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是根据现行全能标准体系编写的金属材料品种、牌号、性能、应用的大型实用工具书,以常用数据资料为主线,采用图表结合的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资料以及各种金属材料(铁及铁合金、结构钢、专用结构钢、工模具钢、不锈钢及耐热钢、粉末冶金材料、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和其他非铁金属材料)的品种、牌号、特性、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和用途等。全书共分三篇11章,内容全面,数据齐全,实用性强。书末附有钢铁和非铁金属牌号索引两个附录,查找尤其便捷。本手册可供机械、冶金、建筑、轻工、化工、电力、军工等行业的技术、管理和营销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使用。
本书围绕Mastercam 2022介绍车铣复合编程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全书共11章,第1~3章分别介绍了车铣复合机床的种类、常用的工装夹具及刀具、车铣复合编程常用的绘图技能、Mastercam 2022车铣复合编程的工艺要点; 第4、5章介绍了Mastercam 2022车铣复合编程中的车削编程和铣削编程知识;第6、7章介绍了Mastercam 2022 XZC三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零件编程实例、XZC三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的后处理制作;第8、9章介绍了Mastercam 2022 XYZC四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零件编程实例、XYZC四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的后处理制作;第10章介绍了Mastercam 2022双主轴XYZC四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零件编程实例;第11章介绍了Mastercam 2022 XYZBC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零件编程实例。 本书提供书中实例源文件、实例的后处理源文件,以及实例的演示视频。读书可通过扫描书中相应二维码获取和观看。 本书适合数控技
本书内容包括金属学、热处理原理和工艺以及金属材料三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与合金的相图和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固态金属中的扩散和相变的基本理论、强化材料的基本工艺方法以及常用的金属材料。对于不同种类金属材料的合金化问题也分别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提高材料强韧性的途径。各章均附有一定量的习题和作业,并提供了进一步阅读的参考文献。 本书是热加工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材,主要对象是高等学校的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专业的学生,也可供非材料专业(如机械制造、化工)的学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涵盖了FANUC、华中(HNC)、SIEMENS三大典型数控系统宏程序编程的基础知识、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加工宏程序编程、程序算法、宏程序编程所涉及的基本数学知识等内容,对常见的外圆、切槽、普通螺纹与复杂螺纹车削和平面、型腔、孔系、球面、凸台铣削,以及系列零件、公式曲线等数控加工典型案例进行了宏程序编程的详细讲解,内容详尽,知识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理解,程序实例典型丰富、可操作性强,全部采用模块化编写,适合读者逐章自学或者随心查阅,并适于实际加工直接调用。本书可供从事数控加工的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数控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生学习和参考。
本手册是一本实用焊接工艺工具书。其主要内容包括焊接工艺基础知识、焊接材料、焊条电弧焊工艺、埋弧焊工艺、氩弧焊工艺、CO2气体保护焊工艺、气焊与气割工艺、碳弧气刨工艺、其他焊接工艺、碳钢的焊接、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不锈钢和耐热钢的焊接、铸铁的焊接、铸钢的焊接、铝及铝合金的焊接、镁及镁合金的焊接、铜及铜合金的焊接、钛及钛合金的焊接、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异种金属的焊接、焊接质量检测、焊接缺欠及其等级评定、焊接工艺及其评定,共23章。本手册采用了现行的焊接技术标准资料,内容系统,图表丰富,查阅方便,实用性和操作性强。
《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 超声检测(第2版)》是由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委会组织编写的超声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的统编培训教材,按照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大纲编写。 《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 超声检测(第2版)》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检测的物理基础、超声波发射声场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超声检测设备与器材、超声检测方法分类与特点、脉 中反射法超声检测通用技术、板材和管材超声检测、锻件与铸件超声检测、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特种设备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国内外超声检测标准与检测质量控制。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全面介绍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方法及其工程实践应用,主要包含焊接冶金及接头力学行为、焊接工艺方法和质量检验。着重阐述典型可热处理强化高强度铝合金熔焊焊缝的气孔、裂纹等缺陷的成因与预防,以及固相焊接(搅拌摩擦焊等)接头的缺陷特征、成因与预防。重点突出铝合金焊接方法及配套工艺装备在工程应用领域的新进展。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既全面阐述了铝及铝合金焊接基础理论及其焊接制造新进展,又列举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应用实例。
本书是国际数控技术专家PeterSmid先生的经典著作 《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三版)的中文版。原著第二版的中文版自2005年6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以来,影响很大,广受国内数控技术人员的称赞和好评。原著第三版较第二版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更新。这是一本迄今为止*为详细地介绍数控编程所涉及指令的综合性参考手册。《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3版)》非常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控编程技术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详细阐述了编程过程的各个细节,突出提供了CNC和CAD/CAM在各个层面上应用的大量经验并向制造业及教学机构提供了丰富的计算机数控技术、编程、CAD/CAM、先进制造、加工、安装方面的知识。《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3版)》不论在内容上还是组织体系上都非常有特色,读者从任何地方切入都看得明白,《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3版)》实例丰富,讲解详细,给出
