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世界各地共289种木材,从世界上公认的重硬的沙漠铁木,到轻的轻木,应有尽有。 书中的配图立体、精美,完整清楚地呈现出木纹、色泽、细微导管等细节,且相较于大多木材相关书籍中放的平面图,本书使用木材曲面图,能看到木材从横切面到弦切面或径切面的连续变化。 书中以作者亲身加工体验为基础,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说明每种木材的硬度、加工难易度、纹理、色彩、气味等,还收录了众多木材从业者与研究者的真实感想或研究成果,对木材加工、室内装修、木材销售等木业相关人士大有裨益。 本书文字生动,用具象化的词汇描述木材的颜色与气味,例如, 仿佛鲜嫩香蕉一样的黄色 等,便于读者联想。 书中每个书种兜标注了正确的木材名、的学名及科名。 本书不仅是一本相当实用的木材工具书,也是一本日本木工艺家的作品集,289种精美
本书是一本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一共包含两大部分:*部分是对家具设计工具和西方家具历史演变过程和风格概况的详细概述;第二部分则是对具体生活空间家居设计分类讲解教授。本书分别从家具风格、设计流程、材料、细木工艺到涂料来讲解家具制作工程中的每个环节和具体的制作方法。另一个方面则根据室内不同功能空间介绍不同空间的家具,如餐厅、卧室、客厅、家庭办公室家具等。
本书包含了木材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木材学实验设备基本操作规程和木材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共安排了30个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涵盖木材构造与木种鉴别、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木材化学性质测定、木材保护与改性处理等。 本书可作为林业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木材学实验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木材生产加工人员、木材经贸人员、木材质量监督人员自学参考书。
《人造板制造学.下册》全面论述传统“三板”的制造原理、方法和技术进步,按照先共性后个性的原则逐层讨论,赋予读者联想比较,深入浅出,便于掌握。《人造板制造学.下册》分上、下册,共12章,汇集作者30余年在人造板制造领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教学科研思想,对人造板制造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发展和科学成果进行系统介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充分展示现代科研成果和承载前辈学术成就,全面呈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时代精髓。《人造板制造学.下册》插图全部由作者精心设计绘制,更加直接、准确、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内容。《人造板制造学.下册》内容新颖,知识全面,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学术先进,图文并茂。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办公用品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宁波朝平现代家具有限公司、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常州市双爱家私有限公司、常州市艾格家具有限公司、常州赛斯家具有限公司、常州市利登家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泓、顾强、邓超、杨宇华、徐益平、许俊、吴国平、张兴刚、冯小刚、孙国忠、冯敏杰。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广东盈彬大自然木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亚方、姜笑梅、付跃进、佘学彬、侯新毅、张训亚、江京辉、刘波.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 l952.1--2003《软体家具沙发》,与QB/Tl952.1--2003市H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更新了部分引用标准(见第2章,2003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产品分类要求(见第4章,2003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产品用料一致性要求(见5.2表2); ——删除了底脚平稳性(见5.1表1,2003版的5.1表1); ——修改了木材含水率要求(见5.2表2,2003年版的5.1表1); ——修改了面料外观要求的部分内容;修改了饰面外观要求的部分内容(见5.3表3,2003年版的5.1表1); ——增加了饰面外观要求的金属件要求(见5.3表3); ——修改了金属件表面涂层耐腐蚀要求(见5.4.1表4,2003年版的5.1表1); ——删除了铬层厚度要求(见2003年版的5.1表1); ——增加了纺织面料耐酸汗渍
本书从界面学的角度来重新学习传统的木材学,按界面尺度来观察、研究和利用木材,作些新的尝试,也提出某些新的观点和看法。本书的几位作者都在国内(外)接受过严格系统的木材科学理论的训练,有长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转化和现代木材工业经营管理的不同从业经历,我们认为,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来源于系统的教育和长期的实践积累,并不断吸收其它行业的新的理论和技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将成为有志从事现代木材工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及硕士研究生的有用参考书。
家具制造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泛,如木质材料、化工材料、加工工具、加工技术、家具结构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家具制造是项系统工程,其整体的提升依赖于系统内诸多方面的提升。《木质家具制造学》图文并茂地增加了典型与先进设备的主要功能与操作特点阐述,增加了常用刀具的阐述,增加了实用原材科特性的阐述,增加了加工技术的工艺优化方案,增加了典型工艺路线和典型家具生产工艺的阐述,增加了实用的木材干燥知识与方法的阐述,增加了家具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实用知识与方法的阐述,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家具制造的关键知识与技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全书由南京林业大学李军教授主编。
1
《图解木工技能一本通》是《就业金钥匙》丛书建筑行业中的一本。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木工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识图,木工常用木材,木材加工工具及使用,配料、拼缝及榫的制作方法及手工工具的制作,房屋木结构工程,模板制作工程,房内装修工程,门窗工程,细木制品安装,木结构的防护等。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为初学木工操作技能的人员、职业院校或培训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木工操作技能提供有益帮助。
