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科学的力量”科普译丛中的一本。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从20世纪40年代到本世纪初10多年中,全世界的科学家、研究结构和政府在可控核聚变方面进行的艰苦曲折的探索历程。书中解释了可控核聚变的的原理以及各种聚变装置发明的历史过程,用大量翔实的文献和档案阐述了科学、技术、工程、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在能源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时,作者指出:核聚变仍是一种教具吸引力的应对方式,在地球上复制一丁点太阳的能量,就可以满足人类所需的所有能量。本书可以为读者了解可控核聚变的发展历史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本部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是对我国核岛机械设备标准体系发展历程和现状的总结,以及具体专业领域标准技术要点的系统解读。全书共6章, 章是核岛标准体系的概述,主要阐述核岛机械设备标准体系的覆盖范围和对象, 外标准发展的主要历程等,重点介绍我国开展核岛机械设备标准技术路线统一的全过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对材料、设计、制造、焊接、无损检测五大专业领域的标准的关键技术指标和要求进行详细解读,特别是对不同技术路线标准之间差异的技术进行分析与融合,为今后 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核岛机械设备统一标准提供帮助。
本书针对铀矿生物浸出过程中混合菌群微观作用机制不清问题,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铀矿生物浸出过程中Acidithiobacllus ferrooxidans(A.f)菌与Acidiphilium multivorum(A.m)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明析了生物浸铀体系中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消涨动态过程,探索了铀矿生物浸出中A.∫菌与A.m菌协同作用机制,拓宽了生物浸铀体系中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解析,为深入了解生物浸出过程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对有效调控生物浸铀过程,提升浸铀效率具有指导意义。本书可供铀资源开采、生物浸出等领域科研工作者和高校师生参考。
本书讲述了一个与能源、经济和 安全等密切相关的、天然存在的 重的元素“铀”的科学故事。书中追溯了一大批伟大科学家如费米、迈特纳、海森堡、哈恩、居里夫妇和女儿、玻尔等的科学探秘之路,讲述了那些为铀而战的科学家们艰苦的奋斗、面对的挑战、取得的胜利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科学博弈。正是他们开创性的研究促成了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发现,这是核能发电和核 应用的两个基本要素。然而,科学家的成果被政治所利用,导致了广岛和长崎的 ,影响了其后40多年的冷战历史以及我们现在所处的核时代——一个既要面对核 扩散和核力量扩张,又必须利用核能应对 变暖的 挑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