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社英汉·汉英百科词汇手册系列按学科、专业和行业分册编写,涵盖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生活等80余个领域。各分册收录相关基本词汇,并力求反映该领域*发展。
本书紧密围绕印刷工的实际工作内容构建教材结构,针对职业技能短期培训学员的特点,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本书分为五个单元,印刷基础知识、常用工具和测量仪表、印刷色彩知识、印刷过程及基本操作、数字印刷等。全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配图丰富,拉近了培训与岗位的距离,能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印刷操作技能。
本教材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教材围绕印刷品计价的典型实例组织教学内容,首先介绍了印刷业务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然后重点讲述了出版物、包装盒、宣传页等印刷品的印前、印中、印后三大工序的计价方法,以及常用印刷材料计算和印刷估价的相关知识。教材正文中穿插了“例题”和“技能训练”: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材每章后还设置了“思考练习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共分十三章。对装洪印刷所使用的各种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凹凸压印、模切压痕,贴塑压膜,上光等工艺作了介绍。 本书是文化部批准,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印刷技工学校专业教材之一。供印刷技工学校和印刷职工技术教育凸印专业试用,也适于本行业的工人及管理干部阅读。
本书以海德堡CP2000控制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多色单张纸胶印机为例,对现代多色单张纸胶印机的特点、性能、操作、调节及故障分析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其内容包括现代多色单张纸胶印机的输纸部分、供水部分、供墨部分、印刷部分、收纸部分、操作控制及安全操作知识等。为了便于操作者学习,本书还配有100多幅图示,且文字通俗易懂。全书以海德堡的CP2000控制系统的CD,SM系列胶印机为主,对某些有特点的现代多色单张纸胶印机如罗兰PECOM等也做了介绍。
本手册列出了印刷用纸的开法二百二十多种,供出版、印刷工作人员计算用纸开数及幅面尺寸时选用。每种示意图表示一种开纸法。图的左上方标出该种裁切方法的开数;右上言的数字是按该图开纸后每令纸的裁切张数:图下方列出了经过光齐边的整张纸裁切后的幅面尺寸(单元为毫米):“小”表示用的是幅面为787×1092毫米的小规格纸;“大”表示用幅面为850×1168毫米的大规格纸。所列出的尺寸是指长或宽的幅面尺寸。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印件的大小变换长度和宽度的比例,即如果一边延长,另一边就要缩短。 “纸张的开法和尺寸”和“常用图书封面用纸开法和尺寸”这两部分构成本手册的主要内容。为了便于印刷工作者工作中查找方便,末尾还列了一部分参考资料,即“附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国家新闻出版社总署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柔性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 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
本标准代替JB/T 8586 1997《上光机》。 本标准与JB/Ts586 -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本标准适用于紫外线、红外线上光机,也适用于印刷上光机组”修改为“本标准适用于单张纸紫外线固化和红外线千燥的涂布上光机。本标准不适用于局部上光机”(1997年版的1;本版的1)。 ——将“引用标准”修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并增加了相关文件(1997年版的2;本版的2)。 ——将“技术要求”修改并增加了相关内容(1997年版的4;本版的5)。 ——将“试验方法”修改并增加了相关内容(1997年版的5;本版的6)。 ——增加了“上光机的定义”(本版的3.1)。 ——增加了“基本参数”中的纸张定量及对应的*纸张宽度与上光速度(1997年版的3.2;本版的42)。 ——增加了“输纸机构”与“收纸机构”的要求(本版的5.11、5.14)。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人集团公司、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勇、李英敏、严珠。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与JB/T 5868-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编写格式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重新编写。 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电枢端电阻、堵转转矩、噪声、盐雾等内容。 去掉了过载要求; 按GB/T 7345-1994要求将定幅振动、规定脉冲冲击修改为振动和冲击; 仅列入“电磁骚扰”指标,“抗扰性”指标由于无须要求而未列入。 本标准代替JB/T 5868-1991。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GB/T 14624的本部分代替GB/T 14624.2—1993《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14624.2—1993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胶印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刮样纸由晒图原纸改为80g/m2胶版印刷纸; ——对环境温度指数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湿度要求; ——取消了附录A。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太原高氏劳瑞油墨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国家印刷装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荣海、田建中、吴敏、张进梅、苏传健。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4624.2—1993。
