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充分吸收众多高校多年来积累的3D打印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而成,配有不同层次的教学案例。本书共分5章,主要介绍3D打印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状况,几种典型的3D打印工艺;三维建模设计及案例;常见的3D打印设备及常见故障分析;综合应用案例。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教材·*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平版印刷工艺(第2版)》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教材介绍了单色机胶印单色印刷品和四色机胶印彩色印刷品两种工艺。其中,单色机胶印单色印刷品部分主要介绍输纸管控、印版更换与版位校正、水墨平衡管控、印刷压力管控和单色胶印质量管控;四色机胶印彩色印刷品则包括印刷前预调节、印版更换与套印、校色与质量管控和四色胶印故障分析等内容。教材以完成单色正文、彩色封面的书籍印刷为载体,将学生引入实际生产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完成对应工作任务的过程。教材每部分内容后都有相关的“技能训练”和“思考练习题”,用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成果。教材配有电子课件,可登录
本书介绍了有关复相微纳米胶囊制备与电子墨水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电子墨水显示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电子墨水微胶囊的组成及材料的选择,电子墨水制备中的基本问题;悬浮体系的稳定性与电子墨水分散体系稳定性与电子墨水分散全系稳定性计算,单分散乳液的控制和复凝聚法制备准均匀电子墨水微胶囊;黑白和三原色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电子墨水的纳胶囊化方法及微纳米胶囊形成机理与电子墨水的电场响应特性等。
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教材之一,本书专门介绍中英文电脑输入技术,分别对英文输入、中文五笔字型输入及出版印刷企业专项输入的技术要领、输入技巧作了简要介绍,摒弃繁琐的文字讲解,代之以精心设计的练习,通过操作训练达到掌握中英文输入技术的目的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全书分初、中、高三篇,每课一个训练任务,既可以按部就班,逐课练习,也可以选择部分课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内容起点低,操作上手快,学习效果好。 本书文字浅显,实用性强,是学校、社会培训的理想教材,还可以供电脑爱好者自学使用。
本标准代替GB/T 7706-1987《凸版装潢印刷品》。 本标准与GB/T 7706-1987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标准的结构形式按照GB/T 1.1-2000进行了修改; ——标准中的“外观”、“成品规格尺寸偏差”、“套印误差”及“实地印刷要求”等作了适当的修改; ——标准中增加了“墨层结合牢度”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新闻出版总署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包装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轻工业包装装潢印刷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上海站、全国轻工业包装标准化中心、上海正伟印刷有限公司、上海集振印刷厂责任有限公司、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包装印刷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绍楠、陈麒祥、蔡和平、魏嘉宏、高慧菁、王国雄。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宏富印刷机械实业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永安丝印器材有限公司、深圳市网印巨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莞恒晖彩印机械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耀华、冯兆雄、周默、王晓智、邵长平、朱企耀、韩国锋。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书是职业学校印刷、包装专业单色胶印机印刷操作实训教材。本书以 J2108型胶印机为例,结合实际印刷生产过程,由简到繁,共分基础知识、日常印刷程序、换纸相关印刷程序以及其他相关操作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若干课题,每一课题均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并附有 “成绩评定表”。 本书是根据职业类学校学生实际水平编写而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可作为中、高职职业类学校印刷、包装专业的实训教材,也可作为印刷操作工的自学读物以及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教材。
GB/T 9851《印刷技术术语》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术语; 第2部分:印前术语; 第3部分:凸版印刷术语; 第4部分:平版印刷术语; 第5部分:凹版印刷术语; 第6部分:孔版印刷术语; 第7部分:印后加工术语。 本部分为GB/T 9851的第6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9851.7—1990《印刷技术术语第7部分:孔版印刷术语》。 本部分与GB/T 9851.7—1990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对原标准收入的50条术语作了全面调整,删除了一些陈旧过时的术语l7,如“誊印版印刷”、“打印蜡版印刷”、“刻漆膜网印版”、“预涂漆”等,保留了原来的33条术语。 ——对原术语标准的英文对应词进行了修改,使其与国际标准的英文名词相一致。 ——新增补27个条目,其中25条是等效采用ISO l2637-2中的条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照IS
2014年1月,人民音乐出版社为使用外语的音乐学院师生、一众音乐从事者及爱好者,出版了同类书籍《中国歌曲选》(附CD),收录了20首中国歌曲。 除了声乐家及钢琴家外,编者还希望把中国歌曲推广给 多乐器演奏家。于是,编者特意为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小号、次中音萨克斯管、中音萨克斯管、圆号提供六套乐谱以作补充。 黄允炤编的《单簧管小号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中国歌曲》为同类出品,演出者并不需要对乐谱进行转调。随书附上钢琴伴奏CD。
涂承刚、王婷婷主编的《3D打印技术实训教程(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以3DDP-Ⅲ打印机为蓝本,从实际应用出发,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规划教学内容。内容言简意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本书共3篇,其中,第1篇为3D打印技术概述,第2篇介绍3D打印实训,第3篇介绍3D打印机的安装与维护。 本书适合作为各类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3D打印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从事3D打印技术应用开发、调试、现场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后下载,或联系编辑(010-88379194)咨询。
本标准代替GB/T 18358--2001。与GB/T18358--2001比较,本标准在以下方面做了修改和补充: 1.充分考虑教科书版面设计的多样性,对分栏设计的版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对以图为主的教科书及艺术、音乐、美术、外语等学科的教科书,只要求版心尺寸符合规定,版面行数、字数不受限制; 3.对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科书汉字上加注拼音和理科教科书文字叙述中涉及的公式、符号高于单个字符,造成版面行距加大、行数减少的情况,增加了一定的灵活性; 4.GB/T18358--2001在前言中提出,“由于设备及再版等原因,中小学教科书仍可过渡性使用非标准的787 mm×1092 mm16开规格,过渡期为五年。”鉴于目前我国现有印刷设备的实际状况,尚未具备以85规格取代184 mm×260 mm规格(787mm×1092 mm 16开)的条件,因此,184 mm×260 mm规格仍可继续延长使用五年。 本标准的附录A
本书是在充分吸收众多高校多年来积累的3D打印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而成,配有不同层次的教学案例。本书共分5章,主要介绍3D打印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状况,几种典型的3D打印工艺;三维建模设计及案例;常见的3D打印设备及常见故障分析;综合应用案例。
《印刷概论》作为印刷专业基础课,是印刷、包装专业学生和印刷行业初、中级技工必修课程。全书分七章,以印刷工艺为主线,按照印前、印刷、印后工艺的排列顺序,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在最后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l9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无锡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紫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浙江通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德拉根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伟、乔俊伟、陈海萍、杨冬梅、吕丰足、刘树清、周勤甫、宣金兴、江茂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