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50多种岩石、200多种矿物。翻开此书,地质学知识将透过指尖带你进入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本书可作为帮助读者识别、收集岩石与矿物标本的指南,详细且易于使用。本书汇集岩石与矿物引人注目的精美照片,这些照片均出自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藏。
本书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编写的,并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全书共分20章,分别介绍了电解铝生产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和常见故障的预防与处理等内容。在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力求少而精,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切合生产的实际需要,突出行业的特点。为便于读者自学,加深理解和学用结合,各章均配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电解铝生产企业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为依托,介绍了大规格高品质工模具材料特性及其制造技术,并颠覆性地探索了增材制造技术和数字化平台技术在大型工模具钢材料及工艺开发中的应用。本书共分4章:第1章为大
《攀西钒钛磁铁矿共伴生资源及利用》在概括介绍攀西钒钛磁铁矿矿区地质背景、岩体特征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四大矿区采集的各类型原矿、脉石、各种选矿产品及尾矿等代表性样品进行了多元素化学分析和必要的岩矿鉴定工作,获得了大量原始性数据,系统地反映了主要共伴生元素在不同样品中的含量与分布规律。《攀西钒钛磁铁矿共伴生资源及利用》结合现有钒钛磁铁矿的生产工艺和国内同类共伴生资源的提取利用技术及相关回收利用工艺,分别按铁、钛、钒、铬,钴、镍、铜、硫,钪、镓、锗、砷、镉,铂族、稀土及硒、碲、铋、铟等进行分析探讨,对它们回收利用的可能和潜力分别作出了预测;最后对共伴生资源如何科学合理利用以及探索研究方向等提出了建议。《攀西钒钛磁铁矿共伴生资源及利用》为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宏
《炼金术的秘密》是研究炼金术史的重量权威劳伦斯·普林西比的近期新著作。它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甫一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该书考察了炼金术从希腊化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揭示了炼金术在科学以及文学、美术、戏剧和宗教等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重现了许多著名配方,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炼金术的实际工作,堪称了解炼金术的很好读本。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火成岩或火山岩风化的产物,富集于地表以下5~30m的土壤层中,是在我国发现的独有稀土矿种,其开采和冶炼过程不仅涉及到地表土方开挖、选矿和冶炼废水的处理等与环境紧密相关的问题,还涉及到稀土资源的富集回收问题。《稀土生产废水处理技术》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选矿、冶炼工艺出发,阐述吸附法对选矿和冶炼废水中稀土离子富集回收的原理与技术,以及以氨氮处置和资源化为核心的废水治理技术。与此同时,介绍作者所在科研团队相关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冶金技术概论(第2版)》共分五篇:一篇炼铁生产,主要讲述炼铁原料、铁矿粉造块、炼铁原理与工艺、炼铁设备、炼铁技术进步与发展;第二篇炼钢生产,主要讲述炼钢基本原理、氧气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炼钢新工艺新技术;第三篇有色金属冶金,主要讲述铝、镁、钛、铜、铅、锌冶金;第四篇压力加工.主要讲述塑性成型基本理论、轧制、拉拔、挤压、锻造和冲压;第五篇冶金生产用耐火材料,主要讲述耐火材料的定义、分类、化学与矿物组成、主要性能及耐火材料在冶金生产中的应用。 《冶金技术概论(第2版)》为高职高专学校教材,也可供冶金企业做技术培训之用,还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36号)的要求,由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近年来铜冶炼行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并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科研、生产等单位的意见,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原料、燃料、熔剂,物料准备,炉料干燥,造锍熔炼,铜锍吹炼,炉渣贫化,火法精炼及阳极浇铸,废杂铜处理,电解精炼,电解液净化,阳极泥处理,湿法炼铜,车间配置,冶金计算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负
为贯彻落实原国土资源部、工信部、财政部、原环保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要求》。本文件主要介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象与监测内容、监测点布设与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数据采集、存储与汇交、监测数据分析与成果表达等内容,可供矿山环境修复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