“木材干燥学”以锯材干燥为主要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木材干燥介质、木材的干燥特性、木材干燥过程中的热质传递规律、木材常规干燥设备和工艺、木材干燥过程的控制及其他特种木材干燥方法的原理、设备和工艺等。《木材干燥学》教材是在现有教材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各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实践编写的。教材内容反映了当前科技发展的较新成果和信息,凝聚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文字简明易懂。
传统古家具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对现代人来说,传统古家具可望而不可及,作者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民族遗产,对古家具的制作技艺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基本的木材知识以及如何选材、下料、画线乃至锯、刨、凿等技巧,并附有制作示例,其用心所在是为了留住这门老手艺。 本书是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掘和整理,可供木工程爱好者、古家具收藏者及研究者学习参考。
本书是国家重点培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真实工作环境和要求为学习情境的载体,通过7个教学情境把板式家具制造技术与应用的主要内容贯穿起来,让读者了解板式家具企业常规的生产过程、掌握板式家具制造中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此外,本书还补充了板式家具常用功能尺寸的设计、板式家具设备操作规程与保养、板式家具企业物料编码基础与方法三个知识点作为学习拓展,这些是与板式家具制造技术和管理紧密相关的重要知识和技能,能帮助读者深化和提升学习和应用板式家具的制造技术与管理能力。 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除对学习情境的目的和考核评价标准作了说明和规定以外,还附有学习情境作业要求及考核标准,并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设置了案例分析供读者参考。此外,书后还附有可供继续
被世人喻为世界文化艺术瑰宝的欧式家具,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种类繁多,一直备受世人的推崇和珍赏。本图集从欧洲传统家具,包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等各类家具中精选出280余件,包括椅凳、床榻、桌台、柜、几架等家具图样。每件家具都有它的名称(中英文对照)、主体造型图、花纹大样图、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并精绘出430多个纹样图。图样精致,内容完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图集。并附有光盘一张。 本书对家具生产、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可供国内外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工艺美术师、画家、雕塑家、大专院校师生及广大爱好者学习、欣赏、参考。
本书汇集了300件欧式家具制作图,每件家具都有他的名称(中英文对照)透视造型图、雕花大样图、注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及详细尺寸,是难得的*家具图集。 本书适用于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建筑师、工艺美术师等。
《家具设计3D模型库》是含有类型家具的三维模型工具图库。有多种家具可供选择,而且这些家具在市场上可以买到。设计人员在绘制效果时,选择设计中所需要的家具输入电脑,就可根据设计看到室内设计效果图,这样既省去了设计师为建复杂的3D模型而浪费时间的困扰,又解决了因无法建出复杂的家具模型而为之修改设计方案的“被动”行为。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能花在空间设计上。 一个好的模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模型的细节与层次的表现:细节的奥妙与精彩,并具备美学控制着的鲜明与柔缓的层次表现。2.结构比例协调即使是在画面中虚拟的模型也要考虑在实际中的构造比例,满足人体工程学和美学原理。3.材质贴图的赋予:贴图走向顺畅、质感肌理的真实把握、面与面衔接处理的自然。4.主与次的重点表现:了解模型的设计特点和功能需要,根据
本版与上版的区别是:收录了2006年11月以后新制定的标准工6项(其中国家标准工2项,轻工行业标准4项)及修订标准23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轻工行业标准3项)。 本汇编收集的标准属性已在本目录上标明(GB或GB/T,OB或QB/T),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在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本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居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对木材及其制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对木材加工技术,包括掌握技术的人群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木材资源的重点逐步从天然林向人工速生林转移,针对新型木材原料的材性、加工和应用技术以及相庆的文化内涵都形成了新的技术范畴,对木材工业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 本套丛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强调专业针对性,每本书针对一个专业方向、一个技术问题或一个产品,以适应读者的需要;二是强调内容适用性,丛书在编写过程中避免了过多的理论叙述,注重实用,易懂,可操作,文字简练,有助掌握;三是强调知识先进性,丛书中所收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都晃近年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证明有良好收效的较新资料,杜绝平庸的
本书是系统学习木材美学属性和木材美学技术的专业书籍。全书共10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木材美学属性,下篇介绍木材美学技术。《BR》 上篇分6章,分别为绪论、树木之美、红木之美、名木之美、木材宏观之美和木材微观之美。其中,第1章简单介绍人类生活、科学、艺术和文学等领域的木材之美,可让读者获得对木材美学的初步认识和兴趣;第2章讲述树木生长之美、形貌之美和功能之美;第3章讲述国标八类红木的树木形貌特征和木材识别要点,并从材质、器形和工艺上赏析各种红木制品之美;第4章介绍柚木、蛇纹木、檀香木、金丝楠木、沉香木、愈疮木、阴沉木和化石木八类名木的特征,并赏析这些名木的制品之美;第5章从树木的树皮、材表、木节、树瘤、树根、年轮、纹理和朽木八个方面来分析木材的宏观之美;第6章从木材导管、木材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