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对第四代核能系统尤其是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性介绍。内容包括第四代核能系统概述(发展背景和定义,优选核燃料循环,核反应堆安全,核能的经济性)、钠冷快堆基础(发展概况和基本特性,快堆物理,快堆热工流体力学,快堆材料,快堆安全)以及其他五种四代堆(高温/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反应堆,超临界水冷堆,铅合金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和气冷快堆)的基本信息。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核电专业学生在第四代核能系统方面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核电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和培训的参考书籍。
全书从核能发现和利用历史说起,聚焦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紧迫性,系统阐述核电的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属性以及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促进能源科技创新、推动全球能源合作的重要价值,尤其是通过详尽的数据和案例说明了发展核电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安全发展、创新发展核电的具体举措,并对核电未来的前景进行了积极展望。文尾附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核能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徐匡迪院士、杜祥琬院士、潘自强院士、叶奇蓁院士等专家学者对核能利用的价值、意义和风险应对、发展策略的思考。对领导干部、大学生、媒体记者以及核电、能源行业从业者、科普工作者和爱好者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风险不仅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产生,也在赋予意义的过程中被生产出来,对核电风险进行社会学分析本身就是鲜见的研究主题。本书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理论,从社会文化、制度、社会结构等宏观视野和社会建构的角度,在比较分析不同 和地区核电风险的社会建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概括中国核电风险的社会建构特点及建构的主要要素,认为社会建构的核电风险就是人们所认知的风险,并对社会建构下的核电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风险防范治理问题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