本书是新编印刷材料小丛书之三,共六章,分别介绍装订材料沿革、书刊本册的主体材料、书刊本册的装帧材料、装订用订缝连接材料、装订用粘结材料及装订工艺基本知识。该书在介绍每种材料时,着重讲述材料的分类、制造、规格、用途及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本书资料新,实用性强,适合装订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印刷院校师生阅读。
PS版即预涂感光版,是当前胶版印刷的主要版种。本书、二两章简介了PS版的发展历史。第三章重点讲述我国应用较普遍的重氮萘醌系列阳图型PS版的感光原理。第四章对铝板基表面砂目的形成、阳极氧化及封孔的原理作了讲解。第五章讲的是PS版的晒版和再生利用。重点介绍了制版操作方法及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故障排除。第六章对PS版的各项技术标准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对PS版的制做和使用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适合PS版生产厂家、印刷厂广大工人、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印刷院校师生参考。
早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九百多年,中国的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质量好的特点,而且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比欧洲的金属活字印刷术早了整整上百多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但是我国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也使人类文明跨进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了解中国印刷术的演变,有益于从一个侧面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更加珍视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标准是对JB/T434——1991《单张纸平版印刷机测试印版》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434——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编写符号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JB/T434——1991作了编辑性的修改; ——对单张纸平版印刷机测试印版图案及结构要素作了较大的修改; ——取消了制版工艺用测控条,增加了GTF星标,网点大小比例图及GATF星标信号条; ——扩大了大块网线区占有效印刷幅画的比例; ——网张区由60线/cm、50%的方形网点代替了50线/cm、40%的圆形网点; ——取消了套印测试区内的直读尺; ——取消了附录A。 本标准代替JB/T5434——1991。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与JB/T9124-2004-2004是对JB/T9124-1999《平面网版印刷机》的修订。 JB/T9124《平型网版印刷机》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平台式平型网版印刷机; ——第2部分:滚筒式平型网版印刷机; ——第3部分:曲面式平型网版印刷机。 本部分为JB/T9124的第1部分。 本部分与JB/T9124-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一些编排格式和内容要求进行了修改; ——扩大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产品的形式; ——改变了基本参数; ——取消了对回墨板板口的直线度要求; ——增加了工作台面平面度要求; ——提出了十字线的套印精度和合格率; ——改变了印刷试验用低的种类,规定了印刷试验用网的丝网线和丝印油墨; ——改进了
本标准代替HG 2370-1992《石墨制化工设备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HG 2370-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原来的强制性标准改为推荐性标准; --增加了前言、术语和定义 --对适用的石墨材料作了说明,对适用的温度、压力范围作了界定,对不适用条件作了补充; --鉴于石墨设备应用面的扩大以及材料品种的增加,扩大了选材范围,例如增加了半石墨的材料,也因此对一些并非各个品种都需要的性能要求作了删除。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62)归口。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QB2930《油墨中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及其测定方法》分为二个部分: ——第1部分:可溶性元素; ——第2部分:铅、汞、镉、六价铬。 本部分为QB2930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印刷装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优威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叶氏油墨(中山)有限公司、太原高氏劳瑞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油墨泗联化工有限公司、上海DIC油墨有限公司、海盐华达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研究所油墨/涂料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传健、刘德文、周梅、方安国、黄荣海、杜仲江、
本标准对JB/T6530-1992《印刷机产品型号编写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6530-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编写符合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JB/T6530-1992作了编辑性的修改: ——本标准对型号表示方法增加了特殊功能代号并规定了表示方法; ——本标准4.2条表1中细分了凸版,用硬版(T)和柔版(R)表示; ——本标准4.6.1条规定了非标准纸张规格,用mm单位表示。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JB/T6530-199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