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共分10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工厂平面布置,洁净用房分级和环境参数,对工艺设计的要求,建筑,通风与净化空调,给水排水,电气,检测、验证与验收。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公告第968号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本书简要介绍了甲壳素的来源、性能、用途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作者结合近年来参与甲壳素课题研究、甲壳素保健纺织品研制与开发工作实践,重点阐述了甲壳素纤维的制造方法和纺纱工艺方案等以及开发各种甲壳素纺织品的途径和方法。 本书以资料翔实、深入浅出,可供纺织、服装、染整、环保、医药卫生和轻工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学科的师生学习参考。同时对从事保健产品(含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生产与营销人员也将大有裨益。
本标准采用了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竞赛规则2008》和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田径竞赛规则2008》中与器材有关的全部技术参数。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飞鹿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定州市环球体育器材厂、中山市健将健身器械有限公司、山东冀鲁体育器材有限公司、北京皇冠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奇胜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建京、李春荣、罗文辉、曹振瑞、黎炎生、张洪印、岳峰、陆立青。
GB/T 162556洗净马海毛》分为三个部分: ——GB/T 16255.1《洗净马海毛》; ——GB/T 16255.2《洗净马海毛含草、杂率试验方法》; ——GB/T 16255.3《洗净马海毛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手排法》。 本部分为GB/T 1625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6255.1—1996。 本部分与GB/T 16255.1 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马海羔毛二等品及其指标(本版的3.1); ——修改了成年马海毛特等指标范围(1996版的3.1,本版的3.1); ——将光泽、白度、膨松度改为外观特征,并将比照实物标样改为文字描述(1996版的3.1,本版的3.1); ——将原参考指标手排长度改为考核指标;原考核指标光泽、自度、膨松度改为参考指标(1996版的3.2,本版的3.2); ——增加了“不得混入非动物纤维和其他动物纤维”的要求(本版的3.5); ——将取样方法由按GB/T l6254执行改为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742:1980《葡萄糖浆干物质含量测定真空干燥法》(英文版),因该版本较老,为适应当前需要,结构略作调整,内容保持一致,仅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代替GB/T 12102-1989《葡萄糖浆干物质测定方法》。 本标准和GB/T 12102-1989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葡萄糖浆干物质测定》; ——完善了标准格式,按国际单位制规范了单位; ——增加了“8实验报告”。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标准中心、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洪雁、程力、张雅媛、周治国、靳晓蕾。
GB/T 756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标准贴衬织物》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羊毛; ——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第3部分:聚酰胺纤维; ——第4部分:聚酯纤维; ——第5部分:聚丙烯腈纤维; ——第6部分:丝纤维; ——第7部分:多纤维。 本部分为GB/T 7568的第2部分。 本部分参考ISO/DIS 105-F02: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F0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贴衬织物规格》(英文版),对GB 7565-198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棉和粘纤标准贴衬织物规格》进行修订。 本部分代替GB 7565-198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棉和粘纤标准贴衬织物规格》。本部分与GB 7565-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织物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由强制性标准调整为推荐性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250
本标准代替FZ/T 95∞4—1994《交叉卷绕络纱染色用圆锥形管》中的部分内容,未被代替的内及交叉卷绕染色用圆锥形筒管的主要尺寸、公差和标记。GB/T 20035—2005是半锥角为3。30’、z和557交叉卷绕用圆锥形筒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的国家标准。GB/T 20035.4—2005是半锥4。20’染色用圆锥形筒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的国家标准。下面列出了这项国家标准的结构及其对国际标准: GB/T 20035 20()5《纺织机械与附件 交叉卷绕用圆锥形筒管》 ——第1部分:主要尺寸推荐值(ISO8489~1:1995,IDT); ——第2部分:半锥角3。30’圆锥形简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Is()8489—2:1995,IDT); ——第3部分:半锥角4。20’圆锥形筒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ISO 8489—3:1995,IDT); 第4部分:半锥角4。20’染色用圆锥形简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ISO 8489—4:1995,IDT); 一一第5部分: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 6884:1985《动植物油脂灰分测定》(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进行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增加了本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GB/T 17375-1998《动植物油脂灰分测定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国龙、毕艳兰、梁少华、胡静波、付黎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7375-1998。
本标准是对SB 228--1985《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涂漆涂塑通用技术要求》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SB 228--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变更了标准名称,在原标准基础上调整了引用标准的内容,补充了部分定义和术语; ——增加了对涂漆设备及环保的要求,并对若干技术要素进行了分类、合并、补充和整理。 本标准是系列行业标准“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余的“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的系列行业标准是: ——SB/T 222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基本技术要求; ——SB/T 223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SB/T 224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装配技术要求; ——SB/T 225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件技术要求; ——SB/T 226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铆接件技术要求; ——SB/T 227 食品机械通用
本标准是对SB 229-1985《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产品包装技术要求》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SB 229-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食品机械的要求,增加了内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 ——根据目前包装材料的发展,本标准增加了一些新型包装材料,同时也删除了一些已不再适用的包装材料。 本标准是系列行业标准“食品包装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之一。其余的“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的系列行业标准是: ——SB/T 222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基本技术要求; ——SB/T 223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SB/T 224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装配技术要求; ——SB/T 225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件技术要求; ——SB/T 226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铆接件技术要求; ——SB/T 227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电气装置技术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8171-1987《使用缓冲包装材料进行的产品机械冲击脆值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8171-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用文件、术语的有关内容; ——增加了对冲击面、升降装置、支撑装置的规定要求; ——增加了试验可选择跌落高度值的参照标准,将跌落高度范围由450mm~900mm改为100mm~1200mm: ——增加了对提起高度与预定高度误差值的规定; ——试验报告中增加了“试验样品的质量和包装件的质量”、“试验样品的临界加速度Ac、脆值”和“使用的包装容器和缓冲材料的详细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雪、蔡少龄、李建华、张晓建、丁嘉怡
GB/T 22906《纸芯的测定》分为九个部分: ——第1部分:试样的采取; ——第2部分:试样的温湿处理; ——第3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第4部分:尺寸的测定; ——第5部分:同轴旋转特性的测定; ——第6部分:弯曲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第7部分:弹性模量的测定(三点法); ——第8部分:固有频率和弹性模量的测定(试验模型分析法); ——第9部分:平压强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2906的第8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1093—8:1997《纸和纸板 纸芯的测定 第8部分:用试验模型分析法测定固有频率和弹性模具》。 本部分与ISO11093—8:1997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O标准中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22906.2 纸芯的测定 第2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1599—2006《书画纸》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阳、邢春荣、陈宇平。
暂时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