本书主要围绕车削刀具、钻削刀具、铣削刀具、镗削刀具、螺纹刀具、切断切槽刀具、磨具以及工具系统等在应用中的禁忌展开,致力于为生产一线技术人员解决数控刀具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 本书内容以案例征集的形式组编,由来自重点制造行业领域且具有丰富生产应用经验的30 余位专家共同编写,共呈现276 个禁忌案例,每一个案例都以机械加工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为切入点,讲解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方法,以期帮助技术人员少走弯路,提升专业技能,助力推动生产制造的高效、高质量发展。 本书在数控加工尤其是刀具实际应用方面,可为众多从事机械加工的工艺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刀具采购人员等提供经验与借鉴;可在刀具研发设计方面,为刀具厂商提供来自用户的需求反馈;也可作为机械类专业师生提升机械加工技术水平的参考用书。
《实用金属材料手册(第3版)》初版于1993年,于2002年出版第二版。现根据我国金属材料的发展状况及新制订的有关金属材料方面的标准,对第二版进行修订并增加了部分内容出版第三版。 本手册介绍了有关金属材料的基本资料和基础知识,我国常见的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牌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特性,用途以及品种、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和重量等资料,可供与金属材料有关的销售、采购、设计和生产等工作的人员了解和查寻资料。另外,还介绍了列入手册中常见的我国各种金属材料牌号与国际标准以及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标准牌号的对照。这项资料可供有关从事进出口贸易、技术交流和引进工作的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钢铁材料的金相检验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钢的宏观检验,钢的平均晶粒度评定,非金属夹杂物金相检验,钢材显微组织检验,低、中碳钢球化组织检验,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金相检验,弹簧钢金相检验,高碳铬轴承钢金相检验,工模具钢金相检验,特种钢金相检验,渗碳件和碳氮共渗件金相检验,渗氮件和氮碳共渗件金相检验,感应热处理件金相检验,渗硼件金相检验,渗金属件金相检验,铸钢金相检验,铸铁金相检验,钢焊接件金相检验。本书采用现行标准,内容新颖实用,金相分析实例丰富,书中的实例均来源于生产一线,具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1卷,共17章,内容包括金属热处理术语,合金相图,金属热处理的加热,金属热处理的冷却,金属热处理的模拟,钢铁件的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不锈钢、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有色金属的热处理,铁基粉末冶金件及硬质合金的热处理,功能合金的热处理,先进高强钢及其热处理,气相沉积技术,喷丸强化,以及其他热处理技术。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一定的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本书结合作者约20年来从事工业CT科研和制造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工 业CT的理论基础、基本技术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本书分为人门篇和中级篇 两部分。入门篇着重介绍工业CT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最基础的概念,尽可能减 少数学推导和涉及原子核物理学方面专门知识,主要面向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使 具有大专水平甚至高中数理基础的人员都可以读懂。中级篇论述了工业CT技 术中稍微深入一些的问题,并在最后对三维图像、反向工程及相衬CT等较新技 术也作了简要介绍,为希望进一步钻研CT技术的人员提供进入专业学习的桥 梁。
本书分4篇,全面介绍了ProCAST、DEFORM、Abaqus和DANTE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在金属材料铸造成型、塑性成形和切削加工、焊接和热处理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包括低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离心铸造、阀体熔模铸造等8种典型铸造成型工艺模拟;模锻、挤压和轧制3种典型体积成形工艺模拟,以及切削加工过程模拟;点焊、无坡口板材对焊、有坡口板材对焊、管材对焊和T形接头焊5种典型焊接成形工艺模拟;气体渗碳和低压渗碳、气体渗碳淬火、多级渗碳淬火和回火3种典型热处理工艺模拟。本书案例丰富,图文并茂,可以帮助从事金属材料加工的人员掌握相应的CAE分析工具,以实现相关工艺过程的设计优化。 本书可供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师生的教材。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贵金属分离与精炼工艺。书中首先概括介绍了贵金属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贵金属的重要化合物及配合物,以及贵金属分离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而深入浅出地对金、银、钯、铂、铑、铱、锇、钌的分离精炼工艺分别进行了重点论述,还介绍了光谱分析用高纯贵金属基体的制备方法。全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为了满足国外同行的阅读需要,本书特意增加了英文目录。为了方便查阅,附录列出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可提供标准金锭企业名单、上海黄金交易所可提供标准金条企业名单、上海期货交易所金锭注册商标、包括标准及升贴水标准、上海黄金交易所可提供标准银锭企业名单、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及俄罗斯贵金属产品标准( C )。 本书与版相比变化较大的是,增加了选择性沉淀及选择性吸附铂族金属(铂、钯、铑)新技术、固相
金属材料的金相分析,是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中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书密切结合科研及生产实际,从金属材料的成分一工艺一组织一性能相互间关系出发,系统阐述包括钢铁材料、高温合金、粉末冶金材料以及铝、铜、锌、镁、钛等金属工程材料的金相分析原理及方法;详细介绍包括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以及镀、渗、沉积类表面处理等工艺原理及相关金相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检测标准和评定标准,着重介绍各金属工程材料和在各工艺条件下的组织特征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的判断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金属材料及相关工艺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金相分析人员阅读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金相分析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铸造手册》共分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和特种铸造6卷。本书为铸造工艺卷。第4版在第3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更新了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完善和补充了新的技术内容,反映了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本书包括绪论,铸造工艺设计基础,铸造工艺设计,铸造工艺装备,铸件的落砂、清理及后处理,铸件质量检验,金属件增材制造及数字化绿色铸造,铸造车间工艺设计共8章;主要介绍了铸造工艺设计的基础,铸造工艺的方法、方案、参数的选择,砂芯、浇注系统、冒口、冷铁和出气孔的设计,铸造工艺实例,以及铸造工艺装备等内容;还对铸件的落砂、清理及后处理技术,铸件质量检验技术与铸造车间工艺设计等进行了系统介绍;新增加了金属件增材制造、无模铸造复合成形及数字化绿色智能铸造技术等内容。本书由中国机械工程
高熵合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合金材料,有望突破传统材料的性能极限,已经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发展新的热点和方向之一。本书综合了大量作者多年在国内、国外发表的宝贵科研成果,共分为11章:第1章介绍高熵合金的发展过程;第2章介绍高熵非晶合金的一系列性能;第3章~第4章对高熵合金进行系统介绍,进而更好地预测其性能;第5章~第7章介绍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制备方法等;第8章对高熵合金性能进行深入介绍;第9章主要介绍高熵合金的相形成规律;第10章重点介绍高熵合金的抗辐照性能;第11章介绍其应用的新领域与新技术。 全书内容以作者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长期科研实践经验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视野独特,体系齐全,充分反映了该领域的前沿和关注的问题,是适应于高熵合金研究及其知识普及和应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四版)共四篇。前三篇分别叙述了冲压与挤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和金属压铸模具设计,末篇介绍了模具制造技术。全书各类数据设计表近1000张,图例典型结构近400幅。附录中列出了与模具设计有关的通用数据表和模具术语英汉对照400条左右。《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四版)按照 更新标准、精选内容、优化体系 的总体要求,对第三版进行了全面修编,使手册更具文字简明、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便于查阅的特点。《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版为原电子工业部教材办公室规划出版的教学用书,曾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第二版与第三版充实了部分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材料等内容,便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查阅使用。手册自出版至今,经17次印刷,印数达15万余册。
本手册对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手册共有15章和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概论、冲裁、弯曲、拉深、成形、连续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管材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硬质合金模具及简易模具、数字化技术及其在冲压领域中的应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压力机、冲压生产自动化与安全技术等。对非金属材料冲裁,精密冲裁方法,板料冲压性能及试验方法,冲压用原材料,特种拉深,大型覆盖件拉深,反求工程及快速原型技术在冲压生产中的应用,氮气弹簧技术的应用以及冲压柔性加工系统、激光成形等方面的内容,也作了适量的介绍。手册还编入了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典型实例、模具标准件以及必要的设计资料。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运用面广。 本手册可供从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制造工程的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有关的科研人员及
金属材料的再结晶和退火现象是材料科学的核心课题,涉及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变化,是调控金属材料成形和服役性能的重要途径。本书含正文16章、附录2章,系统阐述了金属多晶体材料(传统单相纯金属与合金、双相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的再结晶和相关退火现象的理论、机制与应用,对多晶体材料的不均匀变形和储能、再结晶晶粒形核、正常/ 异常晶粒长大及织构发展等做了详细阐述。对比分析了描述不同微观结构演化过程的数学模型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并对主要的模拟计算方法,如晶体塑性、蒙特卡罗法、分子动力学和相场等,做了基础讨论和比较。本书还介绍了再结晶和退火理论在工程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本书介绍了当前有关金属与合金的再结晶和退火研究的最新发展水平,理论和实践并重,对从事材料学、金属冶金和材料
本手册是一本中外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与化学成分的速查工具书。其主要内容是我国现行相关标准中的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标准号与化学成分,与俄罗斯、日本、美国、国际标准化组织、欧洲标准委员会相近似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的对照表。一个牌号基本上用一个表格来介绍,查找方便。本手册还对中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的表示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并将中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相关标准目录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本手册内容新,数据翔实可靠,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