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实习课是矿床学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矿床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矿床地质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实习指导书选用了40个典型矿床的实习资料供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选择使用。对每一个实习矿床,列出了其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有的还提供了典型的矿石结构构造照片。在资料提供的基础上,每个实习单元,针对实习目的要求,设计了不同内容的实习思考题和实习作业,以便在教师启发下,使学生逐步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习指导书内容的先后次序及矿床成因类型划分与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矿床学》(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主编,地质出版社1985版)相一致。
本书重点论述了宝石性质、宝石款式与设计、宝石加工原理和方法;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常用宝石款式的加工工艺、设备及工艺材料;简介了常用的宝石加工机械设备、常用工艺材料和常见宝石的款式设计要领、加工步骤及注意事项。书后附有79种常见宝石矿物加工一览表和16种宝石款式详细加工图解。 该书可作为宝石专业和宝石技术培训教材,亦可供从事珠宝鉴定、加工和贸易的珠宝界同行参考。
张宏干、蔡念庚主编的《选煤技术检查工(技师 **技师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 》以选煤技术检查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分别介绍 了选煤技术检查工技师、**技师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内容包括试验与操作、常 用数理统计方法及应用、培训指导、选煤厂技术管理 、培训与论文写作、技术推先等。 本书是选煤技术检查工技师、**技师职业技能 考核鉴定前的培训和自学教材,也可作为各级各类技 术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首先介绍开采沉陷现象和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及对其影响的地质采矿因素,简要叙述了外早期及当前采用的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预测方法)和根据预测结果评价开采沉陷对于地面建(构)筑物等环境影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解决地下采矿引起的环境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诸如地下开采措施——充填采空区、部分开采、离层裂缝带注浆、留设保护矿柱,以及地面建筑物的加固和改建措施等。同时,本书也介绍地面塌陷地的复垦利用方法。在回顾20世纪本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应当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本书可供矿区设计规划人员、矿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采矿类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我国煤矿的采掘、提升运输、排水、通风、压气等通用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性能,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国外先进的矿山机械。本书为煤炭院校有关矿山机械类专业及课程所用的统编教材,也可供有着的研究生、专科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实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交、直流电动机,晶体管及其应用,矿井供电,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等。 ??本书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煤矿技术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校、广播电视大学、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的煤矿技术类专业教材,或作为自学用书,也适用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 ??本书由孙国兰主编,赵玉兵、宋振华、王蕾、李德润、崔爱霞参编。
本标准的4.1和6.3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山西蓝焰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晓明、杨茂林、李国彪、王保玉、胡千庭、姜英、田永东、白建平、马东民、罗陨飞。
本书主要讲述矿山平巷、斜井、竖井、天(溜)井、硐室的设计与施工。通过本分册的学习,读者能了解矿山巷道的基本概念、各类巷道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掘砌方法以及矿山井巷的技术管理。 本书综合考虑了当前我国金属矿山和煤矿的井巷掘进技术和行业规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联系生产实际及矿山井巷施工建设的现状,适合具有中学基础的技术工人以及生产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学科的学生学习参考。
本标准的4.1和4.2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l.l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南京彤天岩棉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丽婷、赵艳娟、王佳庆。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编 *的《浮选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 准(煤炭行业)》为依据,并参考煤炭工业职业技能 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的《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 能鉴定培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按照初级工、中 级工、**工、技师、**技师五个等级组织内容, 突出对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努力做到具有针对性、 典型性和实用性。
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性强,一直是预防冲击地压的*措施。由于过去缺乏相应的研究,迄今仍然停留在试验水平上。本书以阜新矿区瓦斯含量高、孔隙压力大的冲击地压预防为背景,对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阜新矿区冲击地压的基本特点;注水改变煤层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煤层双孔介质注水驱气渗流等。
包括煤矿地质与矿图基础知识、煤矿生产概况、井田开拓、井下巷道布置、巷道掘进与支护、回采工艺、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环境与环境保护等
本书是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类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矿井与采区供电、矿井供电安全技术、综采工作面供电设备、矿用电缆及电缆附件、综采工作面供电计算等内容。在编写中严格执行2005年《煤矿安全规程》读本及 2005~2006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整改相关文件,始终坚持以矿井供电安全技术为主线,重点讲述高压6(10)kV、低压660(1140)V供电系统及供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同时介绍了现代化矿井采煤工作面电气设备应用状况及其发展方向。 本书可作为面向高职高专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矿山机电技术、矿山电气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材,也适用于从事煤矿机电工程技术人员及综、连电气维护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是《讲案例学安全》丛书的一个分册。 本书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结合煤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在进行事故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地介绍了与煤矿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和管理经验。本书共分瓦斯事故案例、煤尘爆炸事故案例、水灾事故案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和冒顶及其他事故案例五个部分。 本书叙述简明扼要,内容通俗易懂。本书可作为煤矿企业班组的工作参考书和岗位培训用书,也可作为煤矿班组安全教育的知识读本。
《煤炭工业露天矿建设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77(建标函[20063172号)的安排,按照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通知》(建标函[2007]144号)的要求,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组织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露天煤矿建设的经验,分析论证了大量资料,贯彻了节约土地、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安全生产和国家发展煤炭工业的政策;注重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益。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后经过审查会议审查完成了本标准。 本建设标准共分十四章,包括总则,建设条件,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本标准适用于采矿专业和井建专业各咨询、设计阶段的设计图和通用图,制度中涉及其他专业时,应按有关专业制图标准执行。2010-12-01实施。
《矿山瓦斯灾害神经元网络理论与方法》首先介绍了世界各国矿山瓦斯灾害的发生现状,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瓦斯灾害机理成因研究和预测预报工作的相关研究进展。其次论述了当前数据挖掘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概念、挖掘的知识类型和挖掘的技术方法等,尤其讨论了神经元网络技术的特点、独特性及其预测预报功能。然后,详细探讨了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在矿山瓦斯灾害预测预报工作中的应用问题。后,总结了《矿山瓦斯灾害神经元网络理论与方法》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给出了该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矿山瓦斯灾害神经元网络理论与方法》可供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挖掘、神经元网络研究、矿山瓦斯灾害预测等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科研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GB/T l8114《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共分ll个部分: ——第1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2部分:氧化钍量的测定; ——第3部分:氧化钙量的测定; ——第4部分:氧化铌、氧化锆、氧化钛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5部分:氧化铝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6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 ——第7部分:氧化铁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8部分: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9部分:五氧化二磷量的测定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10部分: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第11部分:氟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本部分为第10部分。
《浮游选矿技术问答(实用选矿技术疑难问题解答)》针对浮游选矿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浮选的基本知识、浮选的基本原理、浮选药剂、浮选机械与操作、浮选工艺和浮选生产实践,除了介绍基本概念性的知识之外,也加入了一些*的研究成果。《浮游选矿技术问答(实用选矿技术疑难问题解答)》可供选矿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等高等院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书,还可供从事矿业开发利用的管理人员参考。本书由东北大学印万忠教授、河北联合大学白丽梅博士和内蒙古科技大学荣令坤博士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