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基本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干洗、剪发、烫发、染发、吹发、盘发等。通过《美发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学员能够从事美发师岗位的基本工作。《美发基本技能》吸取《美发基本技能》第一版教材突出技能操作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按照行动导向的职业培训理念,围绕美发师的工作内容来构建教材结构,形成干洗、剪发、烫发、染发、吹发、盘发六大任务化的单元内容。每个单元都先介绍相关工具、用品及其使用,再介绍相应的操作技能,同时,根据工作任务需要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使学员形成对具体美发工作的完整认识,改变了传统教材倾向理论化、学科化,与岗位实际脱节的弊端,拉近了培训与实际岗位的距离,能较好地实现学员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此外,《美发基本技能》还配合大量的操作图片,使操作形象直观,便于学员理解。
GB/T 162556洗净马海毛》分为三个部分: ——GB/T 16255.1《洗净马海毛》; ——GB/T 16255.2《洗净马海毛含草、杂率试验方法》; ——GB/T 16255.3《洗净马海毛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手排法》。 本部分为GB/T 1625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6255.1—1996。 本部分与GB/T 16255.1 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马海羔毛二等品及其指标(本版的3.1); ——修改了成年马海毛特等指标范围(1996版的3.1,本版的3.1); ——将光泽、白度、膨松度改为外观特征,并将比照实物标样改为文字描述(1996版的3.1,本版的3.1); ——将原参考指标手排长度改为考核指标;原考核指标光泽、自度、膨松度改为参考指标(1996版的3.2,本版的3.2); ——增加了“不得混入非动物纤维和其他动物纤维”的要求(本版的3.5); ——将取样方法由按GB/T l6254执行改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缫丝工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本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
FZ/T 0105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包括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说明; ——第2部分:燃烧法; ——第3部分:显微镜法; ——第4部分:溶解法; ——第5部分:含氯含氮呈色反应法; ——第6部分:熔点法; ——第7部分:密度梯度法; ——第8部分:红外光谱法; ——第9部分:双折射率法。 本部分为FZ/T 01057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FZ/T 01057.2-1999《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燃烧试验方法》。 与FZ/T 01057-1999相比,本次修订将原来的十一个部分整合为九个,各部分的顺序也做了调整。即将原第5部分“着色试验方法”和第11部分“系统鉴别方法”删除,将原第6部分“含氯含氮呈色反应法”改为第5部分,将原第7部分“熔点法”改为第6部分,将原第9部分“密度梯度法”改为第7部分,将原第10部分“双折射率法”改为第9部分
本标准与ISO 6989:1981《纺织纤维短纤维长度和长度分布的测定 单纤维测量法》(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是非等效。 本标准与ISO 6989:1981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a)本标准不采用ISO 6989第3种测试方法:投影法; b)试验根数:ISO6989中测试根数为500根,本标准规定天然纤维和牵切纤维测试500根,正切和斜切纤维测试100根。 本标准代替GB/T 16257—1996《纺织纤维短纤维长度和长度分布的测定单纤维测量法》。 本标准与GB/T 16257—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在范围中,删除“本标准不适用于难于实施本标准方法的纤维,也不适用于紧密粘着在一起的纤维束”; b)删除了两个引用标准; c)修改了原理的内容; d)修改了仪器和工具一章的内容; e)修改了试样预调湿、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f)删除了取样中“或按有关方面商
GB/T 17593(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3部分:六价铬 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砷、汞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为GB/T17593的第4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SAC/TC209/SCl)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蔡建和、徐鑫华、曹锡忠、丁友超、沈崇钰、周静珠、郑宇英。
《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教材》是为了适应开展职业技能短期培训的需要、促进短期培训向规范化发展而编写的。该套教材以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为依据,根据上岗前职业培训的特点和功能,以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使读者一读就懂,一学就会。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挡车工基本技能》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纤维及纱线的相关知识、细纱落纱工操作法等内容。
《丝织学》为高等纺织院校统编教材中的一种,分成上、下两册。上册内容为丝织准备,下册内容为丝织织造,分别介绍丝织生产各工序的工艺过程,设备构造和作用原理以及工艺理论分析,还介绍了有关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 本书用作高等纺织院校教材,也可供丝织行业技术人员阅读。
