提高了联组窄v带参考力伸长率和拔脱强度要求(本版的9.6,1996年版的4.3.1、4.3.2); ——增加了切边窄v带的结构图(本版的图1); ——增加了包边和切边联组窄v带线绳粘合强度要求(本版的4.6)。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擦型带传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401:1999《农业喷雾用橡胶软管》(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 1401:1999。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l)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莱州市橡塑厂、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永固分厂、平顶山市矿益胶管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姜接军、徐锦诚、赵利荣、梁西正。
本标准规定了硫化橡胶拉伸力松弛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70℃-150℃、70℃-250℃,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均处于拉伸状态的应力松弛仪。 本标准代替TG/T3243-1987《硫化橡胶拉伸应力松驰仪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TG/T3243-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接照GB/T1.1-2000重新进行了编辑,增加了结构与特征一章; ——在要求中将原标准中恒温箱试验区温度波动误差及温度均匀性要求合并为恒温箱试验区的温度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