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加速器理论与设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并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系统的注入器SFC和主加速器SSC两台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为例介绍该类型加速器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回旋加速器理论与设计》分为九章,分别介绍回旋加速器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方向,加速器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带电粒子束运动的相空间理论,经典回旋加速器理论,等时性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基础,等时性磁场的建立,束流注入和中心区,束流引出,多级加速器的匹配考虑,以及回旋加速器的近期发展。
本书是有关先进核能系统和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专著。面对核能公众可接受性和电力系统体制改革的挑战,1996年6月美国能源部首先提出了“第4代核电技术”的概念,得到国际核能界的支持。第4代核电站是指待开发的核电技术,其主要特征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核废物产生量少,防止核扩散。本书从燃料循环、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探讨了先进核能系统——第4代核电技术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的技术工程问题。并且以模块式球床型高温气冷堆为典型堆型,从先进核能系统的特点出发,分析和探讨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特点和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本书读者主要从事核能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系列著作:电磁脉冲防护理论与技术》阐述了静电、雷电、核电磁脉冲及非核电磁脉冲效应,电磁脉冲能量耦合方式与耦合机理,电磁脉冲辐射与传导模拟及电磁缩尺模型,电磁效应测试方法与技术,电磁防护基本原理与技术,电磁脉冲防护加固设计与管理,电磁环境效应评估方法;例举了工程实际应用计算、测试与评估;展望了电磁防护新材料和新技术。 《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系列著作:电磁脉冲防护理论与技术》从理论、技术、方法、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吸收了作者研究成果,涉及面广且深,是电磁防护领域集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于一体的一次新的尝试。 《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系列著作:电磁脉冲防护理论与技术》适合对电磁脉冲防护问题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
《核反应堆工程(第2版)》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核反应堆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反应堆材料、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反应堆安全的知识。《核反应堆工程(第2版)》的内容以核电站压水反应堆为主,同时也介绍了船用反应堆、航天用的反应堆、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等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书中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内容涵盖了动力反应堆的主要专业知识,反映了目前核反应堆工程的发展趋势。
本书在系统全面地介绍大型压水堆核电厂一、二回路主辅系统、专设安全设施及上述系统主要设备的功能、组成、运行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堆核电厂的调试启动、正常运动与维护、事故时的安全性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全书共分十四章,章概要介绍核电厂经济性、安全性及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特点:第二、三章是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主系统设备的主要辅助系统的描述;第四、五章分述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系统和设备;第六章介绍压水堆核电厂的专设安全设施;第七、八章叙述压水堆核电厂控制、保护、检测系统和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第九章简介压水堆核电厂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第十、十一章阐述压水堆核电厂的调式启动步骤和各种标准运行状态下的有关问题;第十二章是对压水堆核电厂安全性的评价及典型事故分析;第十三、第四章论棕压水准
张家倍编著的《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精)》主要依据美国等国外成熟的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标准,并参考外的相关经验和文献,系统介绍了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全书共8章,包括:概述,核电标准和ASME规范·金属的疲劳,腐蚀及其控制;机械振动。根本原因分析,核电站的老化管理,核电站延寿及寿期管理。在每一章中,作者不但从理论上阐述了问题的本质,而且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结合核电站已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问题的现象、本质和处理方法。《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精)》是本系统介绍核电运行技术支持的专业读本,内容全面,案例丰富,可供从事核电事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是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加速器质谱技术及其应用》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先进粒子加速器系列”之一。加速器质谱技术(AMS)是基于加速器技术和粒子探测技术的一种同位素质谱技术,是属于加速器、粒子探测器以及质谱学的交叉学科。《加速器质谱技术及其应用》内容主要包括质谱仪、加速器和探测器的概念、原理、结构等;加速器质谱仪的测量方法;AMS在核科学、考古学、地学、生命科学和药物开发、环境和资源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及其应用》读者对象为加速器质谱仪的测试运行维护者、应用研究者、各类用户(环境、资源、设施、医药、食品、材料等)以及相关高校师生和青年学者。
《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核电史上两起严重事故详情》详细介绍了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后续措施,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自从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全世界的核电从业者已从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为预防核事故、确保核安全做出了巨大努力:设计者通过不断改进安全设计,提高核电厂的固有安全性;制造者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设备,保证核电厂的安全设备可靠运行;营运单位通过实施完备的质量保证和员工能力的培养,确保核电厂运行安全;政府通过制定严密的法规和实行国家独立监管,确保核电厂建造和运行安全处于政府的完全控制之下;而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水平、强化运行经验反馈的重要作用已是核工业界共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