GB/T20944《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包括如下3个部分: ——第1部分:琼指平皿扩散法; ——第2部分:吸收法; ——第3部分:振荡法。 本部分为GB/T20944的第1部分。 本部分参考了国际标准ISO20645:2004《纺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平皿扩散试验》。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法形式编写,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典型纺织品的染色加工过程为线索,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非专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 本教材的主要项目有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棉纱线活性染料筒子纱染色、棉织物还原染料染色、真丝织物酸性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分散染料染色、腈纶织物阳离子染料染色、涤/棉混纺织物分散/活性染料染色等。
GB/T 756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织物》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羊毛; ——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第3部分:聚酰胺纤维; ——第4部分:聚酯纤维; ——第5部分:聚丙烯腈纤维; ——第6部分:丝纤维; ——第7部分:多纤维。 本部分为GB/T 7568的第3部分。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 105-F03:2001《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F03部分:聚酰胺纤维贴衬织物规格》(英文版)。 本部分与ISO 105-F03:2001的主要差异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国际标准替换为国家标准,增加了GB/T 251、FZ/T 01023和FZ/T 01024; ——增加了对聚酰胺纤维染色基准织物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测定白度时织物折叠层数的要求; ——增加了使用仪器评级方法对沾色后的待试贴衬织物和基准贴衬织物进行评定; ——删除了ISO 105-F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修改,对其中的第五条、第八条、第十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第七十三条、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九条、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三条、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第九十五条
GB/T 16255《洗净马海毛》分为三个部分: ——GB/T 16255.1《洗净马海毛》; ——GB/T 16255.2《洗净马海毛含草、杂率试验方法》; ——GB/T 16255.3《洗净马海毛纤维长度试验方法手排法》。 本部分为GB/T 16255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6255.3 1996。 本部分与GB/T 16255.3—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实验室样品多次充分混合步骤(本版的4.2.2); ——把玻璃板描图,透明坐标纸再次描图改为用钢板尺测量后直接读数,再绘图(1996版的7.3,本版的4.3.3)。 本部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陕西省纤维检验局、浙江省纤维检验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负秀琴、黄超、陈武成、余素英、黄怡、雷一厉、田永杰。
FZ/T 0105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包括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说明; ——第2部分:燃烧法; ——第3部分:显微镜法; ——第4部分:溶解法; ——第5部分:含氯含氮呈色反应法; ——第6部分:熔点法; ——第7部分:密度梯度法; ——第8部分:红外光谱法; ——第9部分:双折射率法。 本部分为FZ/T 01057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FZ/T 01057.6—1999《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含氯含氮呈色反应试验方法》。 与FZ/T 01057—1999相比,本次修订将原来的十一个部分整合为九个,各部分的顺序也做了调整。即将原第5部分“着色试验方法”和第11部分“系统鉴别方法”删除,将原第6部分“含氯含氮呈色反应法”改为第5部分,将原第7部分“熔点法”改为第6部分,将原第9部分“密度梯度法”改为第7部分,将原第10部分“双折射
GB/T 16255《洗净马海毛》分为三个部分: ——GB/T 16255.1《洗净马海毛》; ——GB/T 16255.2《洗净马海毛含草、杂率试验方法》; ——GB/T 16255.3《洗净马海毛纤维长度试验方法手排法》。 本部分为GB/T 16255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6255.2—1996。 本部分与GB/T 16255.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实验室样品充分混合步骤(本版的4.1.2); ——将试样质量从20 9减少到5 9(1996版的5.2,本版的4.1.4); ——去掉了烘干步骤(1996版的5.3)。 本部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陕西省纤维检验局、浙江省纤维检验局。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理化检验标准化分技术委员(SAC/TC 179/SC 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代替FZ/T 95∞4—1994《交叉卷绕络纱染色用圆锥形管》中的部分内容,未被代替的内及交叉卷绕染色用圆锥形筒管的主要尺寸、公差和标记。GB/T 20035—2005是半锥角为3。30’、z和557交叉卷绕用圆锥形筒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的国家标准。GB/T 20035.4—2005是半锥4。20’染色用圆锥形筒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的国家标准。下面列出了这项国家标准的结构及其对国际标准: GB/T 20035 20()5《纺织机械与附件 交叉卷绕用圆锥形筒管》 ——第1部分:主要尺寸推荐值(ISO8489~1:1995,IDT); ——第2部分:半锥角3。30’圆锥形简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Is()8489—2:1995,IDT); ——第3部分:半锥角4。20’圆锥形筒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ISO 8489—3:1995,IDT); 第4部分:半锥角4。20’染色用圆锥形简管的尺寸、公差和标记(ISO 8489—4:1995,IDT); 一一第5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