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中职学生在打样岗位的工作任务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要求,主要介绍了基于人工测配色操作技术的染整打样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包括化验室安全常识、染整打样常用仪器设备、染整打样操作基础、色彩基础、仿色方法、配色打样操作、常用染料染色打样工艺与操作、印花打样工艺与操作、染色打样综合实训、中级染色小样工考证、计算机测配色操作基础。附录为染色小样工技能考核的理论和实操的模拟试题。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中职、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实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印染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参考用书。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纺织工程防火设计,其中纺织服装加工厂的防火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2010-12-01实施。
徐少范、张尚勇主编的《棉纺质量控制(第2版)》以纺纱原理为基础,按照近期新棉纱线质量标准要求提出纱线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措施。根据棉纱的条干均匀度、重量不匀率、强力、棉结杂质和白星、毛羽、纱疵、煤灰纱与色差、混合均匀等,对纱线生产各工序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棉选配、异纤控制、半制品质量参考指标等。本书对稳定纺纱生产、提高成纱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均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棉纺质量控制(第2版)》可作为高等纺织院校纺织类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FZ/T 12010--2001{棉氨纶包芯本色纱》,与FZ/T12010--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扩大了氨纶含量的范围; ——修改了第3章分类,将100m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的计算放人附录A中,删除线密度要求内容,修改了氨纶代号; ——项目名称“百米重量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偏差”分别修改为“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 ——技术要求中的技术指标适当提高,优等品增加千米细节(-50%)、千米粗节(+50%)、千米棉结(+200%)考核; ——取消顺降指标考核,按技术要求中*一项品等评定; ——取样规定作了调整。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
GB/T 6002《纺织机械术语》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纺部机械牵伸装置; ——第2部分:纺前准备、纺和并(捻)机械等效术语一览表; ——第3部分:环锭纺纱、捻线锭子等效术语一览表; ——第5部分:络筒机; ——第6部分:卷纬机; ——第7部分:转杯纺纱机; ——第9部分:针织机分类和术语; ——第10部分:织造前经纱准备机械; ——第12部分:染整机械及相关机械分类和名称; ——第13部分:染整机械拉幅定形机; ——第14部分:卷绕基本术语。 本部分为GB/T 6002的第9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7839:2005《纺织机械与附件针织机术语和分类》(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SO 7839:2005重新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GB/T 24442《纺织品 压缩性能的测定》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恒定法; ——第2部分:等速法。 本部分为GB/T 24442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 209/SC 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绍兴市中纺标纺织品检验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晓雯、王宝军、田媛、何叶波。
《织布工(喷气织机、剑杆织机)技能培训教程/浙江省企业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培训教材》的技能要求为依据,介绍织造生产基础知识、织物生产工艺流程、喷气和剑杆织机的主要机构工作原理、运转操作、操作测定方法与标准、织造生产管理和织造疵点的成因和解决方法等内容,并对织布工应掌握的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及机电一体化等基础知识进行介绍。 《织布工(喷气织机、剑杆织机)技能培训教程/浙江省企业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培训教材》可作为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织造企业织布工的技能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供纺织行业织机运转操作技术管理人员、教练员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FZ/T52010--2009《再生涤纶短纤维》。 本标准与FZ/T52010--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适用范围:纱用和无纺用的线密度由0.9dtex~11.1dtex,调整成纱用为0.8dtex~6.7dtex、 非织造用为0.8dtex~22.2dtex;充填用的线密度由2.8dtex~27.8dtex调整成0.8dtex~33.3dtex(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一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GB/T17593(所有部分)《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删除FZ/T50009.4《中空涤纶短纤维膨松性和纤维弹性试验方法》(见第2章,2009年版的第2章); 一一术语和定义部分对有硅、无硅定义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有关生态纺织品的术语: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用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和装饰材料(见第3章,2009年版的第3章); 一一修改产品标识方式(见4.2,2009年版的4.2);
本教材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棉花加工工》,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加工为基础进行编写。教材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力求体现职业培训的规律,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需要。 本教材在编写中贯穿“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采用模块化的编写方式。全书按职业功能分为七个模块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素质和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及消防常识,机械和电工基础,籽棉采摘、管理与棉花加工工艺,轧花,剥绒,打包等。每一单元内容在涵盖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本职业岗位工作中要求掌握的*实用知识和技术。 为便于读者迅速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教材中还精心设置了“培训目标”等栏目。每一单元后附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书后附有理论知识考核试卷,供读者巩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 209/SC 1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浙江金海三喜空调网业有限公司、深圳康益保健用品有限公司、东莞市天龙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锡江、谢小保、欧阳友生、商成杰、洪贤良、黄永浪、彭红、陈仪本。
《染整工艺原理》共分四册,本书为册。 书中对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的基础知识作了适当介绍,主要是讨论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和聚酯、聚酰胺等合成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本书为高等纺织院校染整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供印染厂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以及纺织和纺织商品专业师生参考。
为了满足纺织企业(包括中小型纺织企业)贯彻ISO 9000标准的实际需要,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ISO 9000的状况、标准术语和概念、ISO 9001 标准中的20个要素、咨询公司、内外部审核员贯标案例等内容,为在纺织企业推广采用ISO 9000标准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非织造布的检测手段和指标,内容包括非织造布的特征指标、力学性能、品质指标及测试,非织造布功能性的测试,粘合剂的测试,土工布的测试,过渡材料的测试,薄型非织造布及粘合衬测试,针刺无纬造纸毯的测试,非织造布电学、声学性能的测试,卫生保健产品的测试等。 本书可供非织造布检测技术人员及纺织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套书共分为三册。全面介绍了细纱、并纱、倍捻操作、精梳、并条、粗纱操作及清梳操作等内容。特别是对值车工的应会知识作了详细介绍,对应知知识以问答形式进行了阐述。本书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棉纺织企业值车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纺织技工学校的教材。
全书共分纺织纤维识别、纺织品种识别、染料识别与选用和染色基础四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四至五个任务;着重介绍纺织纤维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特点;解读纤维高分子物的结构及主要性能,常见纺织纤维的鉴别分析方法,常见纤维制品(纱线、织物)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代表纺织品种的组织结构、规格识别与计算,染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命名及其质量评价,染料的颜色,以及染料的结构与应用性能的一般关系;系统介绍染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纺织品染色设备;并设计了纤维鉴别分析、纺织品种识别、染料基本性能和应用性能测试等技能训练任务。本书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设计上,突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构建理念。 本书主要供染整技术专业或纺织服装领域其他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纺织印染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GB/T 14208《纺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无捻粗纱增强树脂棒机械性能的测定》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和棒的制备; ——第2部分:弯曲强度的测定; ——第3部分:压缩强度的测定; ——第4部分:表观层间剪切强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14208的第4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3597—4:2003《纺织玻璃纤维增强塑 料无捻粗纱增强树脂棒机械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表观层间剪切强度的测定》(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 3597-4:2003,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把“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把“ISO 3597的本部分”改为“GB/T 14208的本部分”或“本部分”; b)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c)增加了国家标准的前言; d)把“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所列的国际标准用对应的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纺织工程防火设计,其中纺织服装加工厂的防火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2010-12-01实施。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包括棉、毛、麻、丝和化纤的各类纺织品(机织物)的样品分析内容、方法与程序。总结分析目前沿用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存在的缺陷,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一定修正;在织物设计方面,详细叙述了重量设计法、织物几何结构理论设计法、满足织物断裂强度要求设计法以及特殊织物(灯芯绒织物、弹力织物)设计法,提供了有关重要实践经验数据,本书可供从事织物设计的专业人员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线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02/SC 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美线业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