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C787:2006《浓缩用六氟化铀标准规范》中的天然六氟化铀技术内容。 本标准代替GB/T 13375—1999((天然六氟化铀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 13375—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增加了六氟化铀液化方法; b) “检验方法”一章中增加了引用10个测定方法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核四。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虎生君、张慧中、张玉华、蒙秀君、朱永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3375—1992、GB/T 13375—1999。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5632:2002《半导体探测器X射线能谱仪通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集收29篇论文,内容涉及ADS系统(即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反应堆)的物理基础与科学可行性、强流加速器物理、次临界堆物理、核数据和化学分离与嬗变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飞华、任爱、费克勋、陈汉明、赵万祥、王水勇、张忠伟、钟赵江、李岩。
本标准是《核电站用1E级电缆》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附录。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 l0252—1996《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 本标准与GB 1025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钴一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改为《7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 ——“范围”一章增加了一些包括的内容,扩大了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全部作了修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辐射与污染控制”作了部分修改; ——删除了原“工作场所的划分与要求”一章中“非限制区”一条; ——增加了“辐射防护与安全设计”一章; ——增加了“辐照装置的环境评价”一章; ——原“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改为“辐射安全管理”; ——删除了原“辐射防护与安全技术要求”和“辐照装置的安全分析,,两章; ——原“
本标准代替GB 14588--1993《反应堆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 本标准与GB 14588--1993相比主要改变如下: ——对“退役”、“遗留核设施”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去掉了“退役级别”、“无限制再利用”、“退役作业”、“低于低放的废物”,新增“退役策略”等定义; ——增加了“环境管理目标”一章,明确本标准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 ——去掉了“环境管理程序”一章; ——对“执行标准”一章中所引用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适用于本标准内容的相关标准; ——去掉了“反应堆退役初步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反应堆退役终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说法,修改“对退役中的技术文件的要求”一章为“对退役环境管理的技术文件的要求”,并重新编写; ——去掉了“环境评价与环境调查的范围”一章,其内容并入第6章“执行标准”中
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 由100位全国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技能人才的100种具有先进性、独特性、推广价值的技能技法、操作法或者创新方法组成,是全国总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出版项目。 入选 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 作者群体的工匠人才,都是全国各行各业的杰出技术工人代表。他们总结自己的技能、技法和创新方法,著书立说、宣传推广,能让更多人看到技术工人创造的经济社会价值,带动更多产业工人积极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更好地助力高质量发展。 《程克辉工作法 : 常用焊接操作技能》总结了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实心焊丝富氩气体保护焊板对接和管对接的焊接方法及难点解决办法,并有实际操作案例,是从事焊接工作的实用技术。
本标准代替GB/T 11813-1996《压水堆燃料棒氦质谱检漏》。 本标准与GB/T 11813-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 b)增加人员和计量要求一章; c)修改检漏测量时间要求; d)修改系统本底值的判定标准; e)增加标准漏孔校准控制范围及检漏系统本底要求; f)增加测量时间的确定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通高、郭旭林、曹晖、郭春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1813-1989、GB/T 11813~1996。
文件单行本。 近七十年来,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持续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核工业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核安全事业进入安全高效发展的新时期。习近平主席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推进核能开放利用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持久核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介绍中国核安全事业历程,阐述中国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中国核安全监管的理念和实践,阐明中国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的决心和行动,特发布本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