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生产技术》介绍了XX种酸性染料、XX种阳离子染料及碱性染料、XX种直接染料、XX种分散染料、XX种酸性媒介染料、XX种活性染料、XX种还原染料和XX种其他染料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染料的品种、名称、性能、生产原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产品标准、质量检验、产品用途、安全措施等产品生产技术信息,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操作工具书。《染料生产技术》对于从事染料合成研究与开发、有机合成研究和精细化工品研制开发的科研人员、生产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染料化学、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隐色染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其重要特征是染料颜色的变化,发色/褪色可以通过多种条件实现,广泛应用于如成像、显影、存储技术以及分析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本书用紫外、荧光等多种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隐色染料的显色反应,对隐色染料在热敏染料微胶囊、书写印刷、教学教具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选用热敏染料制备微胶囊,利用隐色染料制备可褪色书写墨水、可脱色水性油墨。 本书可以为隐色染料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些隐色体染料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关于光谱性质和一些其在书写印刷方面的应用。
本标准代替HG/T 2280--1992《色酚A孓G》。 本标准与HG/T 2280--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用户验收”和“仲裁”内容(HG/T 2280--1992的5.3和5.6); ——将“取样方法”规范为“采样”,设为一章并补充了相关内容(HG/T 2280--1992的5.4,本标准的4)。 本标准与HG/T 2280--1992相比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均未改变。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江苏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蒲爱军、曹锦芳。 本标准1992年首次发布为化工行业标准——HG/T 2280—1992。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下沙恒升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泛胜塑胶助剂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信、杨振梅、梁沛基、周雨颂、吴九英、韩晓琴。
《HG/T 3392-2002 碱性艳橙G(碱性橙)》 本标准是对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 3392-1980《碱性橙》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HG/T 3392-1980的主要差异: ——按命名原则对产品名称重新命名。 ——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取消了分光曲线。 ——将染棉法修改为腈纶膨体纱染色。 ——对外观进行重新确认。 ——增加了腈纶染色的色牢度指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HG/T 3392-1980。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君庆。 本标准于1965年首次发布为化工部部颁标准HG 2-311 1965,1980年作了复审,1999年调整 为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并重新编号为HC/T 3392-1980。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T 3399-1977。 本标准由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政策法规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勇、沈日炯、马君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天津市汇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省夏津县振华化工厂、杭州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金华贝司特化工染料有限公司、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君庆、王培、戴玉贞、竹百君、王平、王运科。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378--2003《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 2378--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把结果评定内容合并为一条,并明确了结果评定的两种方法(见6.3,2003年版的6.1.5和6。2.5); ——修改了试验报告的内容(见第7章,2003年版的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金华双宏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惠如、王勇、章国栋、毛法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378—1980、GB/T 2378--20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423—2001《分散金黄e-3rl))。 本标准与hg/t 3423—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分散金黄e-3rl(c.i.分散黄23)(见标准名称,2001年版的标准名称); ——取消了水分指标(见2001年版的3.2); ——调整了高温分散稳定性指标(见3.2,2001年版的3.2);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指标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见3.2);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试验方法(见5.8和5.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代替GB/T 9337—2001《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 9337—2001的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 ——对引用标准的有效性重新进行确认; ——修改了测定内容的表述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虞市杜浦化工厂、沈阳化工研究院、绿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本标准按68/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2747-1996《色酚AS-OL》。 本标准与HG/T 2747-199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CAS RN(见1); ——增加了液相色谱法测定色酚AS-OL,及其有机杂质含量的方法(见5.4); ——将2一羟基一3一萘甲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由纸层析法修改为液相色谱法测定(见5.4,1996年版的5.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曰炯、蒲爱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 2-378
本书全面介绍了水性油墨的组成、制造工艺和设计、质量检验等。内容主要包括:水性油墨与溶剂型油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影响水性油墨基本性质的主要成分——连接料的组成、制备和存储;水性油墨用颜料的品种、特性、选择和分散;水性油墨的常用助剂的种类与应用;水性油墨生产的基本理论;水性油墨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水性柔版油墨、水性凹版油墨和水性网印油墨的配方设计原则和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新版中添加了特种水性油墨以及水性油墨环保问题的介绍。本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从事油墨生产与应用的技术人员使用。
《看奥运》的立足点是“关注人文精神,普及奥运知识”,内容翔实,版式生动,图文并茂,全彩印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北京奥运指南。该书概要介绍了奥运发展的历史,全面介绍了北京2008年奥运的申办及筹备情况,重点介绍了北京2008年奥运即将展开的各项赛事。对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 28个比赛大项,《看奥运》按照“精彩看点”、“走进历史(比赛项目的历史)” 、“观赛指南”、“十分钟课堂(比赛规则介绍)”、“战术解析”、“福娃问答”、“大事记”等专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使读者能够获得北京奥运每一个比赛项目的发展历史、比赛规则、奖牌数量、比赛日程、场馆地址、裁判常识、竞技术语、观赛礼仪、历史成绩、赛事看点等热点信息。该书还系统地介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风景旅游景点,所以,《看奥运》是一本精彩的北京2008年奥运指南,是
本标准代替HG/T 2551—1993《阳离子荧光红X—R(阳离子艳红X一5GN)》。 本标准与HG/T 255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原标准中并列使用的标准名称,增加了染料索引号(本标准的标准名称,HG/T 2551—1993的标准名称); ——增加了23种有害芳香胺的量指标和10种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测试方法(本标准的3.2、5.6、5.7)。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