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6章,针对超临界水冷反应堆内的材料辐照损伤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综述性地介绍了超临界水冷反应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概括性地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基于研究现状,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以实验研究为手段,探究了带电粒子、 射线以及中子对材料的辐照损伤机理,建立了定量描述材料辐照损伤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超临界水的化学特性、辐照条件下的感生放射性以及反应堆运行过程中的水质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针对超临界水堆中材料的常规化学腐蚀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
《回旋加速器理论与设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并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系统的注入器SFC和主加速器SSC两台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为例介绍该类型加速器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回旋加速器理论与设计》分为九章,分别介绍回旋加速器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方向,加速器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带电粒子束运动的相空间理论,经典回旋加速器理论,等时性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基础,等时性磁场的建立,束流注入和中心区,束流引出,多级加速器的匹配考虑,以及回旋加速器的近期发展。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设备制造和检验基础,包括金属材料及检验、机械加工工艺、铸造检验、锻件质量、电气设备检验、无损检验(液体渗透、磁粉、超声、射线检验)和核燃料组件制造及检验等方面的内容。下篇介绍核电站设备制造和质量监督,包括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壳、蒸汽发生器、冷却剂泵、稳压器等)、安全系统的设备和通用设备(例如罐、泵、电动机、热交换器等)和常规岛主设备(汽轮机、发电机、给水泵、汽水分离再热器、主变压器等)以及通用设备的制造、检验、质量监督要求等。本书可作为参与核电站设备制造质量监督人员的基本参考书,也可作为核电站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检查员的培训教材。同时,还可供其他大型工程设备(尤其是大型电力设备)制造质量监督人员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核材料(包括核燃料和结构材料)辐照效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核材料中辐照缺陷的产生过程;微观结构缺陷的演化及其与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物理性能间的关系;核材料辐照行为的基本规律和现象;并介绍辐照效应研究的进展和理论模型研究。以期望读者掌握辐照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理解和推断材料在辐照下的行为,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核材料科学与反应堆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也可作为核燃料循环学科、先进能源靶物理研究生的选修课。同时本书也可供从事材料辐照改性、电子元器件辐射加固以及离子注入材料辐照损伤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选修。
《核反应堆工程(第2版)》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核反应堆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反应堆材料、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反应堆安全的知识。《核反应堆工程(第2版)》的内容以核电站压水反应堆为主,同时也介绍了船用反应堆、航天用的反应堆、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等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书中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内容涵盖了动力反应堆的主要专业知识,反映了目前核反应堆工程的发展趋势。
本书概括地我国40多年来放射性同位素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同时也简略地介绍了国际上的进展。全书分三篇共十七章,主要论述了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技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 本书可代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中从事科研、生产、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全书分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和高温气冷堆用石墨两部分。部分除对高温气冷堆的发展作了概括的论述外,重点系统地介绍了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发展、设计、制造工艺、性能检测方法和辐照试验。第二部分较全面地对高温气冷堆用石墨的发展、生产工艺、性能及其检测方法以及中子辐照对石墨性能的影响作了介绍。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发展在国际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30年的历史,本书不仅搜集了国际上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有关资料,也总结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该领域研发中所取得的成果。本书可供从事高温气冷堆材料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共分九章:章是概述,简要介绍了核电站;第二章介绍核辐射探测原理和探测方法;第三章至第六章介绍不同测量目的所采用的没量系统和测量技术;第七章介绍核电站辐射实验室分析系统;第八章介绍核电站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第九章表面沾污监测系统。本书可作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从事核辐射测量与辐射防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曹欣荣主编的这本《核反应堆物理基础》从本科生的知识背景及学时安排出发,参考外同类教材,着重阐述反应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力求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结合工程实际,简要介绍常用的反应堆理论分析方法。《核反应堆物理基础》内容包括引言、反应堆中的核反应、中子扩散、慢化与反应堆临界理论、反应性的变化与控制、反应堆中子动力学、核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方法、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与燃料管理、反应堆物理启动试验等。
核聚变是集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工程于一体的巨大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经过五十余年人类共同的努力,现在到了展望其应用的时代。为了实现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的伟大目标,人类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作者在为等离子体所年轻工作人员和博士生授课教材的基础上,撰写了此书,全书共分17章,总结了与核聚变有关的等离子体原理及核聚变工程技术,并对聚变能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可供从事核聚变及高温等离子体专业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考,也可供对人类能源发展前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走近核科学技术(第二版)》从科普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核科学技术知识,图文并茂地带领读者走近核科学技术奇幻神秘的世界,使人们看到了核科学技术绚丽多彩的,给他们展示了核科技光辉灿烂的明天。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核领域的科普书籍。通过阅读《走近核科学技术(第二版)》,将使很多的人尤其是在建有核电站的周边地区公众,增长核科学技术知识,理解和支持核事业。适合广大青少年及喜爱核科学的人士阅读。
本书介绍了核动力装置管道用阀门的工作条件和对阀门的要求;同时讲述了阀门各部件所用的材料;给出了各公司生产的不同用途阀门的结构;还介绍了阀门主要零部件常用的结构;给出了在核动力装置特殊条件下工作的阀门的流体计算、强度计算及试验的资料;并研究了阀门的可靠性问题。本书可供阀门制造企业的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核电厂设备的设计和操作人员使用,同时也适